Top

Pubu飽讀電子書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

出版日期:2009/08/01
出版:永續圖書 / 大拓文化
作者:白山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96
ID:11271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讓你忘卻煩惱、找回自我的智慧小故事

  .人們不快樂,常生氣,有煩惱,常常是因為做事太計較得失,而忽略了自己的本來目的。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高調之人,汲汲以求得名,然而名聲卻離他而去;低調之人,拒絕名聲放棄利益,把自己的光環讓給別人,卻往往能夠留得美名傳

  .有時候不自我表現,給別人機會,反而會顯得與眾不同;不自以為是,寬容他人,反而會超出眾人;不自誇成功,尊重對手,反而會進步。

  .包容天下事,就是要看得很開,放得很下,凡事都很隨緣,不生計較。

  .你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這種不同。

  .大多數的人在紅塵中出生,在紅塵中迷失,又在紅塵中結束。我們要破除一切執著凡塵,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

  .凡事以對立的心態對待,嘮叨、抱怨就會永無斷絕,如此便難以寬容的心來原諒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見解,於是就很難活得快樂、自在。

  當你下次出門去上班,不知道今天怎麼過時,先別擔憂。下定決心,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生活,就試這麼一天。積極樂觀一點兒,你也許會使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改觀。

  .就試這麼一天,對同事友善一些。把他們當做恩人來看待,好像你能留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全該歸功於他們,因此幸得有他們做同事。

  .就試這麼一天,不再吹毛求疵,挑剔別人。設法找出每一件事物的優點,並且找出每一個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值得稱讚的優點。

  .就試這麼一天,如果要糾正他人,就儘量以幽默示之,不要出言傷人;設身處地,就像要被糾正的人是自己一樣。

  .就試這麼一天,不要求自己所做的事盡善盡美,也不再嘗試打破紀錄。稱職地做好眼前的工作,不強自己所難。

  .就試這麼一天,如果自己對工作勝任有餘,那就不必再不停地反躬自問:我的表現跟職位和酬薪是否相稱?

  .就試這麼一天,心存感激,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無須在惡劣環境下做勞累討厭的工作。為能在自由國度裡工作而感恩不盡:“在這個國家裡沒有人強迫我工作。”

  .就試這麼一天,為自己有工作做、活得好而滿心歡喜,慶幸自己不是在戰壕裡躲避槍彈,或是在醫院裡等待手術。

  就試這麼一天,不去預期別人會如何對待你,不拿自己的薪酬地位跟別人比較,就因為你是你,所以你很高興。

  .就試這麼一天,不計較事情“對我有什麼好處”,只想在每件事情上你幫了什麼忙。

  .就試這麼一天,下班後不再想今天做了些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反之,盼望傍晚到來,不管完成了什麼都感到欣慰和滿足。


"

章節目錄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

人們不快樂,常生氣,有煩惱,常常是因為做事太計較得失,而忽略了自己的本來目的。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惡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不在屈敵之兵,而在化敵為友

將你的對手變成了朋友。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完美的戰勝嗎?
#【佛於甚深法,通達無與等。眾生不能了,次第為開示。】——《大方廣佛華嚴經》

.只有與對手競爭,才能成為強手

一個人的旅途難免枯燥,一個人的比賽更顯無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對手,往往勝過一批平庸的幫手。
#【無染無所著,無想無依止。體性不可量,見者咸稱歎。】——《大方廣佛華嚴經》

.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好事,令他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梵網經》

.認可對手,提升自己高度

改變競爭對手對你的態度。
【善積以成名,名積以成功,功積以成德,德積以成道。】——《普照國師語錄》

.勝利並不意味著打敗所有人

高調之人,汲汲以求得名,然而名聲卻離他而去;低調之人,拒絕名聲放棄利益,把自己的光環讓給別人,卻往往能夠留得美名傳
#【人人都有佛性,只是被俗世蒙蔽而已。世間人克服慾望靠安心修行,修行能夠讓人不斷反省,識破種種業障,還原本寂心。不為利誘、不為名染,不為情牽,甚至不為法動,方可漸次回歸。】——證嚴法師

.一枝獨秀,是榮耀更是危險

有時候不自我表現,給別人機會,反而會顯得與眾不同;不自以為是,寬容他人,反而會超出眾人;不自誇成功,尊重對手,反而會進步。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佛陀

.獨特的“和”

凡事應有一個適當的“度”,超過這個“度”,就是“過”;沒有達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佛陀

.文化的傳承

一種文化的傳播越是廣泛,它就越有生命力,而越有生命力的文化,也就越具有更為深遠的影響力。
#【業力隨身,必至妄動無明,難以成道。】——大德高僧

.在衝突中學習

歷史告訴我們,文化衝突是不能用征服或消滅來解決的。
#【在衝突中學習,衝突也會變成動力。最怕的就是一潭死水。】——星雲大師

.仁者無敵

佛即慈悲,釋迦表“仁慈”之意,牟尼表“清淨”之意。
#【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減少一棵雜草。】——證嚴法師

.包者為大,容者為仁

包容天下事,就是要看得很開,放得很下,凡事都很隨緣,不生計較。
#【人生與萬有諸法互相為緣,互相生成,包者為大,容者為仁。】——星雲大師

.入鄉隨俗,摒棄偏見

畢竟,改變的只是你的一部分。
#【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西天梵語,此土唐言。】——道寬禪師

.雲在青天水在瓶

人們要保持一顆榮辱不驚、物我兩忘的平和之心。因為,在禪宗看來,平常心就是禪;在禪者眼裡,萬物皆美。
#【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只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儘是道。】——馬祖道一禪師

.智慧認同,而不是固執分裂

你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這種不同。
#【要用智慧去莊嚴一切,不要用我執、我見去分裂。】——星雲大師

.意識形態是一道牆,佛教是門窗

意識形態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
#【佛教“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陀

.生活處處有神通

生活並不缺少樂趣,缺少的是發現的眼光。
#【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凡塵大師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聖賢之士之所以寂寞,是因為他們志存高遠而淡泊名利,因為他們高調做事卻低調做人。
#【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而于眾生不生執著;受持諸法,而于諸法不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華嚴經.十行品》

.為兇手立一塊祭奠的石頭

沒有黑暗,就顯不出光明的可貴;沒有罪惡,就顯不出善美的價值;沒有作惡多端的人,就顯不出好人的偉大;沒有非道德的行為,就顯不出道德的崇高。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佛陀

.為大眾的安樂,捨己捨身

在別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不畏危險,捨己為人的人更加勇敢。
#【智者學時即困苦,貪樂安住不成名,貪圖微小逸樂者,彼將不會得大樂。】——《格言寶藏論》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大多數的人在紅塵中出生,在紅塵中迷失,又在紅塵中結束。我們要破除一切執著凡塵,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
#【出為入者也,入為出者也。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法法圓融,兼含互攝。佛法真理,不離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心正,入世亦是出世;心不正,出世亦是入世。】——佛陀

.寬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修養

凡事以對立的心態對待,嘮叨、抱怨就會永無斷絕,如此便難以寬容的心來原諒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見解,於是就很難活得快樂、自在。
#【包容忍讓可避免爭執,柔和大愛可轉禍為福。】——證嚴法師

.人生是什麼

拿得起,放的下。
#【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禪師

"

看更多
收起來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

人們不快樂,常生氣,有煩惱,常常是因為做事太計較得失,而忽略了自己的本來目的。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惡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不在屈敵之兵,而在化敵為友

將你的對手變成了朋友。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完美的戰勝嗎?
#【佛於甚深法,通達無與等。眾生不能了,次第為開示。】——《大方廣佛華嚴經》

.只有與對手競爭,才能成為強手

一個人的旅途難免枯燥,一個人的比賽更顯無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對手,往往勝過一批平庸的幫手。
#【無染無所著,無想無依止。體性不可量,見者咸稱歎。】——《大方廣佛華嚴經》

.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好事,令他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梵網經》

.認可對手,提升自己高度

改變競爭對手對你的態度。
【善積以成名,名積以成功,功積以成德,德積以成道。】——《普照國師語錄》

.勝利並不意味著打敗所有人

高調之人,汲汲以求得名,然而名聲卻離他而去;低調之人,拒絕名聲放棄利益,把自己的光環讓給別人,卻往往能夠留得美名傳
#【人人都有佛性,只是被俗世蒙蔽而已。世間人克服慾望靠安心修行,修行能夠讓人不斷反省,識破種種業障,還原本寂心。不為利誘、不為名染,不為情牽,甚至不為法動,方可漸次回歸。】——證嚴法師

.一枝獨秀,是榮耀更是危險

有時候不自我表現,給別人機會,反而會顯得與眾不同;不自以為是,寬容他人,反而會超出眾人;不自誇成功,尊重對手,反而會進步。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佛陀

.獨特的“和”

凡事應有一個適當的“度”,超過這個“度”,就是“過”;沒有達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佛陀

.文化的傳承

一種文化的傳播越是廣泛,它就越有生命力,而越有生命力的文化,也就越具有更為深遠的影響力。
#【業力隨身,必至妄動無明,難以成道。】——大德高僧

.在衝突中學習

歷史告訴我們,文化衝突是不能用征服或消滅來解決的。
#【在衝突中學習,衝突也會變成動力。最怕的就是一潭死水。】——星雲大師

.仁者無敵

佛即慈悲,釋迦表“仁慈”之意,牟尼表“清淨”之意。
#【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減少一棵雜草。】——證嚴法師

.包者為大,容者為仁

包容天下事,就是要看得很開,放得很下,凡事都很隨緣,不生計較。
#【人生與萬有諸法互相為緣,互相生成,包者為大,容者為仁。】——星雲大師

.入鄉隨俗,摒棄偏見

畢竟,改變的只是你的一部分。
#【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西天梵語,此土唐言。】——道寬禪師

.雲在青天水在瓶

人們要保持一顆榮辱不驚、物我兩忘的平和之心。因為,在禪宗看來,平常心就是禪;在禪者眼裡,萬物皆美。
#【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只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儘是道。】——馬祖道一禪師

.智慧認同,而不是固執分裂

你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這種不同。
#【要用智慧去莊嚴一切,不要用我執、我見去分裂。】——星雲大師

.意識形態是一道牆,佛教是門窗

意識形態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
#【佛教“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陀

.生活處處有神通

生活並不缺少樂趣,缺少的是發現的眼光。
#【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凡塵大師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聖賢之士之所以寂寞,是因為他們志存高遠而淡泊名利,因為他們高調做事卻低調做人。
#【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而于眾生不生執著;受持諸法,而于諸法不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華嚴經.十行品》

.為兇手立一塊祭奠的石頭

沒有黑暗,就顯不出光明的可貴;沒有罪惡,就顯不出善美的價值;沒有作惡多端的人,就顯不出好人的偉大;沒有非道德的行為,就顯不出道德的崇高。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佛陀

.為大眾的安樂,捨己捨身

在別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不畏危險,捨己為人的人更加勇敢。
#【智者學時即困苦,貪樂安住不成名,貪圖微小逸樂者,彼將不會得大樂。】——《格言寶藏論》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大多數的人在紅塵中出生,在紅塵中迷失,又在紅塵中結束。我們要破除一切執著凡塵,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
#【出為入者也,入為出者也。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法法圓融,兼含互攝。佛法真理,不離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心正,入世亦是出世;心不正,出世亦是入世。】——佛陀

.寬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修養

凡事以對立的心態對待,嘮叨、抱怨就會永無斷絕,如此便難以寬容的心來原諒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見解,於是就很難活得快樂、自在。
#【包容忍讓可避免爭執,柔和大愛可轉禍為福。】——證嚴法師

.人生是什麼

拿得起,放的下。
#【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禪師

"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