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建築,實相與再現

出版日期:2009/07/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作者:黃恩宇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32
ID:171928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比較建築學,空間裡的新語言,跨區域與跨文化的多元建築對話!

什麼是「巴洛克風格」?台灣的新化老街和17世紀的義大利建築有關聯嗎?我們常常說新化老街的街屋是「巴洛克建築」,而巴洛克建築這詞所指的乃是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建築。如果它們沒有直接的關係,卻將新化老街街屋貼上「巴洛克」的標籤,這樣是否會太過唐突?
   
  「日式極簡禪風」、「新古典式的低調奢華」……這些字眼與形式的搭配,在建築實踐與歸類上是適當且合理的嗎?如此弔詭的新名詞組合在東、西方現代文化中時常可見,尤其是面對後殖民、跨文化、跨領域的多元建築研究時,西方自19世紀以來所建立的建築史架構顯現左支右絀的窘境。
  
  本書以諸多建築實例為主角,從新穎的「比較建築學」方法論中提出一些傳統建築史架構下無力探討的議題,從傳統與現代的虛構藩籬、精神與意念的認同、形式的移植與複製,最後結合人、建築與心靈建構來做分析。例如:磚材的使用,包含著人們對荷蘭建築從傳統到現代的情感,及其中所發生的爭辯與質疑;從歐洲的猶太隔離區與猶太會堂的建築與空間,呈現出猶太人在離散歷史中的身分認同、以及壓抑到解放的過程;而飄洋過海到中國泉州的蔥形拱式建築、德國特里爾的城市結構,是否為印度蒙兀兒帝國和羅馬帝國的文化移植與複製……等等,嶄新的切入角度,提供你我另一種不同的建築風景與思考。

章節目錄

作者自序
前言

主題壹: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虛構藩籬
Ⅰ 揮之不去的傳統──磚在荷蘭建築發展中的角色
Ⅱ 前現代中的現代──印度齋普爾的占塔曼塔天文台建築群

主題貳:建築與認同
Ⅲ 菁英的自白──建築語法中的建築細部
Ⅳ 離散歷史中的自我認同──歐洲的猶太人、猶太隔離區與猶太會堂

主題參:形式的移植與複製
Ⅴ 飄洋過海的形式移植──中國泉州街屋的印度蒙兀兒拱式
Ⅵ 在北方複製羅馬──德國特里爾的城市空間與建築

主題肆:建築與宇宙實相
Ⅶ 相同的實相,不同的再現──漢人儀式空間中的「左尊右卑」與印度儀式空間中的「順時針繞行」
Ⅷ 由神廟變教堂──歐洲城市中心的神聖性延續

看更多
收起來

作者自序
前言

主題壹: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虛構藩籬
Ⅰ 揮之不去的傳統──磚在荷蘭建築發展中的角色
Ⅱ 前現代中的現代──印度齋普爾的占塔曼塔天文台建築群

主題貳:建築與認同
Ⅲ 菁英的自白──建築語法中的建築細部
Ⅳ 離散歷史中的自我認同──歐洲的猶太人、猶太隔離區與猶太會堂

主題參:形式的移植與複製
Ⅴ 飄洋過海的形式移植──中國泉州街屋的印度蒙兀兒拱式
Ⅵ 在北方複製羅馬──德國特里爾的城市空間與建築

主題肆:建築與宇宙實相
Ⅶ 相同的實相,不同的再現──漢人儀式空間中的「左尊右卑」與印度儀式空間中的「順時針繞行」
Ⅷ 由神廟變教堂──歐洲城市中心的神聖性延續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