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第五道浪之後:阿美族水下獵人的海洋知識與傳統海域的保育與管理

5分,共1人評分。
出版日期:2023/04/15
出版:Azure eBks / 蔚藍文化出版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蔡政良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EPUB(適合手機)
頁數:323
ID:355563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免費試閱

內容簡介

都蘭部落阿美語有一句俗諺aka la lima,用來勉勵他人突破困境,「不要被打敗」,直譯則是「不要被第五個拿走」,「第五道浪」(saka lima a taperik)指涉的是出海時會遭逢的大浪的修辭。《第五道浪之後》透過必須穿越第五道浪的阿美族自由潛水漁獵者的日常生活實踐,探索其透過身體不斷累積的關於海洋的「傳統生態知識」及其內涵,並進一步詮釋這些近岸海洋傳統生態知識的系統性與因應社會與環境變化的動態性。
本書是人類學者蔡政良的田野調查與生活實踐的報告書,讓我們得以藉由一個定居於田野現場學者穿梭在水下與陸地之間的身心靈,體會都蘭阿美族人與海洋的「親密關係」。
人類學家蔡政良Futuru長住臺東都蘭,自言大概已經逐漸把陸地的眼鏡拿掉,換成水鏡在看都蘭部落阿美族水下獵人穿梭在陸地與海底的世界。甚至不只是眼鏡本身而已,而是身體也逐漸從陸地性的體質,彷彿開始演化長出腮和蹼的「海人」。與其說《第五道浪之後》是蔡政良的人類學或民族學記事,不如說是Futuru的生活實踐。

章節目錄

館長序
推薦序|第五道波浪 夏曼.藍波安
推薦序|身體在前面的人 希巨.蘇飛
自序

導論:下海(micelem)
人在太平洋畔身不由己
aka la lima「不要被打敗」
傳統生態知識與原住民族知識
阿美族海洋傳統知識的相關研究
海洋傳統生態知識系統的動態分析框架

第一道浪:海就像是我的好朋友
都蘭部落的近岸海洋空間概念
魚的名字
魚的個性(魚格)
海岸地名與記憶
其他的近岸海域知識

第二道浪:海底是我們最想探索的地方
年齡組織與潛伴團體
海洋是生死與共默契的培養皿
像貓一樣冷靜地一擊斃命
水下獵人的裝備史與製作的社會基礎
魚獲的共食、交換與生計
人魚之間社會性的相互映照

第三道浪:神祖靈人之海
海是一種神祖靈人交纏的生命形式
從東方海上而來的祖靈
海祭與社會秩序的再現
海陸合一的空間觀
禁忌、祝福與夢

第四道浪:大浪來襲之前
原住民族地區的海洋資源管理
傳統海洋領域對海洋作為共有財的挑戰
以地方(社區)為基礎的自然資源管理
傳統海洋領域中的資源管理—社會生態系統取向

第五道浪:大浪來了
水下獵人海洋知識中的海洋管理機制
傳統海域的困境—社會系統面向
傳統海域的困境—生態系統面向
吹響「復育冰箱」的號角

結論:不要被打敗(aka la lima)
交織生態、社會與文化的動態傳統海洋知識
茫茫的汪洋大海,我們一起同游

參考書目

看更多
收起來

館長序
推薦序|第五道波浪 夏曼.藍波安
推薦序|身體在前面的人 希巨.蘇飛
自序

導論:下海(micelem)
人在太平洋畔身不由己
aka la lima「不要被打敗」
傳統生態知識與原住民族知識
阿美族海洋傳統知識的相關研究
海洋傳統生態知識系統的動態分析框架

第一道浪:海就像是我的好朋友
都蘭部落的近岸海洋空間概念
魚的名字
魚的個性(魚格)
海岸地名與記憶
其他的近岸海域知識

第二道浪:海底是我們最想探索的地方
年齡組織與潛伴團體
海洋是生死與共默契的培養皿
像貓一樣冷靜地一擊斃命
水下獵人的裝備史與製作的社會基礎
魚獲的共食、交換與生計
人魚之間社會性的相互映照

第三道浪:神祖靈人之海
海是一種神祖靈人交纏的生命形式
從東方海上而來的祖靈
海祭與社會秩序的再現
海陸合一的空間觀
禁忌、祝福與夢

第四道浪:大浪來襲之前
原住民族地區的海洋資源管理
傳統海洋領域對海洋作為共有財的挑戰
以地方(社區)為基礎的自然資源管理
傳統海洋領域中的資源管理—社會生態系統取向

第五道浪:大浪來了
水下獵人海洋知識中的海洋管理機制
傳統海域的困境—社會系統面向
傳統海域的困境—生態系統面向
吹響「復育冰箱」的號角

結論:不要被打敗(aka la lima)
交織生態、社會與文化的動態傳統海洋知識
茫茫的汪洋大海,我們一起同游

參考書目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