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305期 / 2018年2月號

出版日期:2018/02/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56
ID:115851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公共藝術與吉祥物,兩者之間交錯著曖昧不明的界限,近年亦有層出不窮的相關事件掀起群眾討論,首先是關乎藝術性的美學討論,另一邊則是關乎場域公共性的歸屬,與在地脈絡的有無。本專題期盼透過交織觀光與藝術的討論,另闢一種對於公共與藝術的思維,並檢視近年熱議事件中,「奇觀吉祥物」的作者,試圖思考審美或思辯式報導背後,皆難以觸及的個案狀態。

章節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22 藝文界是勞基法的例外之地?∣張玉音

◎ COLUMN 今專欄
  24 革命後的第一天 共藝術合作社在深雙∣黃孫權
  26 藝術創作需不需要理論支持∣耿一偉

◎ NEWS 焦點新聞
  28 國際.中國.台灣
  30 一個美術館的初始與成長 一位館長的退休心得|陳飛豪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32 國家文藝獎首屆雙年制的「當代轉向」|吳牧青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6 精神之窗 朴栖甫的創作進程與哲學實踐|韓禮安(翻譯)楊爾寧

◎ FEATURE 專題企畫
  38 吉祥如「藝」觀誰的光?|(企畫)劉星佑
  40 機會或死會 觀光的藝術美景|褚瑞基
  44 吸睛?刺目?斜典樣態|劉星佑
  47 訪談:香蕉王的新王冠|劉星佑
  48 訪談:照海與嘉寶瓜|劉星佑
  49 訪談:社區規劃師的想望|劉星佑
  50 文化挪用或在地化變通? 台南下營小熊維尼彩繪村,二創/抄襲兩造爭議的再思考|吳牧青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52 藝術造城與士紳化:城中村的生存與未來 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余小蕙
  56 讓小孩大人壞人,都變成好人 2017東京小叮噹展|楊天帥
  60 賦予歷史尊嚴的框架 「後解嚴:想像紀念堂」|張玉音
  64 樓宇間的一場「仲夏夜之夢」|嚴瀟瀟

◎ ART TALK 相談室
  66 藝術.金錢.政治 從阿布達比羅浮宮看其文化野心和全球化戰略|余小蕙
  70 普世博物館的建成與挑戰 訪羅浮宮總館長馬汀內茲|余小蕙
  72 差異的共存與對話 訪阿布達比羅浮宮館長哈巴迭|余小蕙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74 除了拿起攝影機,還能做什麼? 《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與海筆子陳芯宜|陳韋臻
  78 上天下海、不思議的策展世界 科學博物館中的藝術與美術館中的科學|高森信男
  82 在技術與勞動之間的美學形式路線 「菸葉、地毯、便當、紡織機、穴居人:當代藝術中的工藝與技術敘事」如何重新打開產業史?|王柏偉
  86 楚門的時間 李基宏「佈展中」|吳牧青
  90 新寫實VR了沒? 試談蔡明亮的《家在蘭若寺》|黃建宏
  94 陳瀅如的「神話修補術」 談「超星鑑定III:熵:25800」中的美學策略|嚴瀟瀟
  96 祭典之變到戰鬥之邊|印卡
  100 體場演繹的行動思考 對「多歧:2017阿川行為藝術節」的觀察與提問|邱俊達
  104 妖怪、小鼴鼠、披頭散髮的彼得和其他圖書館小鬼 繪本圖書館「小步Biblio」兩年歷程|嚴瀟瀟
  106 全球最貴的藝術品|artprice(翻譯)陳文瑤

◎ FORUM 藝術論壇
  108 「故事由來:藝術家、作家及期刊在亞洲」論壇側記|梁寶山
  112 現實祕境中的歷史潛流 記吉隆坡「雙束現實」論壇|蘇穎欣

◎ FROM OUR READERS 讀者投書
  116 回應藝術祭爭議,社會參與性藝術的未竟之路|謝思盈

◎ SNG 展覽直擊
  11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44 異地之境 「空氣草」的離根想像|張韻婷
  146 「拾回」照屋勇賢個展 微觀的語言.宏觀的敘事|孫曉彤
  148 第12屆亞洲當代藝術展 匯聚全球.春季重臨|亞洲當代藝術展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22 藝文界是勞基法的例外之地?∣張玉音

◎ COLUMN 今專欄
  24 革命後的第一天 共藝術合作社在深雙∣黃孫權
  26 藝術創作需不需要理論支持∣耿一偉

◎ NEWS 焦點新聞
  28 國際.中國.台灣
  30 一個美術館的初始與成長 一位館長的退休心得|陳飛豪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32 國家文藝獎首屆雙年制的「當代轉向」|吳牧青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6 精神之窗 朴栖甫的創作進程與哲學實踐|韓禮安(翻譯)楊爾寧

◎ FEATURE 專題企畫
  38 吉祥如「藝」觀誰的光?|(企畫)劉星佑
  40 機會或死會 觀光的藝術美景|褚瑞基
  44 吸睛?刺目?斜典樣態|劉星佑
  47 訪談:香蕉王的新王冠|劉星佑
  48 訪談:照海與嘉寶瓜|劉星佑
  49 訪談:社區規劃師的想望|劉星佑
  50 文化挪用或在地化變通? 台南下營小熊維尼彩繪村,二創/抄襲兩造爭議的再思考|吳牧青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52 藝術造城與士紳化:城中村的生存與未來 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余小蕙
  56 讓小孩大人壞人,都變成好人 2017東京小叮噹展|楊天帥
  60 賦予歷史尊嚴的框架 「後解嚴:想像紀念堂」|張玉音
  64 樓宇間的一場「仲夏夜之夢」|嚴瀟瀟

◎ ART TALK 相談室
  66 藝術.金錢.政治 從阿布達比羅浮宮看其文化野心和全球化戰略|余小蕙
  70 普世博物館的建成與挑戰 訪羅浮宮總館長馬汀內茲|余小蕙
  72 差異的共存與對話 訪阿布達比羅浮宮館長哈巴迭|余小蕙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74 除了拿起攝影機,還能做什麼? 《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與海筆子陳芯宜|陳韋臻
  78 上天下海、不思議的策展世界 科學博物館中的藝術與美術館中的科學|高森信男
  82 在技術與勞動之間的美學形式路線 「菸葉、地毯、便當、紡織機、穴居人:當代藝術中的工藝與技術敘事」如何重新打開產業史?|王柏偉
  86 楚門的時間 李基宏「佈展中」|吳牧青
  90 新寫實VR了沒? 試談蔡明亮的《家在蘭若寺》|黃建宏
  94 陳瀅如的「神話修補術」 談「超星鑑定III:熵:25800」中的美學策略|嚴瀟瀟
  96 祭典之變到戰鬥之邊|印卡
  100 體場演繹的行動思考 對「多歧:2017阿川行為藝術節」的觀察與提問|邱俊達
  104 妖怪、小鼴鼠、披頭散髮的彼得和其他圖書館小鬼 繪本圖書館「小步Biblio」兩年歷程|嚴瀟瀟
  106 全球最貴的藝術品|artprice(翻譯)陳文瑤

◎ FORUM 藝術論壇
  108 「故事由來:藝術家、作家及期刊在亞洲」論壇側記|梁寶山
  112 現實祕境中的歷史潛流 記吉隆坡「雙束現實」論壇|蘇穎欣

◎ FROM OUR READERS 讀者投書
  116 回應藝術祭爭議,社會參與性藝術的未竟之路|謝思盈

◎ SNG 展覽直擊
  11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44 異地之境 「空氣草」的離根想像|張韻婷
  146 「拾回」照屋勇賢個展 微觀的語言.宏觀的敘事|孫曉彤
  148 第12屆亞洲當代藝術展 匯聚全球.春季重臨|亞洲當代藝術展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