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典藏今藝術 2012/11月號

出版日期:2012/11/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50
ID:16272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收藏家的「神聖」力量】

今日,私人收藏家早已集贊助者、評選者,甚至是策展人與藝評家等角色於一身,逐漸形塑新的「藝術神聖現象」:例如獲得書寫藝術史、左右著藝術品味的權力,或是在藝術品價值與價格形成模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本期專輯—「收藏家的『神聖』力量」,談的即是今日藝術世界中收藏者的角色。選在此時推出,一方面,即將於11 月9日至12日登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每年皆吸引國內外畫廊、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參與,為藝術產業交易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華人圈最大的收藏團體、會員皆為企業名流與富豪,兩岸三地頗負盛名的「清翫雅集」,也甫於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廿周年收藏展」,共計展出包含殷商青銅器、書畫、金銅佛像到西洋印象派傑作在內總價值逾新台幣100 億元的310 件展品。這次專輯,我們將為您分析已經益發複雜的收藏現象、可能將逐步改變定義的藝術運作機制,並一併回顧16、17 世紀的「藝術收藏室」,訴說一個在收藏家尚未等同於大資本家,而仍允許耐心去觀看、探問、推論與比較的年代。

更豐富的藝術訊息請見

典藏藝術家庭官方網站
http://www.artouch.com/

章節目錄

EDITORIAL 編輯手記
82 收藏家的角色∣高子衿

COLUMN 今專欄
84 藝術學院與評圖—兼抒我的評圖經驗│王嘉驥
86 兼併的藝術│馮光遠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88 藝術誕生的場所│黃姍姍
90 artpress │林心如

NEWS 焦點新聞
92 國際.中國.台灣
104 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 2012 台北雙年展│林怡秀
107 展覽與敘事的當代寓言 2012TB 的側點短介│賴駿杰
108 從自我反觀走向死而復生的想像:對2012 台北雙年展的初步觀察│龔卓軍
112 台灣報到 2012 台灣美術雙年展│劉耀中
116 藝想世界 第三屆關渡雙年展│凃倚佩
118 憂鬱的進步 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林怡秀
120 重新發電 2012 第九屆上海雙年展│高子衿
124 無界收容 2012 利物浦雙年展│李佳玲
從收藏的起源到自由市場的影響
128 收藏家的神聖力量:從收藏的起源到自由市場的影響
130 「250,000,000」:藝術收藏的複雜與矛盾│李立鈞
136 雙贏的藝術合作 佛列克收藏與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的共生關係│王焜生
138 美術館與收藏家的共生年代 曾文泉談泰德現代美術館的典藏委員會│高子衿
140 「藝術收藏室」:一個微觀世界的收藏觀|李立鈞

REVIEW 深度評論
144 即使她們從未相見、COVER :牛俊強的創作轉向與延續│蔡家榛
147 在漫長的等候間再稍待片刻│王咏琳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50 黑白之「囚」:內在的賦歸 朱銘談「囚」系列│張玉音
154 黃致陽 藝術的時代精神│張麗麗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0 怎樣看見搖滾樂(四)│顏峻
162 白盒子劇場 肥皂歌劇|林怡秀
164 兔子先生的夢劇場以及雕塑—《伽里尼1545 在楓丹白露》│鄭文琦

ART TALK 相談室
166 表裡的掙扎,知性意識與身體感性的糾葛 薛保瑕× 謝鴻均.對談│高子衿、林姿君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72 誰在畫廊工作?│馬元中
174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27 有「顧」有「問」的顧問|李賢文
176 台南美術館如何走出新定位?美術館營運發展的潮流與趨勢|賴依欣
178 壽險業鉅子的熱情與理想 陳東升與泰康空間|鄒曉慶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80 布魯斯.雷西體驗之旅│游崴
184 敘述亞洲的女性語言—「連結亞洲-活在疆界的女子們 1984-2012」展│岩切澪
188 第21 屆科隆國際攝影現場—當代攝影的深刻反思│郭書瑄
190 公私領域間的迴盪體驗│王馨梨

PORTFOLIO 藝術家特寫
192 自由表現卻不自由的,就是攝影:須田一政Issei Suda │黃亞紀

SNG 展覽直擊
196 展覽現場傳真 中國.台灣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24 理解當代藝術的動態觀點 史上最大規模ART TAIPEI 2012 登場|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226 翻開近代美術史,走過日動畫廊85 週年│余素慧
230 山石太虛中的「他者」與王董碩的相遇│林平
232 鄧卜君 水墨打造的詩意異想世界│漢明遠Michael Hemsley
234 自自然然的發酵 談蔡獻友藝術創作│謝其昌
236 本來無一物,何故眼迷離 專訪畫家毛栗子│楊心一
238 蔡氏(司)鏡頭的日常取樣 蔡正一的繪畫語彙│王素梅
240 「映誌.印製」 版畫藝術的迷人新風貌│賴依欣

CALENDAR 展覽快訊
241 展覽月報∣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EDITORIAL 編輯手記
82 收藏家的角色∣高子衿

COLUMN 今專欄
84 藝術學院與評圖—兼抒我的評圖經驗│王嘉驥
86 兼併的藝術│馮光遠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88 藝術誕生的場所│黃姍姍
90 artpress │林心如

NEWS 焦點新聞
92 國際.中國.台灣
104 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 2012 台北雙年展│林怡秀
107 展覽與敘事的當代寓言 2012TB 的側點短介│賴駿杰
108 從自我反觀走向死而復生的想像:對2012 台北雙年展的初步觀察│龔卓軍
112 台灣報到 2012 台灣美術雙年展│劉耀中
116 藝想世界 第三屆關渡雙年展│凃倚佩
118 憂鬱的進步 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林怡秀
120 重新發電 2012 第九屆上海雙年展│高子衿
124 無界收容 2012 利物浦雙年展│李佳玲
從收藏的起源到自由市場的影響
128 收藏家的神聖力量:從收藏的起源到自由市場的影響
130 「250,000,000」:藝術收藏的複雜與矛盾│李立鈞
136 雙贏的藝術合作 佛列克收藏與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的共生關係│王焜生
138 美術館與收藏家的共生年代 曾文泉談泰德現代美術館的典藏委員會│高子衿
140 「藝術收藏室」:一個微觀世界的收藏觀|李立鈞

REVIEW 深度評論
144 即使她們從未相見、COVER :牛俊強的創作轉向與延續│蔡家榛
147 在漫長的等候間再稍待片刻│王咏琳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50 黑白之「囚」:內在的賦歸 朱銘談「囚」系列│張玉音
154 黃致陽 藝術的時代精神│張麗麗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0 怎樣看見搖滾樂(四)│顏峻
162 白盒子劇場 肥皂歌劇|林怡秀
164 兔子先生的夢劇場以及雕塑—《伽里尼1545 在楓丹白露》│鄭文琦

ART TALK 相談室
166 表裡的掙扎,知性意識與身體感性的糾葛 薛保瑕× 謝鴻均.對談│高子衿、林姿君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72 誰在畫廊工作?│馬元中
174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27 有「顧」有「問」的顧問|李賢文
176 台南美術館如何走出新定位?美術館營運發展的潮流與趨勢|賴依欣
178 壽險業鉅子的熱情與理想 陳東升與泰康空間|鄒曉慶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80 布魯斯.雷西體驗之旅│游崴
184 敘述亞洲的女性語言—「連結亞洲-活在疆界的女子們 1984-2012」展│岩切澪
188 第21 屆科隆國際攝影現場—當代攝影的深刻反思│郭書瑄
190 公私領域間的迴盪體驗│王馨梨

PORTFOLIO 藝術家特寫
192 自由表現卻不自由的,就是攝影:須田一政Issei Suda │黃亞紀

SNG 展覽直擊
196 展覽現場傳真 中國.台灣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24 理解當代藝術的動態觀點 史上最大規模ART TAIPEI 2012 登場|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226 翻開近代美術史,走過日動畫廊85 週年│余素慧
230 山石太虛中的「他者」與王董碩的相遇│林平
232 鄧卜君 水墨打造的詩意異想世界│漢明遠Michael Hemsley
234 自自然然的發酵 談蔡獻友藝術創作│謝其昌
236 本來無一物,何故眼迷離 專訪畫家毛栗子│楊心一
238 蔡氏(司)鏡頭的日常取樣 蔡正一的繪畫語彙│王素梅
240 「映誌.印製」 版畫藝術的迷人新風貌│賴依欣

CALENDAR 展覽快訊
241 展覽月報∣編輯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