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遠見雜誌 第424期/2021年10月號

5分,共2人評分。
出版日期:2021/10/01
出版:遠見雜誌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72
ID:256895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85個台灣黃金小鎮,有21個國際級產業

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球陷入恐慌,各大城市紛紛封城,在幾個重要生產基地,如印度、越南等,接連斷鏈時,台灣人憑著「生產的彈性、防疫的韌性」,成為全球供應鏈最堅強的後盾。

《遠見雜誌》採訪團隊歷時半年,調查全國368個鄉鎮市區,發現小小台灣,竟有21個足以轉動地球的製造業,大大小小工廠遍及85個鄉鎮市區,出口所帶來的活水,讓每個小鎮宛如黃金般閃閃發光。

台灣企業憑藉創新研發、絕無僅有的完整產業鏈、全方位服務,蛻變成亞洲高階製造中心。從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晶圓,到義成的一把小螺絲起子,都有諸多產品不可被取代,更寫下無數全球第一的紀錄。

面對後疫情時代,台灣將以堅實的創新能量升級轉型,掌握供應鏈重組先機,持續扮演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章節目錄

58
85個台灣黃金小鎮,有21個國際級產業
世界亮點產業 少不了台灣∕彭杏珠

69 85個黃金小鎮,撐起21個製造業讓地球轉動 ∕彭杏珠

74 七大創業精神 製造業拚出MIT「品質保證」

82 製造業處在十字路口
向右走還是向左走?

85 晶圓製造、IC封測市占世界第一,IC設計世界第二
位居半導體心臟 掌握全球科技生命線 ∕羅之盈

93 台積電、特斯拉都少不了的「電子工業之母」,最大產業鏈在台灣
別小看電路板 十年全球第一就是它  ∕彭杏珠、毛凱恩

104 突破六大困境 PCB就能更上層樓

108 做別人做不到的 高技創業團隊連賺31年

112 首創樣品事業 興普吳元超拚出「超快」霸業

115 中高階產品市占第一,MIT揚威世界
剪刀、鉗子、扳手 全球維修全靠它們  ∕彭杏珠

126 低調的光榮林武郎 高調以品質征服世界

129 擠下日廠登冠軍 金統立賴慶華是「被逼」的

135 皇盈黃信德一出手 防彈背心也不是對手

140 銳泰游祥鎮從一床棉被到智慧製造的創業傳奇

143 台灣+全球台商,締造多項世界第一
自行車王國 還要再旺好幾個十年 ∕彭杏珠

154 彥豪三個創業傻瓜 讓MIT升級世界品牌

157 太宇胡紹榮的奇幻之旅 造就三大奇蹟

160 佳承郭永斌父子 把煞車線做成精品

164 瑞振許國忠專攻「疑難雜症」 練成世界第一等

167 從人工牙根到電動車、晴空塔,都有MIT
小螺絲螞蟻雄兵 衝上全球第三大 ∕沈瑜

176 路竹新益轉攻半導體
蔡仁哲接班業績狂飆 ∕沈瑜

179 世豐三代傳承螺絲界LV
疫下逆勢重返高峰 ∕彭杏珠、沈瑜

HBR精選
192《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首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揭曉
企業「鼎新革故」轉型數位邁向永續  ∕張彥文

198 智慧製造轉型首獎〉鴻海數位72變,把工匠變「智匠」 ∕羅之盈

186 「傑出國際會計教育家獎」得主吳安妮:
再拚30年,做到人生最後一刻∕林珮萱

48 關鍵調查
雖遭疫情重擊 94.9%企業投資台灣有信心 ∕邱莉燕

182 國際透視鏡
丟掉潛艇大單,法國學會「聽老大的話」? ∕李國盛

202 永續新主張
不只給魚更給釣竿 陳美伶、周俊吉打造地方創生大平台 ∕謝明彧

236 前瞻科技業
掌舵台達電動車 唐修平要當「驅動者」 ∕羅之盈

240 進擊的產業
嘉泥力推ESG 全員換「董事長腦袋」 ∕林珮萱

242 群創制霸同業超節水 製程水回收96.2% ∕白育綸

251 航海王下一步 台驊續拚全球物流王 ∕王昱翔

254 永豐實轉型12年 邁向「亞洲P&G」 ∕王昱翔

258 大健康新勢力
望隼使出祕密武器 打進美國職棒大聯盟 ∕林鳳琪、蔣濬浩

特別企畫
214
2021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新竹縣市首度皆挺進五強
榜首台北強勢回歸 「科技城」威力擴散∕馮紹恩

222 城市治理四關鍵 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228 公務員扮熱血推手 新北歡樂耶誕城躍上國際

230 雲集9座大師建築 點亮台中國際級市容

232 台東熱氣球嘉年華 疫下打造全球唯一

智慧財金
206 財產管理、老年安養,不再專屬富人
信託2.0元年 理財飛入尋常百姓家 ∕許雅綿 

208 華南攜手營新醫院 樂齡信託更親民

210 高齡專屬金融顧問師 助長者老有所依

好享生活
261 在地友善食材,享用環保、零浪費美食
綠色餐廳邀你吃出永續  ∕沈瑜

262 鮮蔬好「食」尚 陽明春天摘首屆米其林綠星

265 蜻蜓石民宿不只廚餘零汙染 昆蟲更成就共享經濟

268 啖海鮮聽「說菜秀」 八斗邀友善餐廳帶你了解盤中飧

246 文教新語
Taiwan+上路倉促 台版BBC長路迢遙 ∕邱于瑄

248 台大校長管中閔:
未來大學、永續校園,是我最想留給台大的遺產 ∕謝明彧

270 餐桌外的哲學
我怎麼建立「工作美學」 ∕江振誠

272 大人的樣子
你身上有光 ∕張曼娟

名人專欄
20 高希均 ∕觀念衝擊
進步台灣
——與遠見同行35年

22 張作錦∕ 人文與政治之間
從諸葛亮「北伐」談台灣

26 洪蘭∕ 把脈社會
放下的藝術

30 創新講談∕ 姚仁祿
凡有事出,前必有因

34 後藤俊夫∕ 二代學
京都千年茶舖「一和」為何最抗危機?

40 邱冠明∕ 醫療新視野
面對兒童染疫,台灣需能「防疫」於民

41 蘇宏達∕ 全球政經勢
後梅克爾時代的西方

44 楊應超∕ 應為當為
做好這3個決定,可以解決你所有的問題

18 李建興 ∕總編輯的話
解密遠見35

看更多
收起來

58
85個台灣黃金小鎮,有21個國際級產業
世界亮點產業 少不了台灣∕彭杏珠

69 85個黃金小鎮,撐起21個製造業讓地球轉動 ∕彭杏珠

74 七大創業精神 製造業拚出MIT「品質保證」

82 製造業處在十字路口
向右走還是向左走?

85 晶圓製造、IC封測市占世界第一,IC設計世界第二
位居半導體心臟 掌握全球科技生命線 ∕羅之盈

93 台積電、特斯拉都少不了的「電子工業之母」,最大產業鏈在台灣
別小看電路板 十年全球第一就是它  ∕彭杏珠、毛凱恩

104 突破六大困境 PCB就能更上層樓

108 做別人做不到的 高技創業團隊連賺31年

112 首創樣品事業 興普吳元超拚出「超快」霸業

115 中高階產品市占第一,MIT揚威世界
剪刀、鉗子、扳手 全球維修全靠它們  ∕彭杏珠

126 低調的光榮林武郎 高調以品質征服世界

129 擠下日廠登冠軍 金統立賴慶華是「被逼」的

135 皇盈黃信德一出手 防彈背心也不是對手

140 銳泰游祥鎮從一床棉被到智慧製造的創業傳奇

143 台灣+全球台商,締造多項世界第一
自行車王國 還要再旺好幾個十年 ∕彭杏珠

154 彥豪三個創業傻瓜 讓MIT升級世界品牌

157 太宇胡紹榮的奇幻之旅 造就三大奇蹟

160 佳承郭永斌父子 把煞車線做成精品

164 瑞振許國忠專攻「疑難雜症」 練成世界第一等

167 從人工牙根到電動車、晴空塔,都有MIT
小螺絲螞蟻雄兵 衝上全球第三大 ∕沈瑜

176 路竹新益轉攻半導體
蔡仁哲接班業績狂飆 ∕沈瑜

179 世豐三代傳承螺絲界LV
疫下逆勢重返高峰 ∕彭杏珠、沈瑜

HBR精選
192《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首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揭曉
企業「鼎新革故」轉型數位邁向永續  ∕張彥文

198 智慧製造轉型首獎〉鴻海數位72變,把工匠變「智匠」 ∕羅之盈

186 「傑出國際會計教育家獎」得主吳安妮:
再拚30年,做到人生最後一刻∕林珮萱

48 關鍵調查
雖遭疫情重擊 94.9%企業投資台灣有信心 ∕邱莉燕

182 國際透視鏡
丟掉潛艇大單,法國學會「聽老大的話」? ∕李國盛

202 永續新主張
不只給魚更給釣竿 陳美伶、周俊吉打造地方創生大平台 ∕謝明彧

236 前瞻科技業
掌舵台達電動車 唐修平要當「驅動者」 ∕羅之盈

240 進擊的產業
嘉泥力推ESG 全員換「董事長腦袋」 ∕林珮萱

242 群創制霸同業超節水 製程水回收96.2% ∕白育綸

251 航海王下一步 台驊續拚全球物流王 ∕王昱翔

254 永豐實轉型12年 邁向「亞洲P&G」 ∕王昱翔

258 大健康新勢力
望隼使出祕密武器 打進美國職棒大聯盟 ∕林鳳琪、蔣濬浩

特別企畫
214
2021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新竹縣市首度皆挺進五強
榜首台北強勢回歸 「科技城」威力擴散∕馮紹恩

222 城市治理四關鍵 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228 公務員扮熱血推手 新北歡樂耶誕城躍上國際

230 雲集9座大師建築 點亮台中國際級市容

232 台東熱氣球嘉年華 疫下打造全球唯一

智慧財金
206 財產管理、老年安養,不再專屬富人
信託2.0元年 理財飛入尋常百姓家 ∕許雅綿 

208 華南攜手營新醫院 樂齡信託更親民

210 高齡專屬金融顧問師 助長者老有所依

好享生活
261 在地友善食材,享用環保、零浪費美食
綠色餐廳邀你吃出永續  ∕沈瑜

262 鮮蔬好「食」尚 陽明春天摘首屆米其林綠星

265 蜻蜓石民宿不只廚餘零汙染 昆蟲更成就共享經濟

268 啖海鮮聽「說菜秀」 八斗邀友善餐廳帶你了解盤中飧

246 文教新語
Taiwan+上路倉促 台版BBC長路迢遙 ∕邱于瑄

248 台大校長管中閔:
未來大學、永續校園,是我最想留給台大的遺產 ∕謝明彧

270 餐桌外的哲學
我怎麼建立「工作美學」 ∕江振誠

272 大人的樣子
你身上有光 ∕張曼娟

名人專欄
20 高希均 ∕觀念衝擊
進步台灣
——與遠見同行35年

22 張作錦∕ 人文與政治之間
從諸葛亮「北伐」談台灣

26 洪蘭∕ 把脈社會
放下的藝術

30 創新講談∕ 姚仁祿
凡有事出,前必有因

34 後藤俊夫∕ 二代學
京都千年茶舖「一和」為何最抗危機?

40 邱冠明∕ 醫療新視野
面對兒童染疫,台灣需能「防疫」於民

41 蘇宏達∕ 全球政經勢
後梅克爾時代的西方

44 楊應超∕ 應為當為
做好這3個決定,可以解決你所有的問題

18 李建興 ∕總編輯的話
解密遠見35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