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古美術264期 / 2014年9月號

出版日期:2014/09/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86
ID:35446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大千世界

------
張大千逝世三十周年之際,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和張大千故鄉的四川博物院與吉林省博物院合作,籌備了匯集三大繪畫時期的作品展出;本期特別對收藏文人水墨、敦煌摹本與寫意潑墨的三館藏品提出簡析,一窺大師筆後的玄妙。

另外在鑑賞單元中,本期特別介紹將全形拓拼湊成《百歲圖》、《千歲圖》,甚至將之入畫的六舟。他讓這項最原始的複製術得以在紙上再次栩栩如生,且得到獨一無二的美麗生命。六舟的金石學紀錄,無疑在他的巧手下化身為另一種藝術!

章節目錄

◎ Editorial編輯手記
  76 敬那些開拓者們|廖堯震

◎ News新聞
  82 何香凝美術館「移動的心景─何香凝山水畫的風格、觀念與世變」|鄭婷婷
  84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吳學讓教授一門師生水墨展」|藍玉琦
  86 台北長流美術館「畫壇巨擘─林玉山逝世十週年紀念展」開幕|廖堯震

◎ Note藝文
  88 藝訊板塊|編輯部

◎ Special Report 專題 大千世界
  94 三千大千世界|編輯部
  96 萬里江山頻入夢──兩岸張大千辭世三十週年紀念展
    由吉林.四川.台北三博物館之典藏看張大千繪畫分期發展|巴東
  105 / 111 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收藏張大千書畫|廖堯震
  118 源自故鄉的風景──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張大千〈八德園小景〉|周妙齡
  121 大千腕底偏多美婦人──四川博物院藏張大千1943 ∼ 1946 年美人圖賞析|廖堯震

◎ Essay 筆記
  124 〈嘉語錄〉市場真正的春燕|鄭又嘉

◎ Highlight 特輯
  126 六舟的一八四六|王屹峰
  133 六舟與〈芸窗清供圖〉|俞珊瑛

◎ Exhibition 展覽
  138 趙之謙藝術在日本的傳布──「趙之謙書畫與北魏書─悲盦逝世130 週年」特
展介紹之一|富田淳
  143 為中國書畫注入北魏魂──「趙之謙書畫與北魏書─悲盦逝世130 週年」特展介紹之二|味岡美玲
  148 專訪故宮圖書文獻處許媛婷、曾紀剛談「院藏楊守敬圖書特展」|鄭婷婷
  154 畫中唐寅──跌宕中的生命感知與認同|鄭淑方
  162 書法的蛻變:從習古到自我完成 唐寅〈跋宋王詵江山疊翠圖〉卷賞析|陳建志
  166 喫粥九十年,文藝滋味長──史博館粥會九十年粥賢手劄展|藍玉琦
  172 富岡鐵齋與近代日本的中國趣味──日本大和文華館特別企劃展|植松瑞希

◎ Close-up 特寫
  178 獨領風騷半世紀,安思遠華麗謝幕──中國古董教父在美國的一生傳奇|鄭又嘉
  184 憶安思遠先生|張子寧

◎ Portrait 人物
  188 草地鑼鼓.意象台灣──中華文化總會「鄭善禧創作展」|藍玉琦

◎ Classic 經典
  193 〈學術精讀〉對唐三彩與甄官署之關係的考察|謝明良

◎ Connoisseurship 鑑賞
  196 龍遊千里──從龍紋看15、16 世紀中國與朝鮮的青花瓷交流|王明彥
  202 龍生千年,始為翼龍──古代器物上的神獸紋飾研究|李理、白文
  208 遣興與自娛──傅抱石晚年繪畫創作的生動面向(上)|萬新華

◎ Collection 收藏
  216 探訪叢林祕境的佛國──法國吉美博物館典藏的高棉藝術品|楊芳綺

◎ Events 動態
  222 芝加哥亞洲藝術文化的嶄新里程──傳統亞洲藝術博物館正式啟動|吳樹安
  226 中國獅子王季則夫.台灣首展「翰墨抒懷」──台北國父紀念館開幕|梁悅詩

◎ Cover Report 封面
  228 香港佳士得2014 秋拍

◎ Auction 拍賣
  230 名物巨構齊出籠,紐約秋拍有看頭|游智淵
  234 香港蘇富比秋拍預報|廖堯震
  240|中國嘉德(香港)  242|保利香港  248|北京翰海
  250|東京中央  252|台北宇珍  258|羅芙奧香港
  259|台北帝圖  260|台北易拍好.台北藝流

◎ Archaeology 考古
  261 考古紀事|劉榕峻

◎ Calendar 展訊
  266 本月展訊|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ial編輯手記
  76 敬那些開拓者們|廖堯震

◎ News新聞
  82 何香凝美術館「移動的心景─何香凝山水畫的風格、觀念與世變」|鄭婷婷
  84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吳學讓教授一門師生水墨展」|藍玉琦
  86 台北長流美術館「畫壇巨擘─林玉山逝世十週年紀念展」開幕|廖堯震

◎ Note藝文
  88 藝訊板塊|編輯部

◎ Special Report 專題 大千世界
  94 三千大千世界|編輯部
  96 萬里江山頻入夢──兩岸張大千辭世三十週年紀念展
    由吉林.四川.台北三博物館之典藏看張大千繪畫分期發展|巴東
  105 / 111 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收藏張大千書畫|廖堯震
  118 源自故鄉的風景──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張大千〈八德園小景〉|周妙齡
  121 大千腕底偏多美婦人──四川博物院藏張大千1943 ∼ 1946 年美人圖賞析|廖堯震

◎ Essay 筆記
  124 〈嘉語錄〉市場真正的春燕|鄭又嘉

◎ Highlight 特輯
  126 六舟的一八四六|王屹峰
  133 六舟與〈芸窗清供圖〉|俞珊瑛

◎ Exhibition 展覽
  138 趙之謙藝術在日本的傳布──「趙之謙書畫與北魏書─悲盦逝世130 週年」特
展介紹之一|富田淳
  143 為中國書畫注入北魏魂──「趙之謙書畫與北魏書─悲盦逝世130 週年」特展介紹之二|味岡美玲
  148 專訪故宮圖書文獻處許媛婷、曾紀剛談「院藏楊守敬圖書特展」|鄭婷婷
  154 畫中唐寅──跌宕中的生命感知與認同|鄭淑方
  162 書法的蛻變:從習古到自我完成 唐寅〈跋宋王詵江山疊翠圖〉卷賞析|陳建志
  166 喫粥九十年,文藝滋味長──史博館粥會九十年粥賢手劄展|藍玉琦
  172 富岡鐵齋與近代日本的中國趣味──日本大和文華館特別企劃展|植松瑞希

◎ Close-up 特寫
  178 獨領風騷半世紀,安思遠華麗謝幕──中國古董教父在美國的一生傳奇|鄭又嘉
  184 憶安思遠先生|張子寧

◎ Portrait 人物
  188 草地鑼鼓.意象台灣──中華文化總會「鄭善禧創作展」|藍玉琦

◎ Classic 經典
  193 〈學術精讀〉對唐三彩與甄官署之關係的考察|謝明良

◎ Connoisseurship 鑑賞
  196 龍遊千里──從龍紋看15、16 世紀中國與朝鮮的青花瓷交流|王明彥
  202 龍生千年,始為翼龍──古代器物上的神獸紋飾研究|李理、白文
  208 遣興與自娛──傅抱石晚年繪畫創作的生動面向(上)|萬新華

◎ Collection 收藏
  216 探訪叢林祕境的佛國──法國吉美博物館典藏的高棉藝術品|楊芳綺

◎ Events 動態
  222 芝加哥亞洲藝術文化的嶄新里程──傳統亞洲藝術博物館正式啟動|吳樹安
  226 中國獅子王季則夫.台灣首展「翰墨抒懷」──台北國父紀念館開幕|梁悅詩

◎ Cover Report 封面
  228 香港佳士得2014 秋拍

◎ Auction 拍賣
  230 名物巨構齊出籠,紐約秋拍有看頭|游智淵
  234 香港蘇富比秋拍預報|廖堯震
  240|中國嘉德(香港)  242|保利香港  248|北京翰海
  250|東京中央  252|台北宇珍  258|羅芙奧香港
  259|台北帝圖  260|台北易拍好.台北藝流

◎ Archaeology 考古
  261 考古紀事|劉榕峻

◎ Calendar 展訊
  266 本月展訊|編輯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