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天下雜誌 第626期】鳳梨酥模式

出版日期:2017/07/05
出版:天下雜誌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
頁數:164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後蘋果時代,台灣科技業最後一搏
鳳梨酥模式

面對講究軟體服務的新經濟
市場小、硬體立國的台灣
是否註定被邊緣化?
台灣科技業給出了答案
以廣達電腦、鴻海為首
利用過去硬體優勢
練就一身「外硬內軟」的功夫
打造出最佳使用者體驗
名震歐美!

文‧陳良榕 攝影‧邱劍英 影像合成‧陳則緯

經過幾年的摸索、盤整與試錯,台灣筆電業的轉型升級,終於出現一線曙光。
《天下》記者於今年三月兩次飛到陽光燦爛的美國矽谷,獨家採訪廣達電腦於當地的兩處雲端祕密基地。
廣達在美國悄悄耕耘幾年,專攻大企業雲端資料中心建置的「私有雲」品牌QCT,即將開花結果。
今年雲端業務對廣達的獲利貢獻,甚至可望挑戰總獲利一半。
昔日的筆電代工龍頭廣達,將「轉骨」成功,成為一家貨真價實的雲端科技服務公司。
也難怪,現在廣達將近兩千八百億元的市值,就等於仁寶、緯創、英業達其他三家筆電代工同業的市值加總。昔日的筆電四大天王,儼然只剩一家遙遙領先。
硬體立國,註定被邊緣化?
廣達的轉型歷程,有幾個值得注意的要點。
首先,過去幾年,全球消費電子業都在蘋果風暴籠罩之下。基本上,台灣電子組裝業能真正賺到錢的,只有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例如,組裝iPhone的鴻海,以及組裝Macbook的廣達。
當蘋果已進入成長高原期,不少人擔憂:蘋果光環不再,台灣科技業何去何從?廣達與鴻海都以自身努力,做出轉型榜樣。鴻海併購夏普,廣達也居安思危,以蘋果業務的豐厚獲利,投資軟體研發,在昂貴的矽谷投資製造廠與服務中心,以自創品牌,為後蘋果時代做好準備。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626期《鳳梨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