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鍵躍升的力量 / 趙政岷
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管理者,高效主管的底層邏輯是什麼?處在這個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新時代,如何統合大家的力量,發揮團隊最大效益?實在是上至國家領袖下是社群團隊,切身之痛的挑戰。
中國著名商業顧問、潤米諮詢創始人、《5分鐘商學院》課程主理人、《底層邏輯》一書作者劉潤,再寫下了《關鍵躍升: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管理者,高效主管的底層邏輯》新書,告訴大家「管理效率=動力×能力×溝通×合作」,從責任躍升到溝通躍升,再做到關係躍升與自我躍升,是所有人要學習的功課。
劉潤說,什麼叫「自然效率」?舉例10 個人被安排去種樹,組織者提供工具和樹苗,按分工他們挖洞、種樹、填土、澆水,就開始做了。可是大家的做事效率低,挖洞的慢,其他人都在等,種樹的人種完樹,發現沒人填土,澆水的人打好了水,但發現前面的還沒完成。一天下來 10 個人手忙腳亂,最後勉強種了 20 棵樹。這就是「自發分工,隨機合作」機制下的「自然效率」。
如果重新規劃,考慮到種樹時挖洞的時間最長,種樹費的力氣大,這兩項工作最艱鉅,因此你決定抽調 6 人,分成 A、B兩組,每組 3 人。A 組負責挖洞,B 組負責種樹。累了之後,兩組交換分工。由於填土快,所以只需要安排 1 人,作為 C 組,他還能給其他三組做後援。剩下的 3 人組成 D 組,專門負責澆水。就這樣一天下來,種了 80 棵樹。這是「管理效率」。
主管的價值是用管理效率打敗自然效率,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差額。但是主管如何突破自然效率創造價值?劉潤創造了一個公式:「管理效率 = 動力 × 能力 × 溝通 × 合作」。書中舉例主管和團隊的關係,就像賽車手和賽車的關係。
首先是動力。要想讓一輛賽車跑起來,首先要有燃料,如汽油、柴油、氫。使用不同燃料和不同數量氣缸的發動機,賽車跑起來的速度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賽車跑得特別快,就得讓它有足夠大的動力。同樣的主管想讓員工跑得特別快,首先得讓員工願意跑,讓他有發自內心的強大動力去跑。
其次是能力。能力取決於這輛車的整體架構設計。這輛車的剎車系統用什麼技術,避震系統用什麼技術,軸距是多少?這些因素決定了一輛車的架構。馬車怎麼都跑不過汽車,汽車怎麼都跑不過飛機,其能力源於其架構,這個架構決定了它能做多大的事。對應到人身上也是如此,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只靠激勵不能獲得能力,能力只能透過學習獲得。動力是「願不願做」,能力是「會不會做」,兩者缺一不可。動力不能解決能力的問題,能力也不能解決動力的問題。
再次是溝通。賽車手坐進賽車之後,面前的儀錶板會告訴他這輛車的汽油有多少、速度是多少、水箱的溫度是多少、現在是什麼擋位?這些都是資料,資料是用來溝通的,賽車手可以根據資料快速做出回饋,透過溝通系統,快速掌控這輛賽車。同樣,建立溝通機制是主管和團隊融為一體的基本條件。作為主管,你只有和團隊保持溝通,才能保證員工理解你的決策邏輯;你只有即時瞭解員工的進度、遇到的問題,才能保證及時做出調整。
最後是合作。合作就相當於賽車手的駕駛技術。賽車手看到儀錶盤上的資料之後,可以打方向盤,可以手動換擋,打方向盤和手動換擋都屬於駕駛(合作)技術。員工就相當於組成賽車的各種零件,如有的人是輪胎,有的人是發動機,有的人是方向盤,有的人是連動桿,需要主管來協同。主管不僅需要設計管理的流程,來避免員工做重複的甚至相互衝突的事,還需要設計根據結果持續改進的機制,這些都是團隊正常運行所必須的合作技術。
這四個要素,動力和能力是針對個體的,溝通和合作是針對整體的。四個要素彼此相乘,才能得到預期的效率。之所以用乘法,是因為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為 0,都會導致團隊滿盤皆輸。
但這一躍是如此之難,因為太多主管太想「自己做事」了。自己做事非常可控,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一個人想成大事,靠自己是不夠的,就必須依靠團隊,這就是劉潤這本《關鍵躍升》最想提醒大家的事。
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管理者,高效主管的底層邏輯是什麼?處在這個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新時代,如何統合大家的力量,發揮團隊最大效益?實在是上至國家領袖下是社群團隊,切身之痛的挑戰。
中國著名商業顧問、潤米諮詢創始人、《5分鐘商學院》課程主理人、《底層邏輯》一書作者劉潤,再寫下了《關鍵躍升: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管理者,高效主管的底層邏輯》新書,告訴大家「管理效率=動力×能力×溝通×合作」,從責任躍升到溝通躍升,再做到關係躍升與自我躍升,是所有人要學習的功課。
劉潤說,什麼叫「自然效率」?舉例10 個人被安排去種樹,組織者提供工具和樹苗,按分工他們挖洞、種樹、填土、澆水,就開始做了。可是大家的做事效率低,挖洞的慢,其他人都在等,種樹的人種完樹,發現沒人填土,澆水的人打好了水,但發現前面的還沒完成。一天下來 10 個人手忙腳亂,最後勉強種了 20 棵樹。這就是「自發分工,隨機合作」機制下的「自然效率」。
如果重新規劃,考慮到種樹時挖洞的時間最長,種樹費的力氣大,這兩項工作最艱鉅,因此你決定抽調 6 人,分成 A、B兩組,每組 3 人。A 組負責挖洞,B 組負責種樹。累了之後,兩組交換分工。由於填土快,所以只需要安排 1 人,作為 C 組,他還能給其他三組做後援。剩下的 3 人組成 D 組,專門負責澆水。就這樣一天下來,種了 80 棵樹。這是「管理效率」。
主管的價值是用管理效率打敗自然效率,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差額。但是主管如何突破自然效率創造價值?劉潤創造了一個公式:「管理效率 = 動力 × 能力 × 溝通 × 合作」。書中舉例主管和團隊的關係,就像賽車手和賽車的關係。
首先是動力。要想讓一輛賽車跑起來,首先要有燃料,如汽油、柴油、氫。使用不同燃料和不同數量氣缸的發動機,賽車跑起來的速度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賽車跑得特別快,就得讓它有足夠大的動力。同樣的主管想讓員工跑得特別快,首先得讓員工願意跑,讓他有發自內心的強大動力去跑。
其次是能力。能力取決於這輛車的整體架構設計。這輛車的剎車系統用什麼技術,避震系統用什麼技術,軸距是多少?這些因素決定了一輛車的架構。馬車怎麼都跑不過汽車,汽車怎麼都跑不過飛機,其能力源於其架構,這個架構決定了它能做多大的事。對應到人身上也是如此,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只靠激勵不能獲得能力,能力只能透過學習獲得。動力是「願不願做」,能力是「會不會做」,兩者缺一不可。動力不能解決能力的問題,能力也不能解決動力的問題。
再次是溝通。賽車手坐進賽車之後,面前的儀錶板會告訴他這輛車的汽油有多少、速度是多少、水箱的溫度是多少、現在是什麼擋位?這些都是資料,資料是用來溝通的,賽車手可以根據資料快速做出回饋,透過溝通系統,快速掌控這輛賽車。同樣,建立溝通機制是主管和團隊融為一體的基本條件。作為主管,你只有和團隊保持溝通,才能保證員工理解你的決策邏輯;你只有即時瞭解員工的進度、遇到的問題,才能保證及時做出調整。
最後是合作。合作就相當於賽車手的駕駛技術。賽車手看到儀錶盤上的資料之後,可以打方向盤,可以手動換擋,打方向盤和手動換擋都屬於駕駛(合作)技術。員工就相當於組成賽車的各種零件,如有的人是輪胎,有的人是發動機,有的人是方向盤,有的人是連動桿,需要主管來協同。主管不僅需要設計管理的流程,來避免員工做重複的甚至相互衝突的事,還需要設計根據結果持續改進的機制,這些都是團隊正常運行所必須的合作技術。
這四個要素,動力和能力是針對個體的,溝通和合作是針對整體的。四個要素彼此相乘,才能得到預期的效率。之所以用乘法,是因為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為 0,都會導致團隊滿盤皆輸。
但這一躍是如此之難,因為太多主管太想「自己做事」了。自己做事非常可控,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一個人想成大事,靠自己是不夠的,就必須依靠團隊,這就是劉潤這本《關鍵躍升》最想提醒大家的事。
章節目錄
03 發行人語 ― 關鍵躍升的力量 / 趙政岷
06 封面報導 ― 關鍵躍升的力量 / 劉潤
28 工作職場 ― 創新風潮下的亂象 / 李.文塞爾、安德魯.羅素
40 學習講堂 ― 首先,要想辦法創造人潮 / 堀田博和
50 學習講堂 ― 如何靠寫作維生 / 余玥(冏星人)
64 學習講堂 ― 慈憫是企業的競爭力 / Pearl
73 BIG BOOK大書坊
06 封面報導 ― 關鍵躍升的力量 / 劉潤
28 工作職場 ― 創新風潮下的亂象 / 李.文塞爾、安德魯.羅素
40 學習講堂 ― 首先,要想辦法創造人潮 / 堀田博和
50 學習講堂 ― 如何靠寫作維生 / 余玥(冏星人)
64 學習講堂 ― 慈憫是企業的競爭力 / Pearl
73 BIG BOOK大書坊
看更多
收起來
03 發行人語 ― 關鍵躍升的力量 / 趙政岷
06 封面報導 ― 關鍵躍升的力量 / 劉潤
28 工作職場 ― 創新風潮下的亂象 / 李.文塞爾、安德魯.羅素
40 學習講堂 ― 首先,要想辦法創造人潮 / 堀田博和
50 學習講堂 ― 如何靠寫作維生 / 余玥(冏星人)
64 學習講堂 ― 慈憫是企業的競爭力 / Pearl
73 BIG BOOK大書坊
06 封面報導 ― 關鍵躍升的力量 / 劉潤
28 工作職場 ― 創新風潮下的亂象 / 李.文塞爾、安德魯.羅素
40 學習講堂 ― 首先,要想辦法創造人潮 / 堀田博和
50 學習講堂 ― 如何靠寫作維生 / 余玥(冏星人)
64 學習講堂 ― 慈憫是企業的競爭力 / Pearl
73 BIG BOOK大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