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全球中央雜誌 2025年7月號

出版日期:2025/07/01
出版:中央通訊社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
頁數:124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耍廢不是逃避 Z世代重新定義生活

20世紀末出生的Z世代背負千禧世代「草莓族」酸評,踏進職場新世界。他們帶著疫情人際隔離的經驗,背負巨額學債,延遲就業,如今人工智慧(AI)橫空出世,未來充滿更多不確定。

美國知名益智問答節目《危險邊緣》華裔參賽者布蘭登.廖(Brendan Liaw)以「近期研究所畢業、留在家中的兒子」為個人稱謂,成為網路紅人。他公開宣稱無業生活是人生志趣,當媽寶也不是問題。同世代認為這是夢想成真,但他也面臨不同世代排山倒海的批評,凸顯美國世代差距。

不等退休才圓夢,「微退休」正成為美國年輕人平衡工作與生活的一種方式。「微退休」不一定非得辭職,有些人選擇與公司協調無薪假、彈性工時、短期離職方案,或利用職涯轉換期來「微退休」。這些方式不需要巨額儲蓄,也可以重新安排生活節奏。

在中國,年輕人寧可走樓梯也不搭電梯,避免需要攀談、招呼的可能性;下班後返回家中,叫了外賣、癱在沙發才感到自在與自由,熬夜不睡只是為了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片刻時間。

Z世代還引領全球絨毛玩具風潮。據統計,絨毛玩具買主有超過四分之一是年輕人或童心未泯的成年人,2023年「老玩童」首次超越學齡前兒童,成為絨毛玩具消費的最大年齡層。

封面故事〈躺出新趨勢〉深入分析Z世代躺平浪潮對職場、消費行為與社交等各層面的衝擊與影響,同時帶你了解法國青年的「反工作潮」、韓國MZ世代求職重視心理價值、日本Z世代反感下班聚餐文化與印度Timepass反抗現實社會。(詳見40頁)

「在城市中選一棵樹,以不傷害它的方式,將樹變成藝術品吧!」2024年法國南特旅行節邀請藝術家們對樹創作。一個高達五公尺的「棕櫚樹男孩」,穿著睡衣與拖鞋,坐在最熱鬧的廣場中央,悠哉地看著人來人往,展現不一般的城市風景。

北京自從中軸線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後,再度掀起中軸線City Walk熱潮。這一段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全長7.8公里的路線,成為初訪認識北京的最佳途徑,年輕人更有獨特的創意來欣賞這座城市。

《全球中央》特闢〈開箱地球村〉單元,透過分布世界五大洲記者的在地觀察,從台灣人的角度,分享在異鄉食衣住行育樂、社會制度、各式見聞與文化衝擊。(詳見76頁)

你想許願的時候會去哪裡?不同國家又用什麼方式許願?本期〈看世界〉走訪隱身靜巷的巴黎聖母顯靈聖牌堂、一睹瓜地馬拉的解憂娃娃、觸摸浮雕就能帶來好運的布拉格查理大橋、想婚就拋兩枚硬幣的羅馬特雷維噴泉以及東京阿佐谷神明宮、河內西湖府與新加坡財富之泉,一探各地如何願許成真。(詳見8頁)

章節目錄

2025年7月號

編輯台報告

看世界
願許成真
曾婷瑄、李登文、劉郁葶、黃雅詩、戴雅真、陳家倫、吳昇鴻

鏡頭下
北方的耶路撒冷 維爾紐斯的猶太記憶
游堯茹

國際政經
美國不再當世界警察? 交易外交重塑國際秩序
陳亦偉

中國製造邁向2035 官方補貼產業不會停
張淑伶

產業科技
輝達晶片助攻超級電腦 AI算力台灣不缺席
林沂鋒

AI吉卜力風格熱 智財權疑雲引發論戰
吳家豪

永續台灣
AI創新與綠色金融驅動 擘劃企業永續新藍圖
楊迪雅

企業減碳是門好生意 從永續浪潮看見商機
王勝雨

綠色金融引導低碳轉型 重新定義企業競爭力
林立恆

封面故事-躺出新趨勢
再窮也不能虧待了自己 Z世代擁有哪些關鍵字

人生起跑點債台高築 重塑價值觀當全職兒女
廖漢原/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環遊世界趁現在 美國年輕人「微退休」
林宏翰/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軟萌世代經濟學 絨毛娃娃心靈慰藉
陳亦偉/中央社編譯組長

法國青年「反工作潮」 不是懶惰而是需要意義
曾婷瑄/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捲不動躺不平 中國青世代自嘲老鼠人
李雅雯/中央社駐上海記者

韓國MZ世代不再屈就 求職更重視心理價值
廖禹揚/中央社駐首爾記者

「過勞死」到「無聲辭職」 日本職場文化大轉變
戴雅真/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現實讓印度人Timepass 青年轉進虛擬世界新生
李晉緯/中央社駐新德里記者

社會文化
印度法條多如牛毛 一不留神就觸犯刑法
郭 洵

林哲熹北極追暖化真相 開門見熊是極地日常
洪素津

為音樂與教育而生 小澤征爾揮灑最後浪漫
趙靜瑜

背包筆記
行旅琵琶湖之都大津 禪風古寺別有動感體驗
陳彥豪

被拘留戰士的美好回憶 瑞士山谷小鎮清新之旅
田欣雲

開箱地球村
城市另類風景在發生 遇見一棵穿睡衣的樹

法國南特以「樹」之名 規劃另類城市觀光地圖
李若韻/中央社巴黎特約記者

潮玩北京中軸線 年輕人用腳丈量新風景
呂佳蓉/中央社駐北京記者

在羅馬開車像拍片 玩命上演速度與激情
黃雅詩/中央社駐羅馬記者

漫步皇家花園人人平等 比利時王室親民贏好感
田習如/中央社駐布魯塞爾記者

米其林主廚的料理密語 敬餐桌上的海味人生
陳宜彣/旅遊作家

新加坡硬幣藏「八卦」 打開錢包裡的建國史
吳昇鴻/中央社駐新加坡記者

溫哥華「糖尿病廣場」 沒去過別說你是甜食控
程愛芬/中央社溫哥華特約記者

全球新聞速讀
禁哈佛國際生法官喊卡 川普華府閱兵再掀示威
盧映孜

新趨勢
不再是婆婆媽媽專利 輕熟齡拉皮趨之若鶩
蔡佳敏

國際雜誌精選
愛上了AI伴侶 中國憂低生育率
施 施

巴菲特選股祕訣 因時制宜懂轉彎
張曉雯

看新聞學英文
AI進化速度驚人 專家示警白領失業潮

精句集
「共產中國任何試圖以武力征服台灣的舉動,都將對印太及全球造成毀滅性後果。我們沒有必要粉飾太平。中國的威脅是真實存在,而且或有可能迫在眉睫。」
嚴思祺

FOCUS TAIWAN
Beyond the body: The battle for gender ID rights
超越身體:性別認同權利之戰
By Wu Kuan-hsien
譯解 E. Y.

CNN雙語新聞
Why this leading AI CEO is warning the tech could cause mass unemployment
一位領頭的人工智慧(AI)執行長警告,AI技術恐怕會導致大規模失業。為什麼?
By Clare Duffy, CNN
中譯 曾依璇

新聞E點通
Part toy, part fashion, the arrival of the viral Labubu was a long time in the making
既是玩具,又是時尚,漫長醞釀的Labubu展現病毒式傳播
譯解 劉漢娜

空中英語教室
PLANNED OBSOLESCENCE
計畫性汰舊
by David Morton

看更多
收起來

2025年7月號

編輯台報告

看世界
願許成真
曾婷瑄、李登文、劉郁葶、黃雅詩、戴雅真、陳家倫、吳昇鴻

鏡頭下
北方的耶路撒冷 維爾紐斯的猶太記憶
游堯茹

國際政經
美國不再當世界警察? 交易外交重塑國際秩序
陳亦偉

中國製造邁向2035 官方補貼產業不會停
張淑伶

產業科技
輝達晶片助攻超級電腦 AI算力台灣不缺席
林沂鋒

AI吉卜力風格熱 智財權疑雲引發論戰
吳家豪

永續台灣
AI創新與綠色金融驅動 擘劃企業永續新藍圖
楊迪雅

企業減碳是門好生意 從永續浪潮看見商機
王勝雨

綠色金融引導低碳轉型 重新定義企業競爭力
林立恆

封面故事-躺出新趨勢
再窮也不能虧待了自己 Z世代擁有哪些關鍵字

人生起跑點債台高築 重塑價值觀當全職兒女
廖漢原/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環遊世界趁現在 美國年輕人「微退休」
林宏翰/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軟萌世代經濟學 絨毛娃娃心靈慰藉
陳亦偉/中央社編譯組長

法國青年「反工作潮」 不是懶惰而是需要意義
曾婷瑄/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捲不動躺不平 中國青世代自嘲老鼠人
李雅雯/中央社駐上海記者

韓國MZ世代不再屈就 求職更重視心理價值
廖禹揚/中央社駐首爾記者

「過勞死」到「無聲辭職」 日本職場文化大轉變
戴雅真/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現實讓印度人Timepass 青年轉進虛擬世界新生
李晉緯/中央社駐新德里記者

社會文化
印度法條多如牛毛 一不留神就觸犯刑法
郭 洵

林哲熹北極追暖化真相 開門見熊是極地日常
洪素津

為音樂與教育而生 小澤征爾揮灑最後浪漫
趙靜瑜

背包筆記
行旅琵琶湖之都大津 禪風古寺別有動感體驗
陳彥豪

被拘留戰士的美好回憶 瑞士山谷小鎮清新之旅
田欣雲

開箱地球村
城市另類風景在發生 遇見一棵穿睡衣的樹

法國南特以「樹」之名 規劃另類城市觀光地圖
李若韻/中央社巴黎特約記者

潮玩北京中軸線 年輕人用腳丈量新風景
呂佳蓉/中央社駐北京記者

在羅馬開車像拍片 玩命上演速度與激情
黃雅詩/中央社駐羅馬記者

漫步皇家花園人人平等 比利時王室親民贏好感
田習如/中央社駐布魯塞爾記者

米其林主廚的料理密語 敬餐桌上的海味人生
陳宜彣/旅遊作家

新加坡硬幣藏「八卦」 打開錢包裡的建國史
吳昇鴻/中央社駐新加坡記者

溫哥華「糖尿病廣場」 沒去過別說你是甜食控
程愛芬/中央社溫哥華特約記者

全球新聞速讀
禁哈佛國際生法官喊卡 川普華府閱兵再掀示威
盧映孜

新趨勢
不再是婆婆媽媽專利 輕熟齡拉皮趨之若鶩
蔡佳敏

國際雜誌精選
愛上了AI伴侶 中國憂低生育率
施 施

巴菲特選股祕訣 因時制宜懂轉彎
張曉雯

看新聞學英文
AI進化速度驚人 專家示警白領失業潮

精句集
「共產中國任何試圖以武力征服台灣的舉動,都將對印太及全球造成毀滅性後果。我們沒有必要粉飾太平。中國的威脅是真實存在,而且或有可能迫在眉睫。」
嚴思祺

FOCUS TAIWAN
Beyond the body: The battle for gender ID rights
超越身體:性別認同權利之戰
By Wu Kuan-hsien
譯解 E. Y.

CNN雙語新聞
Why this leading AI CEO is warning the tech could cause mass unemployment
一位領頭的人工智慧(AI)執行長警告,AI技術恐怕會導致大規模失業。為什麼?
By Clare Duffy, CNN
中譯 曾依璇

新聞E點通
Part toy, part fashion, the arrival of the viral Labubu was a long time in the making
既是玩具,又是時尚,漫長醞釀的Labubu展現病毒式傳播
譯解 劉漢娜

空中英語教室
PLANNED OBSOLESCENCE
計畫性汰舊
by David Mo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