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圖解經絡穴位小百科

5分,共1人評分。
出版日期:2017/06/01
出版:華志文化 / 華志
作者:楊道文 醫師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337
ID:116794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上醫」為維護健康的養生醫學,
  「中醫」為早期干預的預防醫學,
  「下醫」為針對疾病的治療醫學。

  經絡是叩開中醫之門的鑰匙,是人體的生命線,它維繫著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中醫治療之本。命要活得長,全靠經絡養,病在淺中醫,上工治未病。

  經絡是很多人都覺得很神秘,一般人不易瞭解。其實,經絡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神秘,它是中醫學基礎的核心理論之一。

  近年來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選用艾草對人體某部位進行薰、熨、灼、燙以消除病痛的醫療手法),一個是砭術(用石頭刺割或按壓體表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絡就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借助的途徑。

  本書全面解讀人體的經絡系統,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各絡脈等詳細介紹每條經脈上的穴道。經絡治病是簡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美容、養生、長壽是現代人的追求,掌握了經絡治病、利用經絡養生,將使你有更強健的體魄。

本書特色

  解開中醫廟堂,一窺經絡法門。
  學醫不懂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章節目錄

第一章 PART1
經絡探幽
1. 經絡—氣血運行的載體/016
2. 經絡的重要性—凡學醫之人,不懂經絡,開口動手便錯/022
3. 歷史溯源—經絡的產生/023
4. 病於內,治於外—溝通內外,網絡全身/027
5. 經絡治未病—中國古代先進的預防醫學/028
6. 中醫號脈,號的是什麼脈—經絡與脈學/030
7. 經絡‧陰陽‧五行—中醫的天人相應觀/031
8. 臟腑配屬經絡—以氣血為中介的聯結/035
9. 氣功—經絡的一體雙生/038
10. 揭開經絡的神祕面紗—高手神功真面目/039
11. 扁鵲—脈學始祖/042
12.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裡的經絡學說/044
13. 皇甫謐與《針灸甲乙經》—針灸學之祖/045
14. 王維一—宋代銅人腧穴的發明者/047
15. 李時珍的經絡學說—《奇經八脈考》/049
16. 現代經絡學—當今經絡研究發展現狀/050

第二章 PART2
經絡圖譜
1. 經絡腧穴—珍珠鍊上的珍珠/056
2. 命名法—腧穴取名,其意也深/058
3. 腧穴分類—經穴、奇穴、阿是穴/061
4. 特定穴—具特殊作用的經穴/062
5. 四總穴、回陽九穴—人體生命之根/071
6. 如何尋找腧穴—經穴定取法/072
7. 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經絡腧穴的聯繫/076
8. 打通奇經八脈,是困難的嗎—大小周天氣功功夫/081
9. 手太陰肺經—主管宣發通暢的經絡/084
中府:肺經首穴,作用多多
尺澤:主治外邪痰濁的經穴
孔最:咳嗽氣喘,請找孔最
列缺:解表祛風成效好
太淵:脈會之穴,宣肺止咳
魚際:清熱瀉火除肺熱
10. 手厥陰心包經—保護心臟,阻止邪氣入侵/094
間使:理氣散滯真妙穴
內關:治療胃病的首選穴位
大陵:瀉心火,除口臭,對治鼠標手
11. 手少陰心經—心志的專職護士/103
極泉:醒腦開竅,治療中風後遺症
通里:中風失語的天然良師
神門:失眠焦慮症的剋星
12. 手陽明大腸經—治療頭面上肢疾病的好幫手/112
合谷:頭面縱有諸般症,一針合谷效通神
曲池:筋骨拘攣找曲池
迎香: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
13. 手少陽三焦經—氣盛則宜,調氣護腦/120
中渚:頭痛眩暈,但取中渚
外關: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痛發熱外關起
支溝:治療便祕良穴
翳風:面癱、耳疾且取此穴
14. 手太陽小腸經—舒筋活絡,有容乃大/131
少澤:治療產後缺乳症
後溪:癲狂治乃輕
15. 足陽明胃經—消化吸收,人體後天所本/138
承泣:治療眼部疾痛重要穴位
人迎:迎候三陽之氣
天樞:腹瀉便祕別無他,針灸此穴保安寧
足三里:善治胃疾,調理脾胃
下巨虛:調胃腸,通經絡,安神志
豐隆:痰咳哮喘宜向此穴尋
16. 足少陽膽經—肝膽的守護神/153
風池:祛風邪,治傷寒
環跳:專治坐骨神經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陽陵泉:治療膽腑筋絡諸頑疾的要穴
丘墟:使頭腦清晰、情緒穩定的急方
17. 足太陽膀胱經—體液代謝,筋絡之本/165
睛明:療近視,復明目
肺俞:肺氣出入之穴
腎俞:補腎益精,壯腰利濕
委中:腰背病痛委中求
承山:痔瘡最傷人,承山效有神
申脈:伸全身經脈
18. 足厥陰肝經—人體氣機條暢的護理師/181
行間:瀉肝膽頭火,清肝膽濕熱
太沖:擅治肝諸病
期門:疏肝理氣,防治肝膽病
19. 足少陰腎經—藏精納氣,先天所本/190
湧泉:功用巨大的回陽九穴之一
太溪:擅治腎虛諸病
復溜:滋補腎陰
20. 足太陰脾經—運化水谷,營養全身/199
隱白:十三鬼穴之一,可治躁狂症
三陰交:婦科病的首選穴
血海:婦女經血病的專用穴
21. 任脈: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經絡/209
關元:主治腎病,溫補腎陽
神闕:真氣所聚,人之生門
22. 督脈:總督一身陽經,調節陽經氣血/218
命門:人體生命之門
百會:諸陽所會,百病得治

第三章 PART3
經絡對症施治
1. 病與症—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228
2. 人體疾病的病因—外感六淫是百病之源/230
3. 情志致病—情緒也是導致疾病的一大禍首/333
4. 看面相,知病原—面部診療法/235
5. 經絡療病法一—經絡推拿/237
6. 經絡療病法二—經絡針灸治療/240
7. 經絡療病法三—經絡拔罐與刮痧/243
8. 頸椎病—手三陽經、胸大椎/246
9. 骨質增生—環跳、尺澤/247
10. 高血壓—百會、湧泉/248
11. 胃腸病及消化不良—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251
12. 近視與疲勞—風池、睛明、四白、承泣/252
13. 頭痛—天池、膻中、極泉/254
14. 感冒—曲澤、太陽、迎香/255
15. 鼻炎—上星、迎香/256
16. 口腔潰瘍—列缺、太沖/258
17. 痛經—關元、足三里、地機、三陰交/260
18. 失眠—神闕、湧泉/261
19. 憂鬱症—極泉、昆崙、膻中、天池/262
20. 肥胖症—髀關、伏兔、梁丘、足三里/263
21. 哮喘—膻中、肺俞、定喘/265
22. 耳鳴耳聾—翳風、聽會、聽宮/267
23. 陽痿—地神、命門、腎俞/268
24. 面斑、痘痘—曲池、合谷、魚際/271
25. 婦科炎症—帶脈/273

第四章 PART4
經絡養生
1. 中醫與天人合一學說—經絡養生的基礎/276
2. 元氣—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278
3. 經絡‧陰陽—陰陽平衡是健康之本/281
4. 春季重護肝—發陳生長/285
5. 夏季重護心—蕃秀茂盛/288
6. 長夏重養脾—暑濕主化/289
7. 秋季須潤肺—榮平收斂/290
8. 冬季重補腎—閉藏伏匿/293
9. 經絡美容—新型的美容養顏方/296

附錄
古代人體部位名稱今釋/298
經絡腧穴歌訣/307
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311
八脈八穴治症歌/313
人體常用腧穴圖/321

看更多
收起來

第一章 PART1
經絡探幽
1. 經絡—氣血運行的載體/016
2. 經絡的重要性—凡學醫之人,不懂經絡,開口動手便錯/022
3. 歷史溯源—經絡的產生/023
4. 病於內,治於外—溝通內外,網絡全身/027
5. 經絡治未病—中國古代先進的預防醫學/028
6. 中醫號脈,號的是什麼脈—經絡與脈學/030
7. 經絡‧陰陽‧五行—中醫的天人相應觀/031
8. 臟腑配屬經絡—以氣血為中介的聯結/035
9. 氣功—經絡的一體雙生/038
10. 揭開經絡的神祕面紗—高手神功真面目/039
11. 扁鵲—脈學始祖/042
12.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裡的經絡學說/044
13. 皇甫謐與《針灸甲乙經》—針灸學之祖/045
14. 王維一—宋代銅人腧穴的發明者/047
15. 李時珍的經絡學說—《奇經八脈考》/049
16. 現代經絡學—當今經絡研究發展現狀/050

第二章 PART2
經絡圖譜
1. 經絡腧穴—珍珠鍊上的珍珠/056
2. 命名法—腧穴取名,其意也深/058
3. 腧穴分類—經穴、奇穴、阿是穴/061
4. 特定穴—具特殊作用的經穴/062
5. 四總穴、回陽九穴—人體生命之根/071
6. 如何尋找腧穴—經穴定取法/072
7. 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經絡腧穴的聯繫/076
8. 打通奇經八脈,是困難的嗎—大小周天氣功功夫/081
9. 手太陰肺經—主管宣發通暢的經絡/084
中府:肺經首穴,作用多多
尺澤:主治外邪痰濁的經穴
孔最:咳嗽氣喘,請找孔最
列缺:解表祛風成效好
太淵:脈會之穴,宣肺止咳
魚際:清熱瀉火除肺熱
10. 手厥陰心包經—保護心臟,阻止邪氣入侵/094
間使:理氣散滯真妙穴
內關:治療胃病的首選穴位
大陵:瀉心火,除口臭,對治鼠標手
11. 手少陰心經—心志的專職護士/103
極泉:醒腦開竅,治療中風後遺症
通里:中風失語的天然良師
神門:失眠焦慮症的剋星
12. 手陽明大腸經—治療頭面上肢疾病的好幫手/112
合谷:頭面縱有諸般症,一針合谷效通神
曲池:筋骨拘攣找曲池
迎香: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
13. 手少陽三焦經—氣盛則宜,調氣護腦/120
中渚:頭痛眩暈,但取中渚
外關: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痛發熱外關起
支溝:治療便祕良穴
翳風:面癱、耳疾且取此穴
14. 手太陽小腸經—舒筋活絡,有容乃大/131
少澤:治療產後缺乳症
後溪:癲狂治乃輕
15. 足陽明胃經—消化吸收,人體後天所本/138
承泣:治療眼部疾痛重要穴位
人迎:迎候三陽之氣
天樞:腹瀉便祕別無他,針灸此穴保安寧
足三里:善治胃疾,調理脾胃
下巨虛:調胃腸,通經絡,安神志
豐隆:痰咳哮喘宜向此穴尋
16. 足少陽膽經—肝膽的守護神/153
風池:祛風邪,治傷寒
環跳:專治坐骨神經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陽陵泉:治療膽腑筋絡諸頑疾的要穴
丘墟:使頭腦清晰、情緒穩定的急方
17. 足太陽膀胱經—體液代謝,筋絡之本/165
睛明:療近視,復明目
肺俞:肺氣出入之穴
腎俞:補腎益精,壯腰利濕
委中:腰背病痛委中求
承山:痔瘡最傷人,承山效有神
申脈:伸全身經脈
18. 足厥陰肝經—人體氣機條暢的護理師/181
行間:瀉肝膽頭火,清肝膽濕熱
太沖:擅治肝諸病
期門:疏肝理氣,防治肝膽病
19. 足少陰腎經—藏精納氣,先天所本/190
湧泉:功用巨大的回陽九穴之一
太溪:擅治腎虛諸病
復溜:滋補腎陰
20. 足太陰脾經—運化水谷,營養全身/199
隱白:十三鬼穴之一,可治躁狂症
三陰交:婦科病的首選穴
血海:婦女經血病的專用穴
21. 任脈: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經絡/209
關元:主治腎病,溫補腎陽
神闕:真氣所聚,人之生門
22. 督脈:總督一身陽經,調節陽經氣血/218
命門:人體生命之門
百會:諸陽所會,百病得治

第三章 PART3
經絡對症施治
1. 病與症—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228
2. 人體疾病的病因—外感六淫是百病之源/230
3. 情志致病—情緒也是導致疾病的一大禍首/333
4. 看面相,知病原—面部診療法/235
5. 經絡療病法一—經絡推拿/237
6. 經絡療病法二—經絡針灸治療/240
7. 經絡療病法三—經絡拔罐與刮痧/243
8. 頸椎病—手三陽經、胸大椎/246
9. 骨質增生—環跳、尺澤/247
10. 高血壓—百會、湧泉/248
11. 胃腸病及消化不良—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251
12. 近視與疲勞—風池、睛明、四白、承泣/252
13. 頭痛—天池、膻中、極泉/254
14. 感冒—曲澤、太陽、迎香/255
15. 鼻炎—上星、迎香/256
16. 口腔潰瘍—列缺、太沖/258
17. 痛經—關元、足三里、地機、三陰交/260
18. 失眠—神闕、湧泉/261
19. 憂鬱症—極泉、昆崙、膻中、天池/262
20. 肥胖症—髀關、伏兔、梁丘、足三里/263
21. 哮喘—膻中、肺俞、定喘/265
22. 耳鳴耳聾—翳風、聽會、聽宮/267
23. 陽痿—地神、命門、腎俞/268
24. 面斑、痘痘—曲池、合谷、魚際/271
25. 婦科炎症—帶脈/273

第四章 PART4
經絡養生
1. 中醫與天人合一學說—經絡養生的基礎/276
2. 元氣—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278
3. 經絡‧陰陽—陰陽平衡是健康之本/281
4. 春季重護肝—發陳生長/285
5. 夏季重護心—蕃秀茂盛/288
6. 長夏重養脾—暑濕主化/289
7. 秋季須潤肺—榮平收斂/290
8. 冬季重補腎—閉藏伏匿/293
9. 經絡美容—新型的美容養顏方/296

附錄
古代人體部位名稱今釋/298
經絡腧穴歌訣/307
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311
八脈八穴治症歌/313
人體常用腧穴圖/321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