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智者大師教初學者正確禪修身心:讀懂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

5分,共1人評分。
出版日期:2012/06/01
出版:大千出版社
作者:智顗大師述,寶靜法師講,大千編輯部新編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321
ID:14042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漢傳佛教止觀雙運,
最親民、最實用、最有次第的暢銷禪修書,連歐美國家都翻譯收藏。
首位被皇帝封號「中國釋迦牟尼」、「智者」的智者大師,為兄長破除死亡預言,創立獨特的養生方式;也教人如何辟邪。
「東土釋迦智者大師」是隋煬帝授予給智顗比丘的封號,大師度化因怨氣而墮入鬼道的關羽往生天界,成為護持佛教的伽藍尊者;又教導《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兄長陳鍼破除「死亡預言」,安享晚年,並在臨終時看見天人天宮,安祥往生。千年來,這本修行書籍,影響佛教禪法和道家養生修煉甚鉅,即因為這是專為一般人設立的方便,所以特別親民。
智者大師著《摩訶止觀》文繁義富,而《童蒙止觀》(=小止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平易簡單,是初學止觀坐禪的入門書,自古以來,即被佛學界所重視,影響並及於道家的養生思想。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淺深不定、能大能小的修習止觀的坐禪方法。解說在修禪定之前,應該如何做好準備工作,要具備那些條件;在修行之時,應該如何收攝心念,應該如何調理身體;在行、住、坐、臥,日常生活的四威儀中均可修行,而且應該如何對機修習。
以及在修行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怎樣的身心反應狀況,譬如有的會發起善根,有的卻顯露魔境,有的卻顯發禪病,應該如何一一地加以對治、調養、覺魔、治病以及要修證到何種程度時,才可被稱為證悟等。讓初機人於坐中修習止觀,如坐中得益後,再歷緣對境修習。
※想要針對更進階的禪修,以及如何應對高層次禪定的魔境,可以閱讀智者大師另一本暢銷作品《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白話(上下冊)》;若要比較南、北傳止觀禪修差異,可再參考林崇安教授編著的《止觀法門的實踐》。

※本書特色

1. 現代醫學研究,冥想和禪修都極有助於身和心的療愈,但很多人禪修不當,反而衍生更重大的身體疾病和精神疾患,甚至有外靈干擾。智者在千年前已經發現這樣的問題,並為了幫助他兄長治病延壽,所以特別編寫這本《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而且裡面有不少保健觀念,非常的生活化。

2. 白話翻譯 ,並加以詮釋智者大師的智慧。

3. 新視窗版式:將古文、白話、講解三者切割,又方便對照。

4. 重整標題:《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原在佛教界流傳甚廣,但一直缺乏有系統的編排和整理,所以有時閱讀起來很吃力。大千編輯部重新整理標題和段落,將讓這本千年暢銷書更好閱讀。

章節目錄

導讀——暢銷千年的禪修書
(一)天台宗的思想源流
(二)天台宗和智者大師
(三)童蒙止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序
本書緣起和原著者介紹
以止觀破生死定數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初序
引四句明大綱
正序述本部之起緣
初總述止觀十意示勸誡

禪修的生活條件——具緣第一
一、初持戒清淨
二、衣食具足
三、居所清靜
四、雜務絕緣
五、親近善知識

拒絕慾望的干擾——訶欲第二
去除五種慾望
一、色欲
二、聲欲
三、香欲
四、味欲
五、觸欲
訶欲總結

丟掉內心的垃圾——棄蓋第三
一、棄貪欲蓋
二、棄瞋恚蓋
三、棄睡眠蓋
四、棄掉悔蓋
五、棄疑蓋
五蓋是不善法的五大首領

調和身心與呼吸——調和第四
為什麼調和很重要?
一、調和飲食
二、調適睡眠
三、調身
四、調息
五、調心
身息心三者調和細節

禪修前的準備——方便行第五

如何活用止觀——正修行第六
一、坐中修止觀
二、歷緣對境修止觀

善根開展的狀況——善根發第七
一、外在善根開展的型態
二、內在善根開展的型態
三、辨別正邪定的型態

如何破解魔的把戲——覺知魔事第八
一、魔事定義和精魅
二、堆剔鬼
三、魔惱
驅魔的方法

如何療愈身心疾病——治病第九
一、明病發相
二、明治病方法

如何檢驗禪修的成果——證果第十
從假入空觀
從空入假觀
中道正觀
初心證果之相
後心證果之相

看更多
收起來

導讀——暢銷千年的禪修書
(一)天台宗的思想源流
(二)天台宗和智者大師
(三)童蒙止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序
本書緣起和原著者介紹
以止觀破生死定數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初序
引四句明大綱
正序述本部之起緣
初總述止觀十意示勸誡

禪修的生活條件——具緣第一
一、初持戒清淨
二、衣食具足
三、居所清靜
四、雜務絕緣
五、親近善知識

拒絕慾望的干擾——訶欲第二
去除五種慾望
一、色欲
二、聲欲
三、香欲
四、味欲
五、觸欲
訶欲總結

丟掉內心的垃圾——棄蓋第三
一、棄貪欲蓋
二、棄瞋恚蓋
三、棄睡眠蓋
四、棄掉悔蓋
五、棄疑蓋
五蓋是不善法的五大首領

調和身心與呼吸——調和第四
為什麼調和很重要?
一、調和飲食
二、調適睡眠
三、調身
四、調息
五、調心
身息心三者調和細節

禪修前的準備——方便行第五

如何活用止觀——正修行第六
一、坐中修止觀
二、歷緣對境修止觀

善根開展的狀況——善根發第七
一、外在善根開展的型態
二、內在善根開展的型態
三、辨別正邪定的型態

如何破解魔的把戲——覺知魔事第八
一、魔事定義和精魅
二、堆剔鬼
三、魔惱
驅魔的方法

如何療愈身心疾病——治病第九
一、明病發相
二、明治病方法

如何檢驗禪修的成果——證果第十
從假入空觀
從空入假觀
中道正觀
初心證果之相
後心證果之相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