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遊走:從少年到青年

出版日期:2012/11/12
出版:思行文化
作者:張煒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58
ID:16675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書呈現張煒自少年到青年追逐文學的種種經歷,圍繞著閱讀、辦刊、拜師訪友及純真的大自然,寫作的端倪由此而生。那些看似最最無謂、瑣碎,卻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張煒,大陸文壇最璀璨的一顆明星,集詩人、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於一身,2012年大陸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獎「茅盾文學獎」得主、媲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莫言的重量級文學家!


聯經發行人 林載爵 (第36屆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得獎人)
詩人 廖啟余 (作品入選《二○○七臺灣詩選》、《臺灣七年級現代詩金典》)
詩人 林達陽 (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得獎人)
─誠摯推薦


自 序

以前,我對寫作者的自述類文字總有些不解,因為他們年復一年,為讀者寫下的東西已經足夠多的了,無論是虛構還是其他,最後作者在文字中並沒有給自己留下多少隱匿的空間─一個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書寫的人,完全沒有必要進一步交待自己了。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看法有些改變了。就是說,我理解作者在某個階段寫寫自己、自己的過去,總會有些原因的,有十足的理由。

現在的這本《遊走:從少年到青年》,只寫了我的少年和青年時代。

為什麼要應約寫這樣一本小書?

人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人|雖然有的從來沒有這樣說過,但心裡是這樣看的。當然我們也知道,只要是把苦難掛在嘴上的人,一般來說都有些可笑。所以他們閉口不說,卻要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與他人的經歷作比,結果很少發現有誰比自己經受了更多的痛苦。

這也是我的情形,是我曾經有過的認識。
當年齡漸大,經歷增多,新的覺悟總會來臨的,這覺悟對人 來說也許是至為寶貴的。我開始明白:世上的人各有各的痛苦,而且真正的痛苦許多時候是落在心底的,它們並不像外部看上去的完全一樣,所以有時候真的難以作出對比。

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我或許會發現自己不是受苦最多的人,而且還那麼幸運。我有時甚至想:少年和青年時期啊,要能夠從頭重新經歷一遍就好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不再復返了。

結果,我的回憶怎麼也無法令自己沮喪,相反卻是產生了難以抑制的欣悅和感激。我真的是懷著感激的心情訴說一件件往事、那些極其特別的歲月……我筆下流瀉的,更多的還是青春、青春的歡樂。

這就構成了一種懷念─懷念流逝的時光。我也許害怕一切都遺忘和淹沒在渾茫的思緒之中,所以才要一遍遍地打撈往昔。與紙上的刻記同步進行的,還有另一份工作,那就是回頭翻看自己的照片。這一切在過去是最不被理解的事了,如今卻在一一做起來。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懷念,還有總結。這是關於人生的階段性小結。這種小結的
出現,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向前,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真的不再年輕了─這個
事實好像第一次擱在了面前似的,讓人心頭一沉。

撫摸這些文字和照片,就像撫摸自己的青春……
新的歲月正不可遏止地湧來,我要掮起背囊再次出發了。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章節目錄

Juvenilia
自 序
第一章─ 少年紀事
第二章─ 求學今昔談
第三章─ 山地和平原
第四章─ 一些歷險和奇遇
第五章─ 書裡書外

附錄一─ 童年三憶
附錄二─ 綠色遙思
附錄三─ 我跋涉的莽野──我的文學與故地的關係
附錄四─ 從蘆青河走向高原 陳占敏
附錄五─ 張煒文學創作活動年表

看更多
收起來

Juvenilia
自 序
第一章─ 少年紀事
第二章─ 求學今昔談
第三章─ 山地和平原
第四章─ 一些歷險和奇遇
第五章─ 書裡書外

附錄一─ 童年三憶
附錄二─ 綠色遙思
附錄三─ 我跋涉的莽野──我的文學與故地的關係
附錄四─ 從蘆青河走向高原 陳占敏
附錄五─ 張煒文學創作活動年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