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閱讀經典女人 三毛

5分,共2人評分。
出版日期:2013/01/10
出版:思行文化
作者:劉蘭芳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52
ID:18366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一個生性浪漫、自由不羈卻又渴望安定的女人,曾經為愛遠走他鄉,在撒哈拉荒漠中過著辛勞又甜蜜的主婦生活。她是陳平,筆名三毛,愛人荷西稱她為「撒哈拉之心」。

三毛的人生主題是愛情,愛是她唯一的嚮導。她創造了一個色彩瑰麗、童話般的浪漫世界,裡頭有她與荷西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加上那清新易讀、情感豐沛的文字風格,在一九七○、八○年代造就了兩岸三地的「三毛傳奇」、「三毛熱」。延續至今,三毛仍是傳奇愛情的代名詞,也是許多人希冀的夢想和童話。

章節目錄

【目錄】

緒 論 花雖逝,香永存
006不凡人生
010平凡文章
013愛情:轟轟烈烈傷己心
016婚姻:平平淡淡總是真
019她美麗嗎?
021怎麼死?

第一章 陳家有女
026 她的名字
030 一個女子的誕生
036 愛上了「匪兵甲」
039 災難的來臨

第二章 雨季不再來
044 軌外生活的開端
046 一種溫柔而瞭解你的人
051 舒凡:擦肩而過的戀人
064 樂莫樂兮新相識

第三章 「我的撒哈拉之心」
070 Echo,再見! Echo,再見!
076 六年之約你還記得嗎?
086 最優良的家庭主婦
106 生和死有愛就隔不開

第四章 一個女人的生活方式
116 簡單生活
117 讀書
119 寫作
124 旅行
125 收藏
130 宗教
133 冥想世界

第五章 王洛賓、三毛、賈平凹
140 王洛賓—最後的戀情
152 賈平凹—雲遮霧繞的「戀情」

第六章 自殺之謎
162 最哀傷的一次「三毛熱」
164 死亡記錄

第七章 她和他們
170 三毛和瓊瑤
175 三毛和金庸
178 三毛和席慕蓉
181 三毛和張愛玲


第八章 三毛的文學世界
184 「游於藝」和「癡於藝」
187 撒哈拉魅力
193 精心構築的自戀天堂
196 小女人情調
199 瀰漫不盡的死亡意識

附 錄 關於三毛
204 眾說紛紜話三毛
219 三毛生命裡的幾個最後
226 三毛作品簡介

240 三毛大事年表﹙一九四三-一九九一年﹚


【內容試閱】

撒哈拉魅力

三毛說:「你不能要求我永遠是沙漠裡那個光芒萬丈的女人……」但她的盛名的確是和撒哈拉沙漠連接在一起的。撒哈拉使三毛得到了荷西,得到了婚姻,得到了幸福。撒哈拉將三毛這個悲情放逐的女人,塑造成了沙漠俠女。由俠女與荷西的愛情神話,奇特的沙漠景觀和異域人文,三毛的善良、愛心、情趣所構成的「三毛文學」,迸發了「撒哈拉魅力」,掀起了華人文化圈的「三毛熱」。使三毛享盡了崇拜者的掌聲。

很多人喜歡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因為那裡有艱苦條件下不朽的愛情。那時的三毛是個幸福的女人,過著快樂的日子,她一襲長裙,飛揚的長髮,眼波間流轉著靈動。在遙遠的撒哈拉,住在墳場區的蝸居,有荷西相伴,開著自己的「中國飯店」,吃著叫做「雨」的飯菜,像一個君王,陶醉在她的沙漠城堡裡。正是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開始變成一個無比美麗的女人,幸福灌注心靈的女人是美麗的,這是任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看看她筆下的撒哈拉生活吧,那種牽引著無數人嚮往的生活:在墳場區的家裡,棺材外板經過荷西靈巧的雙手,變成了傢俱;舊的汽車輪胎,三毛拾回來清洗乾淨,放在蓆子上,裡面填上一個紅布坐墊,像一個鳥巢;還有那些斜鋪著美麗檯布的飯桌、擺滿書的書架、神祕老人那裡買來的石像、角落裡怒放的天堂鳥,甚至還有風燈、羊皮鼓、羊皮睡袋、皮風箱、水煙壺、彩色大床罩、奇形怪狀的風沙聚合的石頭…… 一所普通的阿雍小鎮外的房子,一年後在三毛與荷西的手中變成了真正的藝術的宮殿,朋友們都驚歎沙漠中的房子居然能變成畫報裡似的美麗。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而這期間的過程確是一種更大的幸福。

撒哈拉施展了它的魅力,而三毛用她的筆進行著動情動心的勾勒和描摹。

在撒哈拉的日子裡,三毛與荷西裝扮小小的蝸居;去海邊偷看沙哈拉威女人的〈春季大掃除〉;在沙漠歷險中經歷生死考驗;為了賺錢做〈素人漁夫〉;開著有聲有色的〈中國飯店〉。不過生死由命,這個幸福了六年的女人最後還是遭到了天劫,她的荷西回到了大海的懷抱,荷西說他一生有兩個至愛,一個是大海,一個三毛,所以他在三毛身邊陪伴了六年,然後回歸了大海。

她一直渴望愛人,渴望幸福的婚姻,因為撒哈拉之所以有巨大的魅力,不僅僅因為那裡的異域風情,也不僅僅因為那裡的人文景觀,更為重要的是那份盪氣迴腸的夫妻之愛。失去荷西之後,她沒有停止過尋找,但狀況卻一直是迎接追逐,又拋棄追逐,因為再也沒有一個男人可以成為她的荷西。

她說:「我希望到廚房煮菜,希望共同品嚐佳餚,然後依偎著談天,攜手散步。」這是多少個平凡的或者不凡的女人的嚮往。只是,世間有很多事情,只能經歷一次,一旦失去,就再也無法重來。「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劉若英的歌聲恰恰是三毛愛情的最後總結。

荷西變成了生命的永恆,所以面對再多的追求,她都要問一聲:「可以代替嗎?」

不能夠,所以,留情,然後斷情。甩給人家的「情」,人家還來不及收拾和整理,她已經揮揮手走了,連一片雲彩都不曾帶上。她迷失於那個本來屬於文學的浪漫世界,她把生活當成了文學,又把文學當成了生活。那種「無須互相遷就,無須互相尊重,兩個人就是一個人」境界,其實一直是她精心構造的夢,但她沉浸在夢裡不願意醒。更多的讀者也願意為著這個虛幻的愛情神話不斷流淚、歎息,因為現實的生活中不存在,所以通過文學構築的想像空間給予寂寞心靈一種補償。

一個人的一生,總是在成長,任何人都不例外。三毛的少女時期尤其慘澹。就像別人所評論的,《雨季不再來》的遐思、愛戀、迷惘和感傷,記述的是「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和感受」,是她「蒼弱的早期」。

直到她投進了沙漠,才迎來了生命中最重大的轉折。荷西愛情的滋潤,使得三毛瀚海似的生命長滿了綠蔭。當她再次拿起中斷了多年的筆,為讀者描繪她和荷西的婚姻、家居生活,以及她在撒哈拉的探索和發現的時候,那「筆下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負責任的三毛了。」

華岡校園裡那個做著哲學遐思之夢的三毛,蛻變成一個能夠實實在在品嚐婚姻幸福、承擔生活和生命風雨的女人;她的視野雖然還主要集中在個人的生活圈子裡,但也已經把目光投入了周圍的世界,筆下的「芳鄰」、「娃娃新娘」、「賣花女」、「啞奴」…… 都是她試圖超越一己空間的嘗試,只不過,她寫他們,結果也是自己變成了主角。

這時候的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溫柔的夜》,都不再是雨季裡的灰色基調,而是健朗的、豁達的、灑脫的吸引人的「撒哈拉魅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作品當然主要收錄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中。三毛提供給讀者的是這樣平凡的愛情,是落到地上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愛情,雞零狗碎、柴米油鹽,但自有一種憨厚的快樂存在。《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它寫的全是她與夫君在沙漠家中做飯、洗衣、理髮的瑣事。此時的三毛,頭髮蓬亂如鬼,臉黃如婆,好奇、多事、虛榮,只關心白菜,不想心事和未來,常常便為了一朵花、一個撿到的錢幣,而傻瓜般地高興起來。與後來那個善感、精緻到最後用一雙絲襪自殺的作家、編劇三毛相比,沒有人不懷念撒哈拉那個粗糙而茁壯的作為家庭主婦的三毛。那裡的她,知足、感恩、快樂,身體力行地展示了一種幸福最容易實現的方式。後來,荷西去世,天劫的痛苦迫使三毛走向成熟。她在痛定思痛中完成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感念荷西的摯愛,感念父母的養育,雖然深沉而憂鬱,但「撒哈拉魅力」猶存。

一九八一年,三毛試圖突破自己的創作題材,也渴望離開了撒哈拉沙漠之後依然有新題材可寫,她做了一次中南美之行,寫下了《萬水千山走遍》。她想要嘗試著開闢另一個創作空間,以求再創一個「撒哈拉」。但終於只是走馬看花,而不是在筆下流淌的生活。離開了撒哈拉,三毛陷入臺北擁擠而冷漠的生活中,但她不能夠接受被人遺忘的幸福,她已經習慣了熱鬧,儘管有時候她並不喜歡這份熱鬧。名聲有時候牽引著她的腳步,使她不肯在盛名之下停止自己的筆,儘管還是寫,寫出來的卻不再是早先那種吸引人的文字。

再後來,她就徹底掉進了自我設計的追求和現代傳媒塑造的魅力共同構成的「陷阱」裡去了。她成了神話,她以神話引誘著讀者的腳步,讓他們為她著迷,執著地讀她的文字,因為幾乎每個女人的一生都有兩個最愛——愛情和流浪。自己沒有,便羨慕著擁有的三毛。

她想過回頭做一個普通人嗎?也許想過,也許沒有想過。反正事實上她想要不傳奇不神話卻做不到了,即使她的荷西是否真的死了,都有人做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正如坊間還流傳著她不是自殺而死,而是被謀殺或者因病而死這樣種種不同的說法一樣。原來,她以傳奇色彩的生活寫成傳奇的文學,但撒哈拉時代總要過去。荷西生前死後的情話一掏再掏、幾乎枯竭以後,為了聽取讀者掌聲的召喚,維繫她的魅力,她就只能變成一個分裂的人,使自己像故事一樣生活,然後再將故事寫下來與讀者分享。然而荷西已去,大漠已遠,撒哈拉已是傷心之地。三毛無法在真空中延續「撒哈拉魅力」。所以她就轉換新的寫作空間,付諸新的尋找。

去南美,寫出的《萬水千山走遍》是失敗的;寫《鬧學記》也帶上了做作的色彩。

她甚至借助靈異世界來增添自己的神祕色彩,但終於這一切都無法使她回復到「撒哈拉魅力」時期了。

她太累了。

在她生前寫給大陸的伯父倪竹青的信中說她再也寫不下去了。她要以自己為「唯一」的素材來維持「撒哈拉魅力」,從體力上和精力上已不勝負荷,在藝術上也做不到。正如有人所評論的,三毛的後「撒哈拉」時期的作品已經失去了原先的那份真誠和感動,重複著的軼聞趣事也都是浮光掠影而已。

到她創作劇本《滾滾紅塵》的時候,她更是想著去超越自己。這是她不寫自我而寫別人的嘗試,是不取現實世界而寫歷史生活的嘗試,也是借角色來暗渡自己的嘗試,這個嘗試對三毛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但她太過留戀過去,擺脫了當初在撒哈拉創作時的思維模式,《滾滾紅塵》說是寫他人,其實還是寫自己,只是她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她非常留戀撒哈拉時期的時光,她說:「在沙漠是一個人生,離開沙漠又是一個人生,有丈夫的時候是一個人生,現在我孀居的日子又是一個人生。對於過去我當然會懷念,因為我是一個人,我不能將我的人生用一
把刀子將它分割開來,說這是我的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

但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不同的階段組成的,有童年的天真也就有中年的滄桑,誰也不能在中年的時候總是一副童年的扮相,那樣的留戀就是病態了。所以告別了撒哈拉的三毛不該繼續苛求撒哈拉魅力的永存,只是她陷入了,哪裡懂得自渡?雖然她既想渡人,也想自渡,但她終究達不到佛祖涅槃的境界。

所以她迷失在紅塵中,最後成了一個說著不寫了,不寫了,又放不下筆的分裂人。

她的心態很複雜,真真假假,非常矛盾。幾個月不寫的話又覺得自己生活沒有交待。

看更多
收起來

【目錄】

緒 論 花雖逝,香永存
006不凡人生
010平凡文章
013愛情:轟轟烈烈傷己心
016婚姻:平平淡淡總是真
019她美麗嗎?
021怎麼死?

第一章 陳家有女
026 她的名字
030 一個女子的誕生
036 愛上了「匪兵甲」
039 災難的來臨

第二章 雨季不再來
044 軌外生活的開端
046 一種溫柔而瞭解你的人
051 舒凡:擦肩而過的戀人
064 樂莫樂兮新相識

第三章 「我的撒哈拉之心」
070 Echo,再見! Echo,再見!
076 六年之約你還記得嗎?
086 最優良的家庭主婦
106 生和死有愛就隔不開

第四章 一個女人的生活方式
116 簡單生活
117 讀書
119 寫作
124 旅行
125 收藏
130 宗教
133 冥想世界

第五章 王洛賓、三毛、賈平凹
140 王洛賓—最後的戀情
152 賈平凹—雲遮霧繞的「戀情」

第六章 自殺之謎
162 最哀傷的一次「三毛熱」
164 死亡記錄

第七章 她和他們
170 三毛和瓊瑤
175 三毛和金庸
178 三毛和席慕蓉
181 三毛和張愛玲


第八章 三毛的文學世界
184 「游於藝」和「癡於藝」
187 撒哈拉魅力
193 精心構築的自戀天堂
196 小女人情調
199 瀰漫不盡的死亡意識

附 錄 關於三毛
204 眾說紛紜話三毛
219 三毛生命裡的幾個最後
226 三毛作品簡介

240 三毛大事年表﹙一九四三-一九九一年﹚


【內容試閱】

撒哈拉魅力

三毛說:「你不能要求我永遠是沙漠裡那個光芒萬丈的女人……」但她的盛名的確是和撒哈拉沙漠連接在一起的。撒哈拉使三毛得到了荷西,得到了婚姻,得到了幸福。撒哈拉將三毛這個悲情放逐的女人,塑造成了沙漠俠女。由俠女與荷西的愛情神話,奇特的沙漠景觀和異域人文,三毛的善良、愛心、情趣所構成的「三毛文學」,迸發了「撒哈拉魅力」,掀起了華人文化圈的「三毛熱」。使三毛享盡了崇拜者的掌聲。

很多人喜歡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因為那裡有艱苦條件下不朽的愛情。那時的三毛是個幸福的女人,過著快樂的日子,她一襲長裙,飛揚的長髮,眼波間流轉著靈動。在遙遠的撒哈拉,住在墳場區的蝸居,有荷西相伴,開著自己的「中國飯店」,吃著叫做「雨」的飯菜,像一個君王,陶醉在她的沙漠城堡裡。正是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開始變成一個無比美麗的女人,幸福灌注心靈的女人是美麗的,這是任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看看她筆下的撒哈拉生活吧,那種牽引著無數人嚮往的生活:在墳場區的家裡,棺材外板經過荷西靈巧的雙手,變成了傢俱;舊的汽車輪胎,三毛拾回來清洗乾淨,放在蓆子上,裡面填上一個紅布坐墊,像一個鳥巢;還有那些斜鋪著美麗檯布的飯桌、擺滿書的書架、神祕老人那裡買來的石像、角落裡怒放的天堂鳥,甚至還有風燈、羊皮鼓、羊皮睡袋、皮風箱、水煙壺、彩色大床罩、奇形怪狀的風沙聚合的石頭…… 一所普通的阿雍小鎮外的房子,一年後在三毛與荷西的手中變成了真正的藝術的宮殿,朋友們都驚歎沙漠中的房子居然能變成畫報裡似的美麗。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而這期間的過程確是一種更大的幸福。

撒哈拉施展了它的魅力,而三毛用她的筆進行著動情動心的勾勒和描摹。

在撒哈拉的日子裡,三毛與荷西裝扮小小的蝸居;去海邊偷看沙哈拉威女人的〈春季大掃除〉;在沙漠歷險中經歷生死考驗;為了賺錢做〈素人漁夫〉;開著有聲有色的〈中國飯店〉。不過生死由命,這個幸福了六年的女人最後還是遭到了天劫,她的荷西回到了大海的懷抱,荷西說他一生有兩個至愛,一個是大海,一個三毛,所以他在三毛身邊陪伴了六年,然後回歸了大海。

她一直渴望愛人,渴望幸福的婚姻,因為撒哈拉之所以有巨大的魅力,不僅僅因為那裡的異域風情,也不僅僅因為那裡的人文景觀,更為重要的是那份盪氣迴腸的夫妻之愛。失去荷西之後,她沒有停止過尋找,但狀況卻一直是迎接追逐,又拋棄追逐,因為再也沒有一個男人可以成為她的荷西。

她說:「我希望到廚房煮菜,希望共同品嚐佳餚,然後依偎著談天,攜手散步。」這是多少個平凡的或者不凡的女人的嚮往。只是,世間有很多事情,只能經歷一次,一旦失去,就再也無法重來。「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劉若英的歌聲恰恰是三毛愛情的最後總結。

荷西變成了生命的永恆,所以面對再多的追求,她都要問一聲:「可以代替嗎?」

不能夠,所以,留情,然後斷情。甩給人家的「情」,人家還來不及收拾和整理,她已經揮揮手走了,連一片雲彩都不曾帶上。她迷失於那個本來屬於文學的浪漫世界,她把生活當成了文學,又把文學當成了生活。那種「無須互相遷就,無須互相尊重,兩個人就是一個人」境界,其實一直是她精心構造的夢,但她沉浸在夢裡不願意醒。更多的讀者也願意為著這個虛幻的愛情神話不斷流淚、歎息,因為現實的生活中不存在,所以通過文學構築的想像空間給予寂寞心靈一種補償。

一個人的一生,總是在成長,任何人都不例外。三毛的少女時期尤其慘澹。就像別人所評論的,《雨季不再來》的遐思、愛戀、迷惘和感傷,記述的是「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和感受」,是她「蒼弱的早期」。

直到她投進了沙漠,才迎來了生命中最重大的轉折。荷西愛情的滋潤,使得三毛瀚海似的生命長滿了綠蔭。當她再次拿起中斷了多年的筆,為讀者描繪她和荷西的婚姻、家居生活,以及她在撒哈拉的探索和發現的時候,那「筆下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負責任的三毛了。」

華岡校園裡那個做著哲學遐思之夢的三毛,蛻變成一個能夠實實在在品嚐婚姻幸福、承擔生活和生命風雨的女人;她的視野雖然還主要集中在個人的生活圈子裡,但也已經把目光投入了周圍的世界,筆下的「芳鄰」、「娃娃新娘」、「賣花女」、「啞奴」…… 都是她試圖超越一己空間的嘗試,只不過,她寫他們,結果也是自己變成了主角。

這時候的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溫柔的夜》,都不再是雨季裡的灰色基調,而是健朗的、豁達的、灑脫的吸引人的「撒哈拉魅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作品當然主要收錄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中。三毛提供給讀者的是這樣平凡的愛情,是落到地上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愛情,雞零狗碎、柴米油鹽,但自有一種憨厚的快樂存在。《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它寫的全是她與夫君在沙漠家中做飯、洗衣、理髮的瑣事。此時的三毛,頭髮蓬亂如鬼,臉黃如婆,好奇、多事、虛榮,只關心白菜,不想心事和未來,常常便為了一朵花、一個撿到的錢幣,而傻瓜般地高興起來。與後來那個善感、精緻到最後用一雙絲襪自殺的作家、編劇三毛相比,沒有人不懷念撒哈拉那個粗糙而茁壯的作為家庭主婦的三毛。那裡的她,知足、感恩、快樂,身體力行地展示了一種幸福最容易實現的方式。後來,荷西去世,天劫的痛苦迫使三毛走向成熟。她在痛定思痛中完成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感念荷西的摯愛,感念父母的養育,雖然深沉而憂鬱,但「撒哈拉魅力」猶存。

一九八一年,三毛試圖突破自己的創作題材,也渴望離開了撒哈拉沙漠之後依然有新題材可寫,她做了一次中南美之行,寫下了《萬水千山走遍》。她想要嘗試著開闢另一個創作空間,以求再創一個「撒哈拉」。但終於只是走馬看花,而不是在筆下流淌的生活。離開了撒哈拉,三毛陷入臺北擁擠而冷漠的生活中,但她不能夠接受被人遺忘的幸福,她已經習慣了熱鬧,儘管有時候她並不喜歡這份熱鬧。名聲有時候牽引著她的腳步,使她不肯在盛名之下停止自己的筆,儘管還是寫,寫出來的卻不再是早先那種吸引人的文字。

再後來,她就徹底掉進了自我設計的追求和現代傳媒塑造的魅力共同構成的「陷阱」裡去了。她成了神話,她以神話引誘著讀者的腳步,讓他們為她著迷,執著地讀她的文字,因為幾乎每個女人的一生都有兩個最愛——愛情和流浪。自己沒有,便羨慕著擁有的三毛。

她想過回頭做一個普通人嗎?也許想過,也許沒有想過。反正事實上她想要不傳奇不神話卻做不到了,即使她的荷西是否真的死了,都有人做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正如坊間還流傳著她不是自殺而死,而是被謀殺或者因病而死這樣種種不同的說法一樣。原來,她以傳奇色彩的生活寫成傳奇的文學,但撒哈拉時代總要過去。荷西生前死後的情話一掏再掏、幾乎枯竭以後,為了聽取讀者掌聲的召喚,維繫她的魅力,她就只能變成一個分裂的人,使自己像故事一樣生活,然後再將故事寫下來與讀者分享。然而荷西已去,大漠已遠,撒哈拉已是傷心之地。三毛無法在真空中延續「撒哈拉魅力」。所以她就轉換新的寫作空間,付諸新的尋找。

去南美,寫出的《萬水千山走遍》是失敗的;寫《鬧學記》也帶上了做作的色彩。

她甚至借助靈異世界來增添自己的神祕色彩,但終於這一切都無法使她回復到「撒哈拉魅力」時期了。

她太累了。

在她生前寫給大陸的伯父倪竹青的信中說她再也寫不下去了。她要以自己為「唯一」的素材來維持「撒哈拉魅力」,從體力上和精力上已不勝負荷,在藝術上也做不到。正如有人所評論的,三毛的後「撒哈拉」時期的作品已經失去了原先的那份真誠和感動,重複著的軼聞趣事也都是浮光掠影而已。

到她創作劇本《滾滾紅塵》的時候,她更是想著去超越自己。這是她不寫自我而寫別人的嘗試,是不取現實世界而寫歷史生活的嘗試,也是借角色來暗渡自己的嘗試,這個嘗試對三毛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但她太過留戀過去,擺脫了當初在撒哈拉創作時的思維模式,《滾滾紅塵》說是寫他人,其實還是寫自己,只是她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她非常留戀撒哈拉時期的時光,她說:「在沙漠是一個人生,離開沙漠又是一個人生,有丈夫的時候是一個人生,現在我孀居的日子又是一個人生。對於過去我當然會懷念,因為我是一個人,我不能將我的人生用一
把刀子將它分割開來,說這是我的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

但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不同的階段組成的,有童年的天真也就有中年的滄桑,誰也不能在中年的時候總是一副童年的扮相,那樣的留戀就是病態了。所以告別了撒哈拉的三毛不該繼續苛求撒哈拉魅力的永存,只是她陷入了,哪裡懂得自渡?雖然她既想渡人,也想自渡,但她終究達不到佛祖涅槃的境界。

所以她迷失在紅塵中,最後成了一個說著不寫了,不寫了,又放不下筆的分裂人。

她的心態很複雜,真真假假,非常矛盾。幾個月不寫的話又覺得自己生活沒有交待。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