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
內容簡介
釐清中國哲學基本觀念,在文化與文明歷程間,辨明哲學與現實立場之經典。
本書為《中國哲學精神溯源》一書之2014修訂新印收藏版,採穿線裱布精裝裝幀。內容有八大篇六十小節,首篇為基本觀念之釐清,深入淺出地釐清字詞與思維之錯覺與迷失;接著,從文字前文化開始往下,推自文字後文明之各時代演變,細究中國哲學觀之天人地的「三劃」演化開展,綜觀春秋諸子各家並辨明。
在形上之辨證之外,最後亦說明了哲學在當世現實與理想間的位置。縱橫立論間,清晰洞見,難怪絕版多年,依舊有許多讀者們尋覓收羅,也因此成就這本《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2014精裝收藏版的重新出版。
本書為《中國哲學精神溯源》一書之2014修訂新印收藏版,採穿線裱布精裝裝幀。內容有八大篇六十小節,首篇為基本觀念之釐清,深入淺出地釐清字詞與思維之錯覺與迷失;接著,從文字前文化開始往下,推自文字後文明之各時代演變,細究中國哲學觀之天人地的「三劃」演化開展,綜觀春秋諸子各家並辨明。
在形上之辨證之外,最後亦說明了哲學在當世現實與理想間的位置。縱橫立論間,清晰洞見,難怪絕版多年,依舊有許多讀者們尋覓收羅,也因此成就這本《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2014精裝收藏版的重新出版。
章節目錄
新編收藏版自序
初版序
第一篇 基本觀念之釐清
前言/01.一種必要的想像/02.文明的演變/03.死的事實與活的事實/04.文字的困難/05.文字與圖形/06.圖形思考與文字思考/07.文明之連貫性/08.圖形表達與中華文化/09.中國之自然智慧/10.中華文明之四層次/11.中國哲學智慧之困境/12.尋求中國哲學智慧之五種脈絡/13.自原始以至於文字理論之三轉折/14.中國哲學與真自然/15.三劃之來源/16.天、人、地/17.智慧之求/18.自然與公天下/19.求本求源/20.形式遞增,存在遞減/21.哲學智慧與文字、社會/
第二篇 五帝時代
22.五帝時代/23.黃帝/24.堯與天/25.禪讓/26.舜的典型/27.舜的道德/28.舜是有力的生命者/29.圖形、天、德與禮/30.天祭之成與遺失/31.人文之理想何在?/32.大禹/33.禹之事功/34.大禹事功之後/
第三篇 政德與音樂
35.政德與音樂(一)/36.政德與音樂(二)/37.政德與音樂(三)/38.政德與音樂(四)/39.政德與音樂(五)/40.政德與音樂(六)/41.政德與音樂(七)/
第四篇 文字時代的來臨
42.文字時代的來臨(一)/43.文字時代的來臨(二)/44.文字時代的來臨(三)/45.文字時代的來臨(四)/46.文字時代的來臨(五)/47.文字時代的來臨(六)/48.文字時代的來臨(七)/
第五篇 「天」之觀念的辨明
49.前哲學時代(一)/50.前哲學時代(二)「天」之觀念的辨明(1)/51.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2.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3.前哲學時代(五)「天」之觀念的辨明(4)/54.前哲學時代(六)「天」之觀念的辨明(5)/55. 前哲學時代(七)「天」之觀念的辨明(6)/
第六篇 禮樂精神之本義
56.前哲學時代(八)禮樂精神之本義(1)/57. 前哲學時代(九)禮樂精神之本義(2)/58. 前哲學時代(十)禮樂精神之本義(3)/
第七篇 介於三劃與六劃之間
59.前哲學時代之合理化過程/附錄:繫辭初刪
第八篇 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60.結論—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初版序
第一篇 基本觀念之釐清
前言/01.一種必要的想像/02.文明的演變/03.死的事實與活的事實/04.文字的困難/05.文字與圖形/06.圖形思考與文字思考/07.文明之連貫性/08.圖形表達與中華文化/09.中國之自然智慧/10.中華文明之四層次/11.中國哲學智慧之困境/12.尋求中國哲學智慧之五種脈絡/13.自原始以至於文字理論之三轉折/14.中國哲學與真自然/15.三劃之來源/16.天、人、地/17.智慧之求/18.自然與公天下/19.求本求源/20.形式遞增,存在遞減/21.哲學智慧與文字、社會/
第二篇 五帝時代
22.五帝時代/23.黃帝/24.堯與天/25.禪讓/26.舜的典型/27.舜的道德/28.舜是有力的生命者/29.圖形、天、德與禮/30.天祭之成與遺失/31.人文之理想何在?/32.大禹/33.禹之事功/34.大禹事功之後/
第三篇 政德與音樂
35.政德與音樂(一)/36.政德與音樂(二)/37.政德與音樂(三)/38.政德與音樂(四)/39.政德與音樂(五)/40.政德與音樂(六)/41.政德與音樂(七)/
第四篇 文字時代的來臨
42.文字時代的來臨(一)/43.文字時代的來臨(二)/44.文字時代的來臨(三)/45.文字時代的來臨(四)/46.文字時代的來臨(五)/47.文字時代的來臨(六)/48.文字時代的來臨(七)/
第五篇 「天」之觀念的辨明
49.前哲學時代(一)/50.前哲學時代(二)「天」之觀念的辨明(1)/51.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2.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3.前哲學時代(五)「天」之觀念的辨明(4)/54.前哲學時代(六)「天」之觀念的辨明(5)/55. 前哲學時代(七)「天」之觀念的辨明(6)/
第六篇 禮樂精神之本義
56.前哲學時代(八)禮樂精神之本義(1)/57. 前哲學時代(九)禮樂精神之本義(2)/58. 前哲學時代(十)禮樂精神之本義(3)/
第七篇 介於三劃與六劃之間
59.前哲學時代之合理化過程/附錄:繫辭初刪
第八篇 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60.結論—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看更多
收起來
新編收藏版自序
初版序
第一篇 基本觀念之釐清
前言/01.一種必要的想像/02.文明的演變/03.死的事實與活的事實/04.文字的困難/05.文字與圖形/06.圖形思考與文字思考/07.文明之連貫性/08.圖形表達與中華文化/09.中國之自然智慧/10.中華文明之四層次/11.中國哲學智慧之困境/12.尋求中國哲學智慧之五種脈絡/13.自原始以至於文字理論之三轉折/14.中國哲學與真自然/15.三劃之來源/16.天、人、地/17.智慧之求/18.自然與公天下/19.求本求源/20.形式遞增,存在遞減/21.哲學智慧與文字、社會/
第二篇 五帝時代
22.五帝時代/23.黃帝/24.堯與天/25.禪讓/26.舜的典型/27.舜的道德/28.舜是有力的生命者/29.圖形、天、德與禮/30.天祭之成與遺失/31.人文之理想何在?/32.大禹/33.禹之事功/34.大禹事功之後/
第三篇 政德與音樂
35.政德與音樂(一)/36.政德與音樂(二)/37.政德與音樂(三)/38.政德與音樂(四)/39.政德與音樂(五)/40.政德與音樂(六)/41.政德與音樂(七)/
第四篇 文字時代的來臨
42.文字時代的來臨(一)/43.文字時代的來臨(二)/44.文字時代的來臨(三)/45.文字時代的來臨(四)/46.文字時代的來臨(五)/47.文字時代的來臨(六)/48.文字時代的來臨(七)/
第五篇 「天」之觀念的辨明
49.前哲學時代(一)/50.前哲學時代(二)「天」之觀念的辨明(1)/51.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2.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3.前哲學時代(五)「天」之觀念的辨明(4)/54.前哲學時代(六)「天」之觀念的辨明(5)/55. 前哲學時代(七)「天」之觀念的辨明(6)/
第六篇 禮樂精神之本義
56.前哲學時代(八)禮樂精神之本義(1)/57. 前哲學時代(九)禮樂精神之本義(2)/58. 前哲學時代(十)禮樂精神之本義(3)/
第七篇 介於三劃與六劃之間
59.前哲學時代之合理化過程/附錄:繫辭初刪
第八篇 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60.結論—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初版序
第一篇 基本觀念之釐清
前言/01.一種必要的想像/02.文明的演變/03.死的事實與活的事實/04.文字的困難/05.文字與圖形/06.圖形思考與文字思考/07.文明之連貫性/08.圖形表達與中華文化/09.中國之自然智慧/10.中華文明之四層次/11.中國哲學智慧之困境/12.尋求中國哲學智慧之五種脈絡/13.自原始以至於文字理論之三轉折/14.中國哲學與真自然/15.三劃之來源/16.天、人、地/17.智慧之求/18.自然與公天下/19.求本求源/20.形式遞增,存在遞減/21.哲學智慧與文字、社會/
第二篇 五帝時代
22.五帝時代/23.黃帝/24.堯與天/25.禪讓/26.舜的典型/27.舜的道德/28.舜是有力的生命者/29.圖形、天、德與禮/30.天祭之成與遺失/31.人文之理想何在?/32.大禹/33.禹之事功/34.大禹事功之後/
第三篇 政德與音樂
35.政德與音樂(一)/36.政德與音樂(二)/37.政德與音樂(三)/38.政德與音樂(四)/39.政德與音樂(五)/40.政德與音樂(六)/41.政德與音樂(七)/
第四篇 文字時代的來臨
42.文字時代的來臨(一)/43.文字時代的來臨(二)/44.文字時代的來臨(三)/45.文字時代的來臨(四)/46.文字時代的來臨(五)/47.文字時代的來臨(六)/48.文字時代的來臨(七)/
第五篇 「天」之觀念的辨明
49.前哲學時代(一)/50.前哲學時代(二)「天」之觀念的辨明(1)/51.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2.前哲學時代(三)「天」之觀念的辨明(2)/53.前哲學時代(五)「天」之觀念的辨明(4)/54.前哲學時代(六)「天」之觀念的辨明(5)/55. 前哲學時代(七)「天」之觀念的辨明(6)/
第六篇 禮樂精神之本義
56.前哲學時代(八)禮樂精神之本義(1)/57. 前哲學時代(九)禮樂精神之本義(2)/58. 前哲學時代(十)禮樂精神之本義(3)/
第七篇 介於三劃與六劃之間
59.前哲學時代之合理化過程/附錄:繫辭初刪
第八篇 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60.結論—哲學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老子的N維傳訊:...
作者: 呂尚 -
沒有如意的生活...
作者: 泓逸 -
我的後現代:史...
作者: 史作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