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音響論壇電子雜誌 第272期 5月號

出版日期:2011/05/05
出版:普洛達康有限公司 / 普洛文化有限公司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68
ID:21170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音響論壇月刊每期內容從全球最新音響器材深入評論、音響調整技巧、最新音樂軟體導聆,到古典、爵士樂派、作曲家介紹、知名樂手採訪,涵蓋國內外所有音樂、音響最新動態。1996年創刊以來,伴隨國內無數音樂、音響迷一同成長,是台灣最專業、最具權威地位的Hi End音響雜誌,也是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音響刊物。

章節目錄

【專題】
論壇夢迴華語百選(上) 文|編輯部

【吮墨調律集】
為何不讓iPad成為Hi End訊源與前級? 文|劉漢盛

【讀者來函】
【音響筆記】

【業界動態】

懷念 林宜勝先生 文|許仲文

【人物】
不可忽視的全新音樂品牌-專訪Impex Records總裁Abey Fonn 文|洪瑞鋒
不只盡力做到最好,我們也能做到最好!-專訪Accuphase社長齊藤重正 文|林怡宏
源自於瑞士鐘錶工業的極致品質-專訪Goldmund總裁Michel Reverchon 文|陶忠豪


【事件】
Lloyd Walker親自來台,揭開黑膠唱盤之王的神秘面紗-文鴻取得Walker Audio代理權發表會 文|陶忠豪
Wilson Audio旗艦多聲道系統開火-鴻機國際全新聆聽室揭幕 文|陶忠豪
加值不加價,PMC再推PB1i簽名版-PMC二十週年慶暨PB1i簽名版發表會 文|書世豪
功學社音響與異業結盟,為您打造影音智慧宅-KHS e-HOME影音智慧宅開幕 文|書世豪

【特別報導】
將隔音門提升至藝術層面-內湖藍鯨直營門市特別報導 文|李建樺

【現場報導】
擁有Sonus Faber The Sonus Faber,誰能跟您比品味? 文|劉漢盛
請到林口親炙經典美學 文|劉漢盛

【器材外燴】
請來創世紀音響聽Marten Coltrane 2落地式喇叭 文|劉漢盛
Marten Coltrane 2並不是一對體積龐大的喇叭,但它所發出的聲音能量卻非常驚人。它的音質高貴,音色清亮甜潤,有如陽光初現的清朗藍天。暫態反應快速無比,即使是很細微的打擊接觸依然可以盡顯電光石火的反應。它的細節超多,聽小提琴與大提琴一路都是嘶嘶沙沙聲鋪底。

全頻段完美整合的天才之作-Lawrence Black Drongo落地式喇叭 文|陶忠豪
全頻段銜接順暢無暇,是我聆聽Black Drongo明顯感受到的第一印象。不只如此,那和諧的聲底、分明的層次感與明確的音像定位,都再再顯示Black Drongo的相位也極度準確,令人難以相信這是由四種振膜材質各不相同的單體所共同發出的聲音。

超越價格的珍貴價值-Calix Salon B落地式喇叭 文|林怡宏
播放《偶然》一曲,齊秦與作曲陳秋霞者的歌聲音像,像是投射於一幅超大螢幕的電影畫面般,比例絕佳又飽滿堂皇地矗立於二喇叭之間。原是伴奏角色的交響樂團,此時聽來竟也氣勢不凡,而且人聲與交響樂團的殘響差異,是毫無隱晦地清晰再生。

【器材評論】
想不中毒也難-Reimyo CAT-777MKⅡ前級擴大機 文|書世豪
弦樂群經過CAT-777MKⅡ的重播發出濃郁圓潤的音色,更讓人感動的是裡面提琴快速運弓時,透過喇叭發出的琴音不僅強弱變化非常分明,力道變化也清晰無比,弦樂聽起來綿延幽長,彷彿一股清淡香甜的木頭味散發在空氣中。

精緻、美質、寬鬆、活生、平衡-Pawel Acoustics Elektra MK2書架式喇叭 文|劉漢盛
Pawel Acoustics Elektra MK2絕對是少見的優質小喇叭,它的音質很美,音色辨識能力很高,層次感清楚,定位感明確,音場開闊程度不像小喇叭那麼侷限。尤其它在相當大的範圍內都能表現出寬鬆的聽感,這更是一般小喇叭所無法做到的。

點石成金的誘惑-Wadia 381i CD唱盤 文|林怡宏
381i甜美、平衡、大器的聲底則來自於,由全頻段豐富細節構築而成的飽滿能量與紮實密度。因此即便最難再生的樂器尾韻、人聲韻味,381i也能輕易再生出錄音裡人聲演唱的細膩表情、樂器演奏的空氣感與鮮活質感。

數位前級?非凡的二聲道音源控制中心-Meridian Audio Core 200/DSP3200數位流前級+數位主動式書架喇叭 文|黃谷光
聆聽張杏月「心靈之歌—我願」專輯中的《龍騰虎躍》演奏曲,不但解析清楚、暫態反應快速,對音色的還原能力更是出色,整曲中鼓擊渾厚有力,氣勢十足,十分過癮。類比輸入時,AC200雖然以96kHz的取樣頻率作處理,但音質細膩度與解析卻略輸數位輸入一籌。

如波爾多佳釀的穩重口感-Anthem MRX 700多聲道環繞擴大機 文|李建樺
以最近常聽的那張Decca的「貝多芬第七號鋼琴三重奏」為例,小提琴的琴音連續性一流,線條的高低起伏很柔軟,原本前套搭配時還會聽到的一點粗糙的毛邊完全消失了。琴音的高貴感不是很華麗的類型,但是很舒服迷人。如此的舒適質感也同樣反映在這張錄音中的鋼琴與大提琴之上,怎麼聽都很圓滑、悅耳。

全方位的殺手-Perreaux Audiant 80i綜合擴大機 文|林怡宏
整個低頻段的層次與線條,顯得特別清晰而明確,整體場面感變得極有說服力。當歌聲旋律出現時,80i表現出來的不是所有似無的和聲,而是以不影響聲音質感的清晰層次,讓和聲同樣一大片、一大片地覆蓋前方音場而出。

超乎想像的居家喇叭-PSB Imagine T落地式喇叭 文|黃谷光
換上Oreobambo的「Blue Eyes Moon」專輯,聽起了同名曲。輕、重、緩、急的琴音在Margaret Penn的指間彈跳,配合大量低音鍵與高音鍵運用,讓各自的音色在長達將近半小時的曲目中,呈現出富具情感與層次的演奏。如此精彩的演出,在Imagine T的再生下顯得特別鮮明與活生,就像看著現場演出似的。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Stax SRS-4170靜電耳機系統 文|書世豪
當陳小霞的「哈雷媽媽」才一放下去,我馬上就被她的歌聲感動得快要落淚,SRS-4170的中頻具有非常美的質感,飽滿之外,還有絕佳的厚度,歌手的情感一字一句透過它傳出來,渲染力道直達內心。同時裡面的吉他撥弦清脆透亮,弦樂伴奏悠揚豐厚,整體聽起來還具有絕佳的平衡感。

聆聽它,老人也能變頑童!-Densen B-110 Plus綜合擴大機 文|洪瑞鋒
B-110 Plus是一種帶著優異透明度的自然音色,聲音好像都敷過保溼面膜般具有彈性水感。鋼琴彈奏時琴音帶著充足的水份,琴音所散發出的光澤更為晶瑩,輕重緩急之間讓琴音變化自然,那清脆的高頻表現就像不加味精的天然素材,讓人以最原始的面貌品嚐音質的美味。聽人聲時,彷彿歌者就像在充滿水蒸氣的浴室唱歌,喉嚨透過水氣的滋潤讓聲音更為水嫩動人。

不用再擇其一的選擇-Marantz AV7005環繞前級擴大機 文|洪瑞鋒
它的聲底帶著相當柔美的特質,不見一般機種常見的毛躁感,反而在許多高頻表現上帶有一種豐潤的音色。弦樂群如海浪般,隨著主唱者的歌聲做出不同的拉弦變化,強弱對比明顯之間帶著柔軟的特質,展現出一般AV擴大機少有的細膩表現。鋼琴彈奏時,輕快的琴音搭配著淡淡的鼓刷聲與具有彈性的貝斯低音,將Marantz一再強調的音樂性展露無疑。

再創經典,絕非難事-Onix RA-125綜合擴大機 文|洪瑞鋒
卓越的驅動力讓音量旋鈕轉不到時鐘十點的位置已將聆聽間震的轟轟作響,就像一頭吃飽喝足的犀牛,準備蓄勢待發。蔡琴「遇見」專輯裡的《缺口》,開頭的吟唱就帶著厚度與重量感,丹田使力之間就像吸足了氣,具有韻味的尾音處理也入木三分。蔡琴細微的吸氣與轉音間帶著微弱的哭腔,飽和的音像會讓喜愛聽人聲的音響迷,有喜出望外的聲音表現。

【類比風】
磨練類比功力的好選擇-Thorens TD 309 LP唱盤 文|李建樺

【經典小喇叭】
超乎想像的小喇叭-Dynaudio Contour S1.4 文|書世豪

【搭配經驗】
光環之下的美妙音樂-Aura Note Premier多功能播放器 文|黃谷光

【品味.逍遙】4天3夜(下) 文∣蔡克信
首度現場聆聽他們的「八部合音」,真是可以上達天聽的人間妙音。這一合唱是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Pashibutbut)寄到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令當代學者驚訝原住民因應繁複的祭儀,也發展出如此複雜的和音唱法,重寫了音樂起源是單音、雙音而和音的必然理論。

【挑燈集】從「不默與烏托邦」談起(下) 文∣不默
話說廣東人叫「炸元宵」為煎堆,是用糯米糊折成一個小口袋子,再吹氣把它吹成小圓球,封口之後,隨手黏一些白芝麻,然後往滾滾大油鍋一放,哇!好看吔!如果技術夠好,那小圓球一下子漲到和保齡球那麼大,在油鍋裏打轉,真是小不默小時候最愛看的廚房魔術!待至皮變金黃色,這個皮已硬了的保齡球才上鍋,煞是好看!

【音響與人】聆聽彈弓楊最新力作-WE/Altec Ultra 文|李陵
聽過楊老的音響系統,說實話,心裡很難不癢。一方面聲音確實是好,而且是我偏愛的那種好法(作為一名音響評論員,我能夠接受各種不同的「好聲」,但是要自己掏腰包的時候,就只會偏愛特定的好聲);另一方面,玩Altec古董號角喇叭,以日本音響界的經驗來看,最合理的「下一步」似乎就是西電的各款勵磁單體與號角。

【愛樂劄記】冇血冇目屎的「瑞士鐘錶匠」拉威爾(下) 文|毛昭綱
拉威爾喜歡假象、偽裝、花招,他戴上面具,把自己隱藏在作品的後面,也因為高度偽裝,他的音樂通常並不簡單直接,要聆樂者自己去辨識他的意圖。他常戴的面具有「自然」、「異國情調」、「模仿」及「舞曲」。他用「自然」來掩飾自己,用「異國情調」來掩蓋「自然」,再用「模仿」來掩蓋「異國情調」。

【爵士唱片的故事】來自英國的薩克斯風小巨人塔比.海斯(Edward Brian “Tubby” Hayes)(下) 文|孫秀蕙
海斯一生的際遇驗證了俗諺「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水遭蝦戲」。這位擅長演奏薩克斯風、長笛與電鐵琴的音樂天才,恰好生長在爵士樂發展條件相對劣勢的英國,即使當時有一群死忠本地樂迷的支持,但始終無法打開更大的市場,或許也解釋了:為何遲至二十一世紀以後,當全球的CD重發狂潮消退時,日本與英國才有公司再度發行他的作品。

【針尖下的繆斯】唱片廠牌ABC(二十三) 文∣郭思蔚
話說Gramophon唱片公司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英國和德國部分分家後,德國部分的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就是DGG)於1924年成立這家叫做Polydor的副牌子,專門作為出口DGG錄音的唱片到國外之用。因為雖然DGG當時擁有在德國使用His Master’s Voice小狗商標的權利,但是出了國界,就會侵犯到留聲機英國公司的商標權。

【主筆的CD】
【注目新碟】

看更多
收起來

【專題】
論壇夢迴華語百選(上) 文|編輯部

【吮墨調律集】
為何不讓iPad成為Hi End訊源與前級? 文|劉漢盛

【讀者來函】
【音響筆記】

【業界動態】

懷念 林宜勝先生 文|許仲文

【人物】
不可忽視的全新音樂品牌-專訪Impex Records總裁Abey Fonn 文|洪瑞鋒
不只盡力做到最好,我們也能做到最好!-專訪Accuphase社長齊藤重正 文|林怡宏
源自於瑞士鐘錶工業的極致品質-專訪Goldmund總裁Michel Reverchon 文|陶忠豪


【事件】
Lloyd Walker親自來台,揭開黑膠唱盤之王的神秘面紗-文鴻取得Walker Audio代理權發表會 文|陶忠豪
Wilson Audio旗艦多聲道系統開火-鴻機國際全新聆聽室揭幕 文|陶忠豪
加值不加價,PMC再推PB1i簽名版-PMC二十週年慶暨PB1i簽名版發表會 文|書世豪
功學社音響與異業結盟,為您打造影音智慧宅-KHS e-HOME影音智慧宅開幕 文|書世豪

【特別報導】
將隔音門提升至藝術層面-內湖藍鯨直營門市特別報導 文|李建樺

【現場報導】
擁有Sonus Faber The Sonus Faber,誰能跟您比品味? 文|劉漢盛
請到林口親炙經典美學 文|劉漢盛

【器材外燴】
請來創世紀音響聽Marten Coltrane 2落地式喇叭 文|劉漢盛
Marten Coltrane 2並不是一對體積龐大的喇叭,但它所發出的聲音能量卻非常驚人。它的音質高貴,音色清亮甜潤,有如陽光初現的清朗藍天。暫態反應快速無比,即使是很細微的打擊接觸依然可以盡顯電光石火的反應。它的細節超多,聽小提琴與大提琴一路都是嘶嘶沙沙聲鋪底。

全頻段完美整合的天才之作-Lawrence Black Drongo落地式喇叭 文|陶忠豪
全頻段銜接順暢無暇,是我聆聽Black Drongo明顯感受到的第一印象。不只如此,那和諧的聲底、分明的層次感與明確的音像定位,都再再顯示Black Drongo的相位也極度準確,令人難以相信這是由四種振膜材質各不相同的單體所共同發出的聲音。

超越價格的珍貴價值-Calix Salon B落地式喇叭 文|林怡宏
播放《偶然》一曲,齊秦與作曲陳秋霞者的歌聲音像,像是投射於一幅超大螢幕的電影畫面般,比例絕佳又飽滿堂皇地矗立於二喇叭之間。原是伴奏角色的交響樂團,此時聽來竟也氣勢不凡,而且人聲與交響樂團的殘響差異,是毫無隱晦地清晰再生。

【器材評論】
想不中毒也難-Reimyo CAT-777MKⅡ前級擴大機 文|書世豪
弦樂群經過CAT-777MKⅡ的重播發出濃郁圓潤的音色,更讓人感動的是裡面提琴快速運弓時,透過喇叭發出的琴音不僅強弱變化非常分明,力道變化也清晰無比,弦樂聽起來綿延幽長,彷彿一股清淡香甜的木頭味散發在空氣中。

精緻、美質、寬鬆、活生、平衡-Pawel Acoustics Elektra MK2書架式喇叭 文|劉漢盛
Pawel Acoustics Elektra MK2絕對是少見的優質小喇叭,它的音質很美,音色辨識能力很高,層次感清楚,定位感明確,音場開闊程度不像小喇叭那麼侷限。尤其它在相當大的範圍內都能表現出寬鬆的聽感,這更是一般小喇叭所無法做到的。

點石成金的誘惑-Wadia 381i CD唱盤 文|林怡宏
381i甜美、平衡、大器的聲底則來自於,由全頻段豐富細節構築而成的飽滿能量與紮實密度。因此即便最難再生的樂器尾韻、人聲韻味,381i也能輕易再生出錄音裡人聲演唱的細膩表情、樂器演奏的空氣感與鮮活質感。

數位前級?非凡的二聲道音源控制中心-Meridian Audio Core 200/DSP3200數位流前級+數位主動式書架喇叭 文|黃谷光
聆聽張杏月「心靈之歌—我願」專輯中的《龍騰虎躍》演奏曲,不但解析清楚、暫態反應快速,對音色的還原能力更是出色,整曲中鼓擊渾厚有力,氣勢十足,十分過癮。類比輸入時,AC200雖然以96kHz的取樣頻率作處理,但音質細膩度與解析卻略輸數位輸入一籌。

如波爾多佳釀的穩重口感-Anthem MRX 700多聲道環繞擴大機 文|李建樺
以最近常聽的那張Decca的「貝多芬第七號鋼琴三重奏」為例,小提琴的琴音連續性一流,線條的高低起伏很柔軟,原本前套搭配時還會聽到的一點粗糙的毛邊完全消失了。琴音的高貴感不是很華麗的類型,但是很舒服迷人。如此的舒適質感也同樣反映在這張錄音中的鋼琴與大提琴之上,怎麼聽都很圓滑、悅耳。

全方位的殺手-Perreaux Audiant 80i綜合擴大機 文|林怡宏
整個低頻段的層次與線條,顯得特別清晰而明確,整體場面感變得極有說服力。當歌聲旋律出現時,80i表現出來的不是所有似無的和聲,而是以不影響聲音質感的清晰層次,讓和聲同樣一大片、一大片地覆蓋前方音場而出。

超乎想像的居家喇叭-PSB Imagine T落地式喇叭 文|黃谷光
換上Oreobambo的「Blue Eyes Moon」專輯,聽起了同名曲。輕、重、緩、急的琴音在Margaret Penn的指間彈跳,配合大量低音鍵與高音鍵運用,讓各自的音色在長達將近半小時的曲目中,呈現出富具情感與層次的演奏。如此精彩的演出,在Imagine T的再生下顯得特別鮮明與活生,就像看著現場演出似的。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Stax SRS-4170靜電耳機系統 文|書世豪
當陳小霞的「哈雷媽媽」才一放下去,我馬上就被她的歌聲感動得快要落淚,SRS-4170的中頻具有非常美的質感,飽滿之外,還有絕佳的厚度,歌手的情感一字一句透過它傳出來,渲染力道直達內心。同時裡面的吉他撥弦清脆透亮,弦樂伴奏悠揚豐厚,整體聽起來還具有絕佳的平衡感。

聆聽它,老人也能變頑童!-Densen B-110 Plus綜合擴大機 文|洪瑞鋒
B-110 Plus是一種帶著優異透明度的自然音色,聲音好像都敷過保溼面膜般具有彈性水感。鋼琴彈奏時琴音帶著充足的水份,琴音所散發出的光澤更為晶瑩,輕重緩急之間讓琴音變化自然,那清脆的高頻表現就像不加味精的天然素材,讓人以最原始的面貌品嚐音質的美味。聽人聲時,彷彿歌者就像在充滿水蒸氣的浴室唱歌,喉嚨透過水氣的滋潤讓聲音更為水嫩動人。

不用再擇其一的選擇-Marantz AV7005環繞前級擴大機 文|洪瑞鋒
它的聲底帶著相當柔美的特質,不見一般機種常見的毛躁感,反而在許多高頻表現上帶有一種豐潤的音色。弦樂群如海浪般,隨著主唱者的歌聲做出不同的拉弦變化,強弱對比明顯之間帶著柔軟的特質,展現出一般AV擴大機少有的細膩表現。鋼琴彈奏時,輕快的琴音搭配著淡淡的鼓刷聲與具有彈性的貝斯低音,將Marantz一再強調的音樂性展露無疑。

再創經典,絕非難事-Onix RA-125綜合擴大機 文|洪瑞鋒
卓越的驅動力讓音量旋鈕轉不到時鐘十點的位置已將聆聽間震的轟轟作響,就像一頭吃飽喝足的犀牛,準備蓄勢待發。蔡琴「遇見」專輯裡的《缺口》,開頭的吟唱就帶著厚度與重量感,丹田使力之間就像吸足了氣,具有韻味的尾音處理也入木三分。蔡琴細微的吸氣與轉音間帶著微弱的哭腔,飽和的音像會讓喜愛聽人聲的音響迷,有喜出望外的聲音表現。

【類比風】
磨練類比功力的好選擇-Thorens TD 309 LP唱盤 文|李建樺

【經典小喇叭】
超乎想像的小喇叭-Dynaudio Contour S1.4 文|書世豪

【搭配經驗】
光環之下的美妙音樂-Aura Note Premier多功能播放器 文|黃谷光

【品味.逍遙】4天3夜(下) 文∣蔡克信
首度現場聆聽他們的「八部合音」,真是可以上達天聽的人間妙音。這一合唱是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Pashibutbut)寄到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令當代學者驚訝原住民因應繁複的祭儀,也發展出如此複雜的和音唱法,重寫了音樂起源是單音、雙音而和音的必然理論。

【挑燈集】從「不默與烏托邦」談起(下) 文∣不默
話說廣東人叫「炸元宵」為煎堆,是用糯米糊折成一個小口袋子,再吹氣把它吹成小圓球,封口之後,隨手黏一些白芝麻,然後往滾滾大油鍋一放,哇!好看吔!如果技術夠好,那小圓球一下子漲到和保齡球那麼大,在油鍋裏打轉,真是小不默小時候最愛看的廚房魔術!待至皮變金黃色,這個皮已硬了的保齡球才上鍋,煞是好看!

【音響與人】聆聽彈弓楊最新力作-WE/Altec Ultra 文|李陵
聽過楊老的音響系統,說實話,心裡很難不癢。一方面聲音確實是好,而且是我偏愛的那種好法(作為一名音響評論員,我能夠接受各種不同的「好聲」,但是要自己掏腰包的時候,就只會偏愛特定的好聲);另一方面,玩Altec古董號角喇叭,以日本音響界的經驗來看,最合理的「下一步」似乎就是西電的各款勵磁單體與號角。

【愛樂劄記】冇血冇目屎的「瑞士鐘錶匠」拉威爾(下) 文|毛昭綱
拉威爾喜歡假象、偽裝、花招,他戴上面具,把自己隱藏在作品的後面,也因為高度偽裝,他的音樂通常並不簡單直接,要聆樂者自己去辨識他的意圖。他常戴的面具有「自然」、「異國情調」、「模仿」及「舞曲」。他用「自然」來掩飾自己,用「異國情調」來掩蓋「自然」,再用「模仿」來掩蓋「異國情調」。

【爵士唱片的故事】來自英國的薩克斯風小巨人塔比.海斯(Edward Brian “Tubby” Hayes)(下) 文|孫秀蕙
海斯一生的際遇驗證了俗諺「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水遭蝦戲」。這位擅長演奏薩克斯風、長笛與電鐵琴的音樂天才,恰好生長在爵士樂發展條件相對劣勢的英國,即使當時有一群死忠本地樂迷的支持,但始終無法打開更大的市場,或許也解釋了:為何遲至二十一世紀以後,當全球的CD重發狂潮消退時,日本與英國才有公司再度發行他的作品。

【針尖下的繆斯】唱片廠牌ABC(二十三) 文∣郭思蔚
話說Gramophon唱片公司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英國和德國部分分家後,德國部分的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就是DGG)於1924年成立這家叫做Polydor的副牌子,專門作為出口DGG錄音的唱片到國外之用。因為雖然DGG當時擁有在德國使用His Master’s Voice小狗商標的權利,但是出了國界,就會侵犯到留聲機英國公司的商標權。

【主筆的CD】
【注目新碟】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