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文化審美與流行趨勢背後的地位渴望 階級與品味 Highlight(12) Author W‧大衛‧馬克思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 /二十張出版 Follow Save Saved Share Released 2025/01/02 Language Traditional Chinese File format EPUB Reflowable (1MB), fit in all devices and Pubook Pages 825 ID 484112 ISBN 9786267445785 Provide Adobe DRM Provide EPUB Offer DRM free license No Campaign 以知識與品味 剪裁獨一無二的自己 | 二十張出版全書系88折 Buy products firstAnd download app to watch Details 隱藏在文化審美與流行趨勢背後的地位渴望 階級與品味:隱藏在文化審美與流行趨勢背後的地位渴望 Author W.大衛.馬克思 Publisher 二十張出版 Share Released 2025/01/02 Language Traditional Chinese Pages 416 ID 530103 ISBN 9786267445822 Campaign 紙本書79折再享5%優惠! DRM NT$345 紙本書 NT$442 Explanation eBook Printed book NT$345 Standard NT$392 Get NT$52 off 查看適用禮券 Buy Preview View Buy for others 庫存 2
Intro Chapters Author 是個人意志的審美標準定義了品味,還是階級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品味的價值?身分地位與品味之間,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披頭四的拖把頭造型、《慾望城市》凱莉的杯子蛋糕、精品般的沛綠雅氣泡水……一度被視為過於前衛的人事物,如何贏得菁英乃至大眾的喜愛?是什麼決定潮流的歷久不衰、轉瞬即逝,乃至復古回歸?流行文化研究家、《洋風和魂》作者──W‧大衛‧馬克思──最新力作!解讀文化品味與階級身分的交織,深入探索流行變遷的特徵與模式─────────────────────────────潮流來來去去,人類集體接受新事物或風格後再揚棄,原因難以捉摸。起初,微小的風格差異便會引起劇烈的社會摩擦,但很快就被人們乃至最初的反對者所接受。潮流的創始人被吹捧為「傳奇」,而曾經激進的行為則在人們共同的文化遺產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比如,披頭四的成員某天決定留瀏海,卻意外創造出一個時代的象徵。1964年,披頭四頂著標誌性的拖把頭造訪美國,前所未有的造型卻帶來道德恐慌。美國家長大多討厭它,亦有大學生組成「消滅披頭四協會」,抗議「非美國風格」的髮型──然而,短短二十年後,拖把頭在美國變得普及,連在保守的美國南方都尋常可見。2019年,《GQ》雜誌指出該造型的經典性,評論它在美學上的雋永。「流行就像人類。它們來了,沒有人知道時間、原因或方式;它們離開了,沒有人知道時間、原因或方式。」──《塊肉餘生記》在本書中,作者大衛‧馬克思延續前作《洋風和魂》對文化潮流的好奇,結合跨學科的研究與流行趨勢觀察,解讀文化偏好的誕生、品味機制的運作。而在統整重要理論與經典個案研究的過程中,他注意到,無論是文化作為系統的運作方式,還是文化隨著時間變遷的方式,人對「地位」的追求是貫穿一切的關鍵概念。長期以來,人們鮮少討論地位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除了將階層區分視為社會的弊病。本書則強調,社會地位會影響長期幸福,因此激勵人們行動,因而人對地位的追求可視為一種基本欲望。實際上,地位與文化緊密交織──在追求地位的過程中,人們最終會集體採納某些風俗、傳統乃至潮流,以滿足自身對地位的渴望。舉例來說,當新富階級擁抱顯而易見、繁複且奢華的服裝風格,舊富階級便轉而走向簡約優雅,漫不經心地展現好品味,以此區別兩種階級的不同,使得極簡主義的出現並非對抗物欲,反而是特權的象徵。一旦我們理解地位,文化變遷便不再神祕,更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網路時代下的新問題:當擁抱復古與追求更新事物的兩股力量同時存在,是否將使文化陷入停滯?當人們被鼓勵平等尊重乃至接受所有的品味,「好」品味與「壞」品味如何被決定?品味是否仍舊重要?「人不過是自己塑造出來的東西。」──沙特「我們必須將自己創造成一件藝術品。」──傅柯本書企圖建立地位與文化的基本概念架構,而藉由解構地位的本質,解讀在人際互動背後的地位宣告與評估,便能發現品味不只關乎美學價值,更標示身分差異,體現了選擇背後的思維限制與突破。為了過上理想的生活,人就有行動的動機,去追求或鞏固地位。是如此動機,建構了我們的行為、形塑了我們的品味,並最終塑造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本書在解讀文化品味與階級身分的交織時也提醒,否認地位對文化的影響固然天真,但若僅僅將文化貶為政治工具,卻否認了人性。 More More 前言_文化大謎團與地位禁忌第一部_地位與個人 Status and the Individual第1章、基礎地位學第2章、慣例與地位價值第3章、訊號傳達與地位象徵第4章、品味、真實性與身分第二部_地位與創意 Status and Creativity第5章、階級與感知第6章、次文化與反文化第7章、藝術第三部_地位與文化變遷 Status and Cultural Change第8章、時尚循環第9章、歷史與延續性第四部_二十一世紀的地位與文化 Status and 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第10章、網際網路時代結 論_地位平等與文化創意致謝注釋參考書目 More 作者簡介 W‧大衛‧馬克思(W. David Marx) 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慶應大學經貿研究生,現居日本東京。曾任東京及紐約街頭文化雜誌《Tokion》編輯,長期就日本時尚、音樂和文化等議題撰寫評論,文章散見於包含《Vox》、《POPEYE》、《GQ》、《Harper’s》、《The FADER》,以及《NYLON》等多本國際刊物。 著有《洋風和魂:美式流行╳日本改造,戰後日本的時尚文化史》(二十張出版)。不定期出刊個人電子報《文化:一份使用指南》(Culture: An Owner’s Manuel),提供關於流行文化與其背後機制的探討:https://culture.ghost.io/。 Instagram、X|@wdavidmarx 譯者簡介 吳緯疆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自由譯者。譯有《洋風和魂》(二十張出版)、《不懂權謀的人,無法做大事》、《請用正念疼惜自己》、《接納,才能自得》、《不一樣又怎樣》、《被壟斷的心智》等書。 More Intro Chapters Author 是個人意志的審美標準定義了品味,還是階級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品味的價值?身分地位與品味之間,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披頭四的拖把頭造型、《慾望城市》凱莉的杯子蛋糕、精品般的沛綠雅氣泡水……一度被視為過於前衛的人事物,如何贏得菁英乃至大眾的喜愛?是什麼決定潮流的歷久不衰、轉瞬即逝,乃至復古回歸?流行文化研究家、《洋風和魂》作者──W‧大衛‧馬克思──最新力作!解讀文化品味與階級身分的交織,深入探索流行變遷的特徵與模式─────────────────────────────潮流來來去去,人類集體接受新事物或風格後再揚棄,原因難以捉摸。起初,微小的風格差異便會引起劇烈的社會摩擦,但很快就被人們乃至最初的反對者所接受。潮流的創始人被吹捧為「傳奇」,而曾經激進的行為則在人們共同的文化遺產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比如,披頭四的成員某天決定留瀏海,卻意外創造出一個時代的象徵。1964年,披頭四頂著標誌性的拖把頭造訪美國,前所未有的造型卻帶來道德恐慌。美國家長大多討厭它,亦有大學生組成「消滅披頭四協會」,抗議「非美國風格」的髮型──然而,短短二十年後,拖把頭在美國變得普及,連在保守的美國南方都尋常可見。2019年,《GQ》雜誌指出該造型的經典性,評論它在美學上的雋永。「流行就像人類。它們來了,沒有人知道時間、原因或方式;它們離開了,沒有人知道時間、原因或方式。」──《塊肉餘生記》在本書中,作者大衛‧馬克思延續前作《洋風和魂》對文化潮流的好奇,結合跨學科的研究與流行趨勢觀察,解讀文化偏好的誕生、品味機制的運作。而在統整重要理論與經典個案研究的過程中,他注意到,無論是文化作為系統的運作方式,還是文化隨著時間變遷的方式,人對「地位」的追求是貫穿一切的關鍵概念。長期以來,人們鮮少討論地位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除了將階層區分視為社會的弊病。本書則強調,社會地位會影響長期幸福,因此激勵人們行動,因而人對地位的追求可視為一種基本欲望。實際上,地位與文化緊密交織──在追求地位的過程中,人們最終會集體採納某些風俗、傳統乃至潮流,以滿足自身對地位的渴望。舉例來說,當新富階級擁抱顯而易見、繁複且奢華的服裝風格,舊富階級便轉而走向簡約優雅,漫不經心地展現好品味,以此區別兩種階級的不同,使得極簡主義的出現並非對抗物欲,反而是特權的象徵。一旦我們理解地位,文化變遷便不再神祕,更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網路時代下的新問題:當擁抱復古與追求更新事物的兩股力量同時存在,是否將使文化陷入停滯?當人們被鼓勵平等尊重乃至接受所有的品味,「好」品味與「壞」品味如何被決定?品味是否仍舊重要?「人不過是自己塑造出來的東西。」──沙特「我們必須將自己創造成一件藝術品。」──傅柯本書企圖建立地位與文化的基本概念架構,而藉由解構地位的本質,解讀在人際互動背後的地位宣告與評估,便能發現品味不只關乎美學價值,更標示身分差異,體現了選擇背後的思維限制與突破。為了過上理想的生活,人就有行動的動機,去追求或鞏固地位。是如此動機,建構了我們的行為、形塑了我們的品味,並最終塑造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本書在解讀文化品味與階級身分的交織時也提醒,否認地位對文化的影響固然天真,但若僅僅將文化貶為政治工具,卻否認了人性。 More More 前言_文化大謎團與地位禁忌第一部_地位與個人 Status and the Individual第1章、基礎地位學第2章、慣例與地位價值第3章、訊號傳達與地位象徵第4章、品味、真實性與身分第二部_地位與創意 Status and Creativity第5章、階級與感知第6章、次文化與反文化第7章、藝術第三部_地位與文化變遷 Status and Cultural Change第8章、時尚循環第9章、歷史與延續性第四部_二十一世紀的地位與文化 Status and 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第10章、網際網路時代結 論_地位平等與文化創意致謝注釋參考書目asnd 前言_文化大謎團與地位禁忌第一部_地位與個人 Status and the Individual第1章、基礎地位學第2章、慣例與地位價值第3章、訊號傳達與地位象徵第4章、品味、真實性與身分第二部_地位與創意 Status and Creativity第5章、階級與感知第6章、次文化與反文化第7章、藝術第三部_地位與文化變遷 Status and Cultural Change第8章、時尚循環第9章、歷史與延續性第四部_二十一世紀的地位與文化 Status and 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第10章、網際網路時代結 論_地位平等與文化創意致謝注釋參考書目askw 前言_文化大謎團與地位禁忌第一部_地位與個人 Status and the Individual第1章、基礎地位學第2章、慣例與地位價值第3章、訊號傳達與地位象徵第4章、品味、真實性與身分第二部_地位與創意 Status and Creativity第5章、階級與感知第6章、次文化與反文化第7章、藝術第三部_地位與文化變遷 Status and Cultural Change第8章、時尚循環第9章、歷史與延續性第四部_二十一世紀的地位與文化 Status and 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第10章、網際網路時代結 論_地位平等與文化創意致謝注釋參考書目 More W‧大衛‧馬克思(W. David Marx)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慶應大學經貿研究生,現居日本東京。曾任東京及紐約街頭文化雜誌《Tokion》編輯,長期就日本時尚、音樂和文化等議題撰寫評論,文章散見於包含《Vox》、《POPEYE》、《GQ》、《Harper’s》、《The FADER》,以及《NYLON》等多本國際刊物。著有《洋風和魂:美式流行╳日本改造,戰後日本的時尚文化史》(二十張出版)。不定期出刊個人電子報《文化:一份使用指南》(Culture: An Owner’s Manuel),提供關於流行文化與其背後機制的探討:https://culture.ghost.io/。 More Details Released 2025/01/02 Language Traditional Chinese File format EPUB: Fit in all devices Provide Adobe DRM Provide EPUB Offer DRM free license No ID 484112 ISBN 9786267445785 Released 2025/01/02 Language Traditional Chinese Pages 416 ID 530103 ISBN 9786267445822 哈佛大學 東京 日本 街頭文化 編輯 流行文化 音樂 服裝 潮流 地位 Buy products firstAnd download app to watch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