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實是小說的信仰,一如基督只有腳釘流血、背負十字才可為基督樣。
當代小說大師閻連科,數年深厚功力累積迸發,辯證文學的真與不真。
「從《發現小說》到《小說的信仰》,這兩本近乎理論的文學隨筆,應該是我更看中的寫作。讀這些,也更能從中瞭解我的寫作為什麼是這樣而非別的樣。」
──閻連科
真實的概念是流動的,並不侷限於一般人所理解的經驗真實。人類的生命經驗與知覺是有邊界的,而真實是沒有邊界而流動的,既可建立在生命經驗的基礎上,又可建立在不可經驗而只能依靠想像感知的基礎上,隨著生命形式的流動而流動、變化而變化。文學不僅為經驗而存在,更為超越經驗邊界的、只可想像感知的真實而存在。
除了一般讀者所理解的「經驗真實」之外,循歷史之脈而下,閻連科探索了文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無法驗證的真實」、「不真之真」、「超真之真」和「反真實」,也深入討論小說形式之於真實性等等問題,並且回到當代,對新世紀的文學真實將如何突破發出探問。
這位被譽為「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文學大師,在本書中將細細解剖小說創造之「靈魂」和「信仰」,並云:「文學不僅要為經驗而存在,更要為超越這種經驗邊界的只可想像感知的真實而存在。」
閻連科究竟如何思考文學創作、被哪些作品影響,又如何將自身理論實踐於小說之中?
中國現代最重要的作家,四十年寫作生涯集大成之精華,熱愛文學的讀者必該一讀。
當代小說大師閻連科,數年深厚功力累積迸發,辯證文學的真與不真。
「從《發現小說》到《小說的信仰》,這兩本近乎理論的文學隨筆,應該是我更看中的寫作。讀這些,也更能從中瞭解我的寫作為什麼是這樣而非別的樣。」
──閻連科
真實的概念是流動的,並不侷限於一般人所理解的經驗真實。人類的生命經驗與知覺是有邊界的,而真實是沒有邊界而流動的,既可建立在生命經驗的基礎上,又可建立在不可經驗而只能依靠想像感知的基礎上,隨著生命形式的流動而流動、變化而變化。文學不僅為經驗而存在,更為超越經驗邊界的、只可想像感知的真實而存在。
除了一般讀者所理解的「經驗真實」之外,循歷史之脈而下,閻連科探索了文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無法驗證的真實」、「不真之真」、「超真之真」和「反真實」,也深入討論小說形式之於真實性等等問題,並且回到當代,對新世紀的文學真實將如何突破發出探問。
這位被譽為「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文學大師,在本書中將細細解剖小說創造之「靈魂」和「信仰」,並云:「文學不僅要為經驗而存在,更要為超越這種經驗邊界的只可想像感知的真實而存在。」
閻連科究竟如何思考文學創作、被哪些作品影響,又如何將自身理論實踐於小說之中?
中國現代最重要的作家,四十年寫作生涯集大成之精華,熱愛文學的讀者必該一讀。
第一章 有邊界的經驗和無邊界的真實
一、真實是小說的信仰
二、從一句話說起
三、古經驗真實之種
四、人的經驗對神、仙、妖、異的真實取代
五、可實施、感知經驗對小說的最終統治
六、被窄化、限制的文學經驗與真實觀
七、二十一世紀的文學真實在哪裡?
第二章 從真實到不真之真
八、真實與真實性
九、無法驗證的真實
十、不真之真
第三章 超真之真與反真實
十一、超真之真
十二、現代小說中的超真之真
十三、反真實
十四、反真實與真實之經驗
第四章 形式與形式的真實性
十五、形式的真實性
十六、形式的時空與真實性——以「美國三部曲」、《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和《親和力》為例
十七、形式中的時空錯置與真實性——以《藍鬍子》、〈竹林中〉和《蘿莉塔》為例
十八、後設小說形式的真實性——以《項狄傳》、《寒冬夜行人》和波赫士為例
十九、多元形式和通向真實的路
二十、尾聲asnd 第一章 有邊界的經驗和無邊界的真實
一、真實是小說的信仰
二、從一句話說起
三、古經驗真實之種
四、人的經驗對神、仙、妖、異的真實取代
五、可實施、感知經驗對小說的最終統治
六、被窄化、限制的文學經驗與真實觀
七、二十一世紀的文學真實在哪裡?
第二章 從真實到不真之真
八、真實與真實性
九、無法驗證的真實
十、不真之真
第三章 超真之真與反真實
十一、超真之真
十二、現代小說中的超真之真
十三、反真實
十四、反真實與真實之經驗
第四章 形式與形式的真實性
十五、形式的真實性
十六、形式的時空與真實性——以「美國三部曲」、《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和《親和力》為例
十七、形式中的時空錯置與真實性——以《藍鬍子》、〈竹林中〉和《蘿莉塔》為例
十八、後設小說形式的真實性——以《項狄傳》、《寒冬夜行人》和波赫士為例
十九、多元形式和通向真實的路
二十、尾聲askw 第一章 有邊界的經驗和無邊界的真實
一、真實是小說的信仰
二、從一句話說起
三、古經驗真實之種
四、人的經驗對神、仙、妖、異的真實取代
五、可實施、感知經驗對小說的最終統治
六、被窄化、限制的文學經驗與真實觀
七、二十一世紀的文學真實在哪裡?
第二章 從真實到不真之真
八、真實與真實性
九、無法驗證的真實
十、不真之真
第三章 超真之真與反真實
十一、超真之真
十二、現代小說中的超真之真
十三、反真實
十四、反真實與真實之經驗
第四章 形式與形式的真實性
十五、形式的真實性
十六、形式的時空與真實性——以「美國三部曲」、《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和《親和力》為例
十七、形式中的時空錯置與真實性——以《藍鬍子》、〈竹林中〉和《蘿莉塔》為例
十八、後設小說形式的真實性——以《項狄傳》、《寒冬夜行人》和波赫士為例
十九、多元形式和通向真實的路
二十、尾聲
一、真實是小說的信仰
二、從一句話說起
三、古經驗真實之種
四、人的經驗對神、仙、妖、異的真實取代
五、可實施、感知經驗對小說的最終統治
六、被窄化、限制的文學經驗與真實觀
七、二十一世紀的文學真實在哪裡?
第二章 從真實到不真之真
八、真實與真實性
九、無法驗證的真實
十、不真之真
第三章 超真之真與反真實
十一、超真之真
十二、現代小說中的超真之真
十三、反真實
十四、反真實與真實之經驗
第四章 形式與形式的真實性
十五、形式的真實性
十六、形式的時空與真實性——以「美國三部曲」、《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和《親和力》為例
十七、形式中的時空錯置與真實性——以《藍鬍子》、〈竹林中〉和《蘿莉塔》為例
十八、後設小說形式的真實性——以《項狄傳》、《寒冬夜行人》和波赫士為例
十九、多元形式和通向真實的路
二十、尾聲asnd 第一章 有邊界的經驗和無邊界的真實
一、真實是小說的信仰
二、從一句話說起
三、古經驗真實之種
四、人的經驗對神、仙、妖、異的真實取代
五、可實施、感知經驗對小說的最終統治
六、被窄化、限制的文學經驗與真實觀
七、二十一世紀的文學真實在哪裡?
第二章 從真實到不真之真
八、真實與真實性
九、無法驗證的真實
十、不真之真
第三章 超真之真與反真實
十一、超真之真
十二、現代小說中的超真之真
十三、反真實
十四、反真實與真實之經驗
第四章 形式與形式的真實性
十五、形式的真實性
十六、形式的時空與真實性——以「美國三部曲」、《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和《親和力》為例
十七、形式中的時空錯置與真實性——以《藍鬍子》、〈竹林中〉和《蘿莉塔》為例
十八、後設小說形式的真實性——以《項狄傳》、《寒冬夜行人》和波赫士為例
十九、多元形式和通向真實的路
二十、尾聲askw 第一章 有邊界的經驗和無邊界的真實
一、真實是小說的信仰
二、從一句話說起
三、古經驗真實之種
四、人的經驗對神、仙、妖、異的真實取代
五、可實施、感知經驗對小說的最終統治
六、被窄化、限制的文學經驗與真實觀
七、二十一世紀的文學真實在哪裡?
第二章 從真實到不真之真
八、真實與真實性
九、無法驗證的真實
十、不真之真
第三章 超真之真與反真實
十一、超真之真
十二、現代小說中的超真之真
十三、反真實
十四、反真實與真實之經驗
第四章 形式與形式的真實性
十五、形式的真實性
十六、形式的時空與真實性——以「美國三部曲」、《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和《親和力》為例
十七、形式中的時空錯置與真實性——以《藍鬍子》、〈竹林中〉和《蘿莉塔》為例
十八、後設小說形式的真實性——以《項狄傳》、《寒冬夜行人》和波赫士為例
十九、多元形式和通向真實的路
二十、尾聲
閻連科
1958年出生於河南省嵩縣,是最具影響力的華語作家之一。
曾先後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馬來西亞第十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大獎;2012-2016年三次入圍英國國際布克獎短名單和長名單;2014年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2016年獲香港紅樓夢文學獎;2020年獲世界反飢餓組織圖書獎;2021年獲美國紐曼文學獎和英國皇家文學協會終身成就獎;2022年獲韓國國際和平文學獎。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炸裂志》、《日熄》、《速求共眠》《心經》等;中、短篇小說集《為人民服務》、《聊齋本紀》等15部;散文、言論集《聊齋的幃幔》等12部;另有【閻連科文集】17卷。其作品在全世界被譯為30多種語言,出版外文作品200餘部。現服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為教授、作家和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1958年出生於河南省嵩縣,是最具影響力的華語作家之一。
曾先後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馬來西亞第十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大獎;2012-2016年三次入圍英國國際布克獎短名單和長名單;2014年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2016年獲香港紅樓夢文學獎;2020年獲世界反飢餓組織圖書獎;2021年獲美國紐曼文學獎和英國皇家文學協會終身成就獎;2022年獲韓國國際和平文學獎。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炸裂志》、《日熄》、《速求共眠》《心經》等;中、短篇小說集《為人民服務》、《聊齋本紀》等15部;散文、言論集《聊齋的幃幔》等12部;另有【閻連科文集】17卷。其作品在全世界被譯為30多種語言,出版外文作品200餘部。現服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為教授、作家和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Eligible to write reviews after purchasing products or add to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