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太極有個講法,「十年開一宗」,是說十年就可以成為一代宗師。電影「一代宗師」即點出,一代宗師必須經歷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就是電影中宮二所說的「不迷不成家」;「見天地」就是心裡要裝得下世界,能在江湖中打滾;「見眾生」就是最後要把所學的畢生精華回饋給眾生。學術也是如此,為眾生安身立命而已。
本期 2017 年 9 月《理論與政策》共刊登四篇專論、兩篇政策觀察、兩篇兩岸大學生論壇專文與一篇書評。
第一篇專論〈「夫人牌」與周美青現象-2012 年總統大選之分析〉係由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莊伯仲副教授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張永欣碩士撰寫。本文主要探討「夫人牌」在台灣選舉的角色與運用,並以 2012 年大選中的周美青為個案,進行分析各大報使用什麼樣的新聞框架來形塑周美青,究竟有無異同?立場為何?偏好的面向又是什麼?以及如何再現所謂的「周美青現象」?本文結論認為,國民黨這張「夫人牌」的選舉策略是成功的;並進一步建議,未來研究可考慮從性別角色切入,探討父權結構下的女性配偶形象建構等議題。
第二篇專論〈川普時代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與全球金融情勢之前瞻〉係由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譚瑾瑜主任與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林姿儀組長撰寫。本文說明川普執政後美國經貿與金融政策,分析川普時代亞太經濟發展與區域整合概況,以及如何因應川普財金政策下全球金融市場情勢與美國金融監理動向。本文最後提出相關建議:一、持續完成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相關經貿法規盤點,掌握與美國貿易互動的基礎;二、正視中國大陸在亞太區域經貿體系之角色,掌握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契機;三、透過新南向政策深化與成員國之往來互動提高與亞太地區之經貿連結;四、金融監理態度宜兼顧台灣產業發展及創新趨勢。
第三篇專論〈中高齡退休人力再就業之研究〉係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歐芝瑩碩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朱軍博士生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劉廷揚教授撰寫。本文從勞動供給面角度,運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2011 年之調查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企圖了解退休者對於再就業的想法與動機,分析在具體行為上影響退休者進行再就業行為的因素為何,進而探討中高齡者在
進行退休規劃時應考量之事宜。本文指出教育程度、疾病數量、配偶就業情形、家計負擔者、以及夫妻總收入等因素,對中高齡退休者從事再就業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因此建議,多元退休途徑已是世界潮流,更應落實國人身心健康的生活,建構友善高齡就業之社會,以強化漸進式退休規畫之環境形成。
第四篇專論〈資深榮民生命歷程研究〉係由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王靖雅碩士生撰寫。本文藉由訪談其生命
的故事,瞭解資深榮民們特殊且重大之生命事件對生命歷程及人生態度之看法,進而讓社會大眾能夠藉此認識這一群很特別的族群。本文關注的具體影響因素,包括接受教育、婚姻、就業等的中斷與延遲,甚至是失去這些普遍共同生命經歷的機會,是否會讓資深榮民對於人生的態度是負面的或是悲觀的。但經由本文研究發現,資深榮民於面對困境時是常常具備正向思考的力量,以及對於人生採取隨遇而安的態度,這些正向心理的因應方式或許便是資深榮民能夠跨越現實中的困境抑或是心理上的創傷,而能順利走到今日的主要秘訣。
本期有兩篇政策觀察,第一篇政策觀察〈媒體壟斷?從理論觀點談起〉係由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潘家鑫助理教授撰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研擬完成《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此「反媒體壟斷」專法的推動,與近年的學/社/政治運動息息相關,在民進黨執政下,並被認為具有高度政治性及針對特定對象進行管制,且與數位匯流的新媒體環境脫節,甚至違背了「匯流五法」開放管制通訊、媒體及網路的立法精神。本文引用英國倫敦大學 Des Freedman 的文獻,針對指標、規範及意識型態等三種觀點的媒體所有權理論進行分析,並引述國內外所有權管制的實例討論。本
文結論主張,「反媒體壟斷法」有所不足,應該納入 NCC 研擬中的《電子通訊傳播法草案》、《電信基礎設施與資源管理法草案》、《有線多頻道平臺服務管理條例草案》、《有線多頻道平臺服務管理條例草案》及《無線廣播電視事業與頻道服務提供事業管理條例草案》等「匯流五法」進行規範,如此才可能達到文化多元與多樣性的政策目標。
第二篇政策觀察〈臺灣文化主體論的「去中國化」效應〉係由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劉新圓副研究員撰寫。本文指出,近二十多年來所謂「臺灣意識」的逐步建立,是來自於運用權力之有計畫的運作,透過體制內的各項政策變革,來扭轉年輕世代的文化認同,這其中最重要兩個途徑:歷史教育和文化建設。前者代表性人物是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引發了「去中國化」的效應,至今仍難以扭轉;後者代表性人物則是陳其南的「社區總體營造」,以發掘地方特色、由下而上為原則,翻轉了過去大一統由上而下的文化思維。本文認為,透過政策變革建構臺灣文化主體論迄今,確實產生了「去中國化」的效應,並可能對臺灣的未來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
本期「兩岸大學生論壇」的第一篇〈「一帶一路」:兩岸共建的新選擇〉一文,係由中國大陸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二年級顧竹妍同學撰寫。本文介紹,2013年 9 月,習近平主席以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為目標的「一帶一路」倡議,主動地與沿線國家建立經濟合作夥伴關係,通過與沿線國家的「五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戰略下共同建設的理念: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本文最後強調,兩岸在「一帶一路」合作理念下的發展實踐可以是:一、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水準,厚植兩岸共同
利益;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三、充分發揮兩岸同胞的創造力,進一步增強融合發展動力。
第二篇〈開拓新世紀的貿易地球村〉一文,係由世新大學英語系二年級張瑀芹同學撰寫。本文說明,「一帶一路」的全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指的是陸上的絲綢之路,主要分為兩個走向,一條經中亞、俄羅斯抵達歐洲,另一條則經由中亞、西亞抵達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各國,在這個範圍內都是「經濟帶」。「一路」指的是「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分為兩走向,一個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另一個從中國
沿海港口經過南海至南太平洋。本文結論認為,「一帶一路」將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部分輸出解決,讓中國大陸的工作機會增加,亦使得中國大陸和世界各國有更多的連結,更多的貿易,金錢及貨物的互動。對臺灣青年人未來的就業與發展而言,如果能夠多加認識「一帶一路」,相信臺灣青年朋友以自己的優勢,可以跟隨著這項「世紀計畫」,開拓自己的事業眼界與版圖。
本期書評係由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楊泰順教授兼主任撰寫,介紹 Thomas E. Mann和Norman J. Ornstein於2016年合著:《It's Even Worse Than It Looks: How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System Collided with the New Politics of Extremism》。本書的兩位作者在美國國會研究上聲譽卓著,也對實際的政治操作有更多的觀察與接觸。他們指出,美國政黨政治早已由溫和轉向對峙,川普的當選無疑是美國政黨從中間溫和走向偏激對立的重要指標。兩作者強調,兩大黨都必須為政黨的偏激對立負責,但追蹤歷史的發展過程,共和黨顯然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而政治人物的操弄是這波偏激化發展的元兇,尤其是共和黨的政治人物。然而,兩作者也未排除某些客觀環境因素可能也助長了此偏激化的發展:美國兩黨對立的傳統、新媒體的發展以及利益團體的鼓動。
最後,感謝諸位編輯委員的費心參與編輯審查,以及編輯團隊的鼎力協助與編校,讓本期能順利出刊。
總編輯 陳暉淵 謹誌 民國 106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