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政策第78期
Found 1 match
編輯室報告
《理論與政策》自民國 105 年 8 月出版「復刊號」以來,迄今剛滿二週年。
在出版第 70 期復刊號時,我們並未規劃何時將出版第 71 期,同時也曾評估過採「半年刊」的型態發行。儘管本刊擁有的經費與人力均極其有限,但在諸多學界友人的情義相挺下,我們毅然決定發行學術性季刊,這對小型的民間基金會來說,得以定期出刊乃是個充滿挑戰性的任務。
本期刊載三篇「專論」,一篇「書評」及二篇「政策觀察」大作,主旨包括對憲政民主運作最新法制的比較分析、社群媒體對選戰預測的效用、港人身分認同形塑過程解讀、中國大陸崛起中面臨的危機、扣除「黨職併公職」退休年資違憲,以及分析我國草擬中的文化基本法草案等議題,均為兼具理論與公共政策意涵的研究作品。
第一篇專論為陳朝政教授所撰〈德國、韓國與我國政黨法之比較研究〉,針對我國於 2017 年 12 月制定公布的《政黨法》,與較早制定該法的韓國和德國兩國的法制作比較分析。該文係以「政黨與國家」、「政黨與政黨」、「政黨與
個人」為比較架構,指出基於歷史經驗及政治現實,德國政黨法在黨內民主方面的規範密度較高,韓國則強調應給予政黨自由活動權利,而我國則亦在黨內民主及黨員除名上給予政黨較大的自主空間。此外,德國與韓國對政黨的國家補助門檻較低,有助於較小政黨的成長,韓國對政黨設立的高人數門檻等,也值得我國思考。
第二篇〈社群媒體與選舉預測:文獻檢閱的觀點〉係玄奘大學廣播與電視新聞學系劉念夏副教授所撰,該文係以選戰中「傳統電話民調」似已漸失去精準性為出發點,以網路社群媒體資料進行「大數據」或「社群媒體」選舉預測正方興未艾,但目前此新興領域哪些相關研究?其又是使用哪些途徑(指標)來運用社群媒體資料進行選舉預測?該等與測又有哪些限制?該文透過國外文獻檢閱的方式做一鳥瞰介紹,並對社群媒體民調與傳統民調在選舉預測上的角色與運用,做出初步建議。
第三篇專論是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王綺年和同校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蕭督圜共同撰寫的〈論香港的社會運動與身分認同發展〉一文,探討香港回歸中國後的「一國兩制」,原意在五十年的文化融合下逐步讓香港完成去殖民化,但何以目前的發展卻出現了事與願違的現象?該文從香港回歸中國後歷次社會運動發展的特質,解析了係從單純的經濟層面跨越到社會,乃至於政治層面的爭取民主,最終引發香港身分認同的重新詮釋與書寫,進而對香港政治與陸港關係埋下了不確定的因素。
本期特邀曹俊漢教授以書評介紹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William H. Overholt 所著 China’s Crisis of Success 一書,而曹教授刻意將該書名譯為「中國崛起的成功與危機」,是為了讓讀者易於一目了然地掌握該書的走向。書評內容分從原著六章:「中國模式/亞洲模式」、「經濟成功下的危機」、「轉型下的重要社會問題」、「中國對成功危機的治理」、「習近平與中國的政經網絡」及「將來會發生什麼」介紹其要旨,同時也加入了書評作者的評析。曹教授在書評中總結地
認為,該書最可貴之處在於 Overholt 的研究,並未陷入以西方模式來批評中國的窠臼,同時還義正詞嚴地指出西方學者若干論點的荒謬。相信對想了解中國崛起的讀者,該書是本極具價值而值得推薦的論著。
本期第一篇政策觀察係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桂宏誠所撰(扣除黨職年資及追繳退休金為違憲:被誤導及汙名化的年資互相採計制度〉一文,針對已被誤導及汙名化的公職退休年資的「黨職併公職」做出制度原意之釐清。同時,該文就主管機關依據新制定法律做成扣除年資重新核算及追繳依黨職年資核給退休給與的行政處分,舉出實務案例及法理依據,除證明該等行政處分之理由難以自圓其說外,更明確指出據以做成行政處分的法律,因屬「真正溯及既往」而有違「信賴保護」的憲法原則。
最後一篇政策觀察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劉新圓副研究員所撰〈我國文化基本法草案之評析〉,該文指出目前政府草擬中的文化基本法草案存在「未說明文化的重要性」、「涉及文化預算部份爭議大」、「語多重覆及條理混亂」及「疑
似偷渡民進黨的意識型態」四項值得商榷之處。該文還認為,草案的立法目的若未能揭示其重要性或語意含混不清,即表示目前並無制定該法的需要。
我們提供《理論與政策》這個學術與政策交匯的平台,希望理論與實務界透過寫作相互溝通,彼此獲得啟發,進而對理論的精進與公共政策的完善,均能得到助益。本期的順利出版,仍要感謝編輯委員的審查,以及依然義務協助校對和編輯的好朋友們。
總編輯 陳暉淵 謹識 民國 107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