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政策第91期
Found 1 match
中央與地方的權限衝突是我國民主化以來長期存在的問題,近年更因諸如瘦肉精殘留標準或空污排放標準等行政管制標準之建立而愈演愈烈。類似這些案件的爭議,也已有地方政府聲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者。然而,我國憲法在單一國的架構下潛藏聯邦國的精神,加上政治社會現實的影響,權限衝突透過法學解釋途徑解決,其結果是中央主導的態勢愈來愈明顯,而地方自治權日益萎縮。台大政治系教授陳淳文所撰的〈中央與地方的權限衝突:建立行政管制標準之善治與法治〉一文認為,新的民主治理典範特別強調多層次治理、多元參與、權力共享、制衡及法治等價值,大法官若將此善治理念引入憲法解釋中,則可喚醒潛藏於憲法結構裡的聯邦國基因,進而成為解決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的指引方針。
俄烏戰爭讓台灣人對俄羅斯有了些認識,但了解卻仍非常淺薄。本期第二篇專論是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李炳南教授撰寫的〈彼得大帝︰俄羅斯現代化的旗手〉一文,介紹彼得大帝為何是俄羅斯帝國現代化的推手。本文陳述了彼得大帝的擴張政策及現代化改革內涵:向西打開波羅的海、向東在西伯利亞開疆擴土、向南在中亞內陸軍事擴展、創設海軍、改革陸軍、改革宗教、改革財稅制度、改革教育文化、推動經濟貿易以及建立新都聖彼得堡。然而,李教授認為彼得大帝是創造時勢的英雄人物,也是開明專制的君王,但缺乏一個偉大政治家所應具備的系統的意識形態。
第三篇專論〈臺北市大眾運輸的最後一哩路與YouBike王朝的建立〉係由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侯冠宇博士生、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李有容副教授暨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江芝語與黃友信碩士生共同撰寫。本文介紹了臺灣的公共自行車迄今,至少出現過YouBike 1.0、oBike與YouBike 2.0三個系統,但oBike的存在有如曇花一現。2021年初引進的2.0系統在設站條件上的優勢,不僅具備了套牢效應,2.0與1.0新舊產品間也具有同類競食的正面效應,從目前在全台的發展趨勢看,YouBike 王朝似乎已成型。
第四篇專論〈公務人員基礎訓練能有效鑑別出高度公共服務動機的公務人員嗎?TGBS-III調查資料的檢視〉係由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呂季蓉博士生撰寫。本文檢視基礎訓練能否有效鑑別出高公共服務動機者,藉以瞭解訓練的人才養成與淘汰功能是否真正發揮。研究結果顯示,新進公務人員的公共服務動機與一般公務人員存有差異;公共服務動機與訓練成效成負相關,基礎訓練無法有效鑑別高公共服務動機者。本文最後提出兩點政策建議:重新檢討基礎訓練制度;協助初任公務人員建構完整公共服務動機。
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馬千里博士生撰寫的第五篇專論〈社區共同體視角下中國大陸社區居民參與的問題與重塑〉,分析中國大陸社區共同體實踐中,居民參與出現了居民參與的主體性被遮蔽、居民參與機制不順暢、居民參與意願度不強烈和參與效度不明顯四種迷思。針對這些問題,作者認為改進之道為順應居民參與需求以構建利益導向型社區共同體;理順社區權力體系以構建制度保障型社區共同體;建立居民參與機制以構建協商民主型社區共同體;培育社區公共精神以構建價值認同型社區共同體。
本期第一篇時政評論係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潘偉華副教授暨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辛翠玲教授共同撰寫的〈俄烏戰爭可能的影響綜析〉一文。本文分析了複雜的俄烏戰爭原因,並指出俄烏戰爭可能產生以下的影響:烏克蘭經此形同二次獨立;俄羅斯可能將面臨國家定位的挑戰,衝擊普丁政權帶領的俄羅斯復興夢;跨國企業的政治風險困境越來越常見;戰爭改變了歐洲、不再一樣的歐洲是武裝抗俄的歐洲;制約了中美的角力;中立的金磚國家與不同調的南北,形成另一種國際間的南北立場分裂。
第二篇時政評論〈評臺灣的客家政策:從臺灣母語發展談起〉係由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黃玫瑄講師撰寫。本文指出政府在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之後,又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忽視臺灣多語事實,排擠臺灣本土語言教育之落實,使客家政策與臺灣本土語言教育產生了矛盾。作者認為,「2030雙語國家政策」應暫緩,再多加評估,並應改採「多語國家政策」以符合臺灣歷史文化發展。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周陽山教授撰寫的第三篇時政評論〈馬達漢傳奇與芬蘭化經驗〉,是針對俄烏戰爭爆發所提出「芬蘭化」的經驗反思。而「芬蘭化」成功的實踐經驗,與芬蘭民眾心目中「最偉大的芬蘭人」馬達漢的傳奇生涯密切相關。因此,周教授藉由介紹馬達漢的傳奇一生,說明芬蘭人從1920年代以迄冷戰結束的七十年間,如何在列強之間縱橫捭闔,維持巧妙的平衡,積極致力與蘇聯和西方友好合作,終因維持中立地位,進而促進國家的獨立自主和經濟發展的「芬蘭化」經驗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