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諸佛共同的聖劍

出版日期:2012/04/10
出版:大千出版社
作者:大千出版社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304
ID:11434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這本書可以拯救你的心。
佛陀說:實踐涅槃,四念處是唯一的路。而涅槃,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轉法輪經》是修習覺悟的準則與基礎,《大念處經》則是佛教任何修行方法的基石。

《大念處經》歸納了佛教最重要的道理,是了解修行最重要的經典。其特色是佛陀直接闡述解脫之道,而其他的經典多半是隨緣教化,或依布施、持戒、習定、修慧,先說基本的道理,再說較深的、無我的「法」。《大念處經》從始至終都講說解脫的道理,除此之外,《大念處經》並無其他內容。

由於念與慧,修行者完全進入止與觀的境界。念的境界——建立自己在四念處的修行;慧的境界——建立自己在四聖諦。有四念處的基礎,四聖諦的智慧才能變得明顯。

以覺知和正念經驗所有事物的洞察力是佛教徒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修行方法;它是了解八正道不可或缺的方法,也是引導從苦完全解脫,徹底了解四聖諦的唯一捷徑。因此,它是最終引領我們活在每一經驗剎那當下唯一的修行方法。是實踐佛教中道禪修的唯一途徑,也是心從一切極端與無明究竟解脫的唯一方法。

※建議合讀下列書籍:
被99%學佛人所輕忽的根本教法:馬哈希尊者講解轉法輪經
清淨道次第禪修地圖:讀懂阿毘達摩的理論與實踐

章節目錄

推薦序──修習四念處習慣成自然
自序──正念之道
凡例
大念處經經文
總釋四念處
一、最重要的解脫經典
二、極殊勝的說法地點
三、四念處是涅槃唯一的路
四、修習四念處的七種利益
五、四念處的核心——念
六、為何佛陀只說四個念處?
七、四念處適合一切根性
八、四念處彼此相互增上
九、四念處共通的修習法
十、四念處的所緣
十一、總結四念處
身念處
一、安般念
二、威儀
三、正知
四、不淨觀
五、四界分別觀
六、墓園九相
七、總結身念處
受念處
一、比丘如何了知感受?
二、六種感受
三、受是緣起法
四、思惟受為苦
五、以智慧觀察受
六、總結受念處
心念處
一、前言:心事難測
二、觀察十六種心
三、觀心無常
法念處
一、五蓋
二、五取蘊
三、十二處
四、七覺支
五、四聖諦
修習念處的成果
念處實修細節
一、安般念修習要點
二、修行的四個過程
三、如何對治五蓋?
四、如何運用七覺支?
五、如何平衡五根?
六、調和統一身心
七、培養禪修的四個緣素
八、專注的四個階段
九、修習根律儀
十、佛法智慧的所依?
十一、如何修練慈心觀?
十二、修行者的習慣
附錄
【七清淨與十六觀智】
【四念處的語義分析】
【參考資料】

看更多
收起來

推薦序──修習四念處習慣成自然
自序──正念之道
凡例
大念處經經文
總釋四念處
一、最重要的解脫經典
二、極殊勝的說法地點
三、四念處是涅槃唯一的路
四、修習四念處的七種利益
五、四念處的核心——念
六、為何佛陀只說四個念處?
七、四念處適合一切根性
八、四念處彼此相互增上
九、四念處共通的修習法
十、四念處的所緣
十一、總結四念處
身念處
一、安般念
二、威儀
三、正知
四、不淨觀
五、四界分別觀
六、墓園九相
七、總結身念處
受念處
一、比丘如何了知感受?
二、六種感受
三、受是緣起法
四、思惟受為苦
五、以智慧觀察受
六、總結受念處
心念處
一、前言:心事難測
二、觀察十六種心
三、觀心無常
法念處
一、五蓋
二、五取蘊
三、十二處
四、七覺支
五、四聖諦
修習念處的成果
念處實修細節
一、安般念修習要點
二、修行的四個過程
三、如何對治五蓋?
四、如何運用七覺支?
五、如何平衡五根?
六、調和統一身心
七、培養禪修的四個緣素
八、專注的四個階段
九、修習根律儀
十、佛法智慧的所依?
十一、如何修練慈心觀?
十二、修行者的習慣
附錄
【七清淨與十六觀智】
【四念處的語義分析】
【參考資料】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