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野趣生活家 4月號/2012 第103期

出版日期:2012/04/05
出版:野趣生活家旅遊雜誌 / 商訊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32
ID:12717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海味 宜蘭漢本車站
天開地闊 恬謐裡的美麗傳說

在電影「練習曲」中有句話,「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弦。直到現在,嚮往如劇中男主角般背個包包、一把吉他,騎著單車迎風奔馳在蘇花公路,到南澳漢本站,面對壯闊的太平洋,呼喊出心中的願望,成了許多人旅遊時的期待。
文∕戚文芬 攝影∕吳金石

想像著,當立陶宛女孩出現在男主角東明相眼前,他忐忑羞澀的內心如太平洋拍打岸邊的波浪,來回起伏著,曖昧的情愫、心動的感覺,彷如漢本站給人的印象。因此當許多人看了電影後,特別選在蘇澳新站換上北迴線搭到漢本站時,總會在踏出車廂的剎那,情不自禁地被眼前壯闊的景致所震懾。尤其當火車過後,轟隆隆的鐵軌聲隨著一望無際的海岸,消失在地平線,周遭只剩下韻律而有節奏的浪濤聲,難得的靜謐就像把時光凍結,瞬間回到東明相佇立在漢本站,看到女孩的那一刻。

蔚藍遇擺盪 越過 太平洋躍然在眼前
南澳的漢本站現在雖然只是一個三等站,平時以貨運為主,甚少有旅客,但一邊倚靠的陡峭山壁,一邊幾乎是觸手可及的蔚藍大海,卻成了電影練習曲中最迷人的鏡頭。
車站原來距離海岸僅有200多公尺,可直接穿越鐵軌抵達海邊,後來,2005年的泰利颱風嚴重侵襲漢本站,不僅造成車站的損害,高達16個車廂被推倒,海岸線的沙灘更是大幅流失。現在,岸邊架起了防波堤,已經很難從車站直接走到海邊,不過,走出車站,往右手邊前進約2、300公尺左右,會看到一條碎石子路,穿過涵洞,一樣可以抵達海邊,和太平洋來個最近的接觸。
由於沒有任何標示,路徑又小,鮮少人經過蘇花公路時會特別注意。所以這個距離漢本站很近的海岸,平時總顯得異常寧靜,偶爾有當地人來此釣魚、露營、戲水,也都如默片動畫般,絲毫不見喧鬧。坐在岸邊,看著不遠處的船隻,漁夫們忙碌的身影,心中的煩憂在這一刻,似乎也跟著來回擺盪的船舶,靜靜地遺落在美麗的海洋。


健康養生樂活行
宜蘭綠博 生活生態生產新體現
正式邁入第13年的宜蘭綠色博覽會,延續去年「回到自然」主題,今年從「生活、生態、生產」三大層面著手,並且以自然、農藝和休閒觀光等八大主軸,結合知性與娛樂,帶給遊客一個不一樣的綠色之行。繞行園區一周,可體驗到宜蘭的傳統農業與在地文化,還能享受一邊喝茶一邊欣賞蘭陽的好山好水,找回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哲學。
文∕范昱麟 攝影∕陳柏宏

為了呼應宜蘭縣政府目前正在推動「有機新宜蘭」施政計畫,實現低碳家園的願景,本屆綠色博覽會以「有機森活」為主軸,展開為期51天的活動,使消費者對「有機」的概念有更多認識,實踐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上。
今年綠博園區的規劃,共有十二大展示區,以及體驗區、一座劇場、一處綠色市集、特色飲食區等主要場區;並推出各式大型地景藝術裝置,與武荖坑園區的遊憩場域相結合,宛如置身於大自然森林中的清新氛圍中。

蓋亞的饗宴 取材自然貼近土地
「蓋亞的饗宴」是在穿過園區入口的竹子隧道後首先抵達的區域,象徵人類由紛擾的凡俗世界,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以希臘神話中大地之母「蓋亞」,孕育世界的隱喻概念,代表大地之中出現的素材,其實都能化作各種藝術,因此區域中的平坦草坪,遍布著6件如漂流木蘋果、消波塊肉粽和廢輪胎甜甜圈等回收廢棄品,做成的大型藝術作品。而每一道精緻的作品,全出自於宜蘭當地藝術家呂秉成先生之手,意含警惕著世人,人類已過度開發環境,每個人應當有所省思。
矗立在蓋亞的饗宴旁的「森活劇場」,每逢假日熱門時段,便搖身一變為可升降的開放式劇場。隨著緩緩的簾幕降下,各式紓解身心壓力的舞蹈、歌謠等逐漸響起來,由遠到近,無一不在狹長的谷地中激盪徘徊著;甚至,勞動節當天,還會邀請工會組團表演具有台灣街頭藝術特色的手風琴彈唱節目,以及舞工廠踢踏舞表演,愉悅的輕快旋律,灑落在四周。
另外,由於蓋亞的饗宴場域緊鄰武荖坑溪,主辦單位也在河畔旁營造嬉水區供親子一同玩水。泡著清涼潔淨的溪水,一邊還能在大小石塊多到數不清的河床上,找尋自己心目中的奇珍異石,拿到岸上彩繪上繽紛亮麗,饒富快活趣味!


桂花巷里遊人織
南庄山城攬閑情 遇見濃濃和風古意
南庄的繁盛因為礦產興起而形成村莊聚落,如今的面貌是經歷過關刀山大地震毀損後由日人重建,因此在主要鬧區裡,可看到不少日治時期的建築物,包括郵便局,是全台灣保存最完善的老郵局建築,還有私人宅第、老街巷等,都充滿了日式的風格。當然,以客家人為主的市區街上也能找到不少美食,不管是彈Q的手工麵,桂花巷裡一攤攤的特色小吃,都是享受南庄古意氛圍的好去處。
文?攝影∕江明麗

老郵局 歷經百年依然雅致
如果要尋找南庄曾經擁有的日本味道,那麼「南庄老郵局」絕對是經典的地標。這棟建築物以全木打造,在格局設計上就是傳統的和風,雖經過整建,依舊保留了當年的模樣。
老郵局是日治時期所建,在明治33年(1900年)設立,那時南庄剛被列入新竹州廳的撫墾署,需要有通信需求,這間老郵局於是開始肩負起書信與文件往來傳遞的任務;現今的樣貌是歷經關刀山地震後重新建造,一路擔當起郵局與電信局的角色。
民國85年搬遷後,讓這棟建物空置了一段日子,文建會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計畫,賦予不同的生命,現在變身為「南庄文化會館」,大廳內陳列有趣的木雕童玩,以及一台送信的單車,遊客可以在這裡選買南庄工藝品或特產。特別一提的是,在紀念館裡販售各種可愛的郵差公仔,尺寸不一,表情多變,是超人氣商品。
郵局一旁即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南庄國小,校園內有一棵超過百年的老楓樹,因為見證過日本人與當地原住民對抗的南庄事件,所以也有「義民樹」之稱。老楓樹常年受蟲害,正持續在接受「灌藥」治療,也是目前所見「鋼條護身」的原因。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