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野趣生活家 11月號/2012 第110期

出版日期:2012/11/05
出版:野趣生活家旅遊雜誌 / 商訊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29
ID:16846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覽盡小鎮況味 
古城尋幽 鳳山追憶逝水年華

古樸的風情,是鳳山引以為傲之處,也讓人回味再三,閒適的空氣中,碧藍天空伴著幽幽思緒,憑欄遠眺貫穿鳳山市區的鳳山溪,橋下汨汨流水,人在岸上漫步,原本懶洋洋的河道,在綠樹的襯托下,別有一番空靈。而這條鳳山市精神指標的鳳山溪,不只是「逝者如斯」歲月流轉的代言詞,它象徵的,是在地人一股新的活力。
文●攝影∕范昱麟

鳳山,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曾經是台南府城以南最繁華的縣城;在這裡,幾乎是三步一老店,五步一古蹟,眼前所見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令人興起思古幽情。時間較充裕時,不妨環繞古往今來、世事變遷的巷道之中,用心探索與發現,追想先人的足跡,正用風雅的姿態詮釋新舊世代的韻味。

鳳山溪綠園道 循先人足跡探究竟
順著環城的鳳山溪蜿蜒潺流而行,水岸旁,能見到市區內殘存的清朝鳳山縣城遺跡「東便門」,在歲月摧殘下,成了碩果僅存的古城門。清朝乾隆年間,發生林爽文抗清事件,左營城門遭受攻破,亂平之後,考量到舊城三面環山,易攻卻難守,因此決定遷縣署到現今的鳳山區,成為鳳山新城。
東便門又稱「同儀門」,外型似長方形,以石材為基座,紅磚建築半圓拱圈,外牆以咾咕石為主,經過時間的洗練,略呈滄桑泛白。城門外,有跨越鳳山溪的東福橋,早期是城內打鐵街與城外過溝仔街的主要通道,造型採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橋墩是以碼頭石磚鋪成長六角形的船首狀,一方面具有抵抗水流衝擊的作用,另一方面象徵早年先民溯鳳山溪遷徙而來,至今仍是市民交通往來的重要通道。隨著來往的車潮穿過,正似循著先民的足跡來到鳳山,重新還原歷史現場。





山頭街頭都有景
台中大坑秋意勃勃 漫遊好適意

天漸漸涼了,台中大坑頭嵙山區一派秋意勃勃好清爽,午後的山嵐起伏,枝頭葉梢掛上幾珠水滴,水氣滋潤過的青苔吐露清新綠意,空氣裡滿是原木森林步道獨有的青草香,10條步道蔓延大坑溪兩側,清晨的步道朝氣蓬勃,向晚的步道深邃清幽,春有粉櫻、夏有綠蔭、秋有欒黃、冬有梅香,各異其趣,每季都有好風光。
文●攝影∕蔡瑞宇

大坑的步道群依大坑山與溪流的天然地勢修築蜿蜒,林蔭小徑鬱鬱蔥蔥、鳥鳴啁啾,木樁平台三五羅列,其中1980年代修築的步道1號到5號,位於「頭嵙山」西側,沿途可以看到油桐、無患子,還有赤腹鷹蹤影,雖然能漫步山脊稜間,享受登高樂趣,卻需要良好體力與天候的配合,相較下顯得不那麼親民。
坐落於西平山的6號到10號步道,自1990年開始陸續修築,其中的6、7、8號步道皆交會於軍功寮以北的風動石森林公園,嶄新的石板與木棧道的平坦好行,步道盡頭還可以欣賞自然奇景「風動石」、俯瞰台中市區,很適合一般大眾出遊健行,呼吸芬多精。

大坑步道 走進芬多精的懷抱
大坑6號到8號登山步道總長不到3公里,道路的軸心是與潭子區交界的風動石,因為終點交會的地利之便,加上路線都不長,如果時間充裕,一次走上2條可是相當過癮。其中6號與7號的入口相距不過50公尺,分東西2條路線上山,會於山頂,形成一條不規則的環狀步道;建議的路線是從6號上山,過觀音亭前的廣場休息片刻,俯瞰台中市景,再經過風動石接7號步道下山。
自6號上山,一開始是一小段之字形的石階上坡,接下來便是木階與黃泥地錯落的棧道,黃泥小徑設有護欄,即使經過山區午後陣雨洗禮,路況並沒有印象中的泥濘濕滑,原來步道健走客不少,長年的踩踏早已將泥地踏得堅實,反倒是木棧道因豐沛水氣冒起青苔,顯得有些滑。不過空山新雨後空氣清新,伴著淡淡青苔味吸入肺中也很舒暢,些許濕滑不便就不足掛齒了,反而添增不少健行趣味。
木棧道不時有陡升坡,算是一種小小挑戰,幸好陡升坡地附近多半也貼心設置有休憩平台與木製椅可供歇腳,一路上走走看看不失愜意。6號步道的中途點是「觀音亭」,巨型的白玉觀音塑像矗立路旁十分顯眼,亭前的觀景廣場是路途中的飲水補給點,聚集許多山友在此泡茶聊天,而且可以鳥瞰台中市。





異國風情╳台14線
埔里清境 山巒綠林譜成風情畫

台灣的高山公路曲折蜿蜒,沿途景色優美,行進之間可以欣賞山巒綿延的風光,這當中又以埔里到清境的台14線與台14甲線最為漂亮。埔里新規劃的「順騎自然環鎮單車道」,踩踏間輕鬆寫意,人氣夯的造紙龍手創館能體驗紙藝DIY的樂趣;而上到清境,一棟棟歐式建築林立,宛如小瑞士山城再現,草原、雲嵐、步道交織如詩畫般的風景,讓人融入異國風情的氛圍之中。
文∕江明麗 攝影∕何忠誠

身為台灣最美的高山公路之一,清境一向是都會遊客喜愛的旅遊點,即便山路蜿蜒,也讓人難以抗拒想要上山的衝動,青翠的山巒與晴朗的藍色天際就像世外桃源,使人解憂與消除壓力。這一趟旅行的入口,從台14線上的埔里開始,跟著當地人騎乘單車道,然後一路往山上走,體會小鎮的自在時光。

踩踏 環鎮單車道一路順騎自然
埔里鎮公所這幾年特別規劃幾條環鎮自行車道,讓在地民眾與遊客透過鐵馬的路線,可以欣賞埔里的城市田園風光。沿著排洪道設計的單車道,因為種植欒樹與黑板樹而呈現優美的綠林大道,踩踏間享受微風輕拂的快感。
埔里的自行車道有3條路線,包括「順騎自然」、「綠光微風」以及「哲學之路」單車道,順騎自然與綠光微風單車道起點都在溪北橋,終點是地母廟,只是路段不同,都是沿著排洪道騎乘;哲學之路從地母廟開始可以抵達地理中心碑,單車路線約11公里,等於逛完三分之一的埔里,非常過癮。
順騎自然單車道沿途有彩色鋼雕,造型可愛逗趣,特別種植的欒樹在秋日時分綻放酒紅的花朵,十分吸睛。埔里「地母廟」是道教信仰中心,全名為「寶湖宮天地堂」,主祀地母娘娘,廟宇背倚金鶯山,建築莊嚴宏偉,以易經八卦陣列打造,是極佳的風水寶地。從地母廟往北就是哲學之道單車道,這條路線同樣沿著山泉溝渠打造的騎乘散步路道,溪水淙淙、花木扶疏,是當地居民喜歡悠閒散步的地方。這幾條單車道遊逛完大概得花2到3小時的時間,林蔭不太多,最好早上或傍晚前往。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