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财经天下》2013年 第23期

出版日期:2013/01/28
出版:財經天下周刊 / 财经天下杂志社有限公司
語言:簡體中文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08
ID:23626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地图背后的战争

想要在中国开一家门脸宽过5米的商店,而不被高德记录在案,那可绝非易事。

  2013年1月8日,在北京六环外的昌平商业街,高德地图信息采集员刘帅是这样工作的走5米,站定,举起手中的三星平板电脑给一家饭馆拍照,再往前走5米,拍下一家眼镜店的门脸。以这样的速度,他要走8至10公里,拍300家左右门脸超过5米的商店。

  高德还有500名刘帅这样的采集员。他们每天如同工蚁一般犁过全国数以万记、毛细血管般的街道中,记录下一切“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地点”(业内称之为POI)。在高德地图的虚拟世界里,昌平商业街除了有世纪联华这种大型超市,“为民刻字部”、“新颖照相馆”这样的小店也被标注其上。如果你想解决一次简单的午餐,还可以考虑下这里的“阿泰包子”和“俞氏刀削面”,它们紧挨着。

  有时,你也许会在某条路上看到一辆装满摄像头、红外线、速度测试仪,看起来像《碟中谍》里移动监视车的家伙。它缓缓开过,道路标示、红绿灯、违章摄像头、桥梁都被自动录入车内的设备中。

  无论是人工还是车采,数据将被送往位于北京昌平科技园的高德数据生产中心,有1000个数据生产人员将其再生成电子地图信息。此后它们被刻录成光盘,妥善保管在严密监测的存储室内。

  呃,这真是科技公司最传统的工作方式。

  从2002年公司成立开始,高德耗费了大量时间和数以千计的人力,定位中国的楼宇、商户的经纬度,搜集各地道路属性信息。在这个变化巨大的国度(每年要更新的地图信息高达30%至50%),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工作。但这种依靠时间积累起的门槛也让别人很难再进入这个领域。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高德拥有1200万个用于导航的POI,覆盖56个城市7500平方公里的街区。“你要想做成一件事,首先要从最脏最累的活干起,那就去全国各地扫街吧。”高德创始人和CEO成从武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业史。

  中国有11家拥有电子地图测绘资质的公司,最终高德和另一家地图数据商四维图新成为最底层的地图数据双寡头。包括百度地图、谷歌地图在内的绝大多数你所见到的电子地图,都依赖它们提供地图数据。它们还理所当然地垄断了中国的汽车预装导航地图市场。

  很好的生意不是吗?创业的第8年,也就是2010年高德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从武已经准备“退休”,开始了四处云游打高尔夫的生活。

  不过在一年之后,当时47岁的成从武就恢复了创业期夜以继日的工作状态。去年底的一天,当接受完《财经天下》周刊采访后,他对高德的首席市场官金俊半开玩笑地抱怨说:“你一星期给我安排的采访比过去一年都多。”

  2011年,高德软件的总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27亿美元,但在这一年的年底,成从武决定把高德变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不惜一切代价投资移动互联网业务。”他说。

  两年之内,高德在副总裁这一层级中,就加入了CTO崔海、CMO金俊、云平台中心VP陈军、移动互联网产品技术VP冯汉平等多名高管,这些人全都有互联网及跨国公司背景。原来的高德以两类人为主—蓝领采集员和汽车导航的销售人员,现在越来越多的85后、90后加入进来。高德地图应用负责人就是一位80后。“公司里是两种文化,说两种语境的话,你不得不来回切换。”金俊说。

  2011年高德正式上线了面向个人用户的智能手机地图。成从武对于从B2B走到B2C这一战略的急迫性显而易见。他曾公开批评团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执行力不够,并让一位创业元老提前退休。这一系列转变,源自中国互联网巨头已经发起了一场关于未来地图的战争。

  在2012年,先是苹果公司将谷歌地图“驱逐”出去,即便自身技术还未成熟,也要刀耕火种般在iOS 6中将自有品牌地图产品推向前端。在中国,“还没拿到移动互联网钥匙”的百度突然发力,在成立移动·云事业部后,将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事业部独立,并将百度地图列为了战略级的产品。腾讯更是号称投资2亿元一步到位做街景地图。而像大众点评网、酷讯网、格瓦拉这类垂直类网站地图应用遍地开花。地图正在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一次革命。

  堪称与人类文明同步的地图,上一次颠覆式变化是1992年的电子化。在GPS卫星和软件的帮助下,地图终于不再单独出现在墙上或者纸上。到2007年,伴随智能手机兴起,地图又出现在手机上。但直到2011年后,地图才开始成为一个真正连接虚拟与现实空间的关键。

  它不光帮助你找到某地,还告诉你那里有什么好玩、好吃之所。不只是某个饭馆的名字,还提供优惠券,显示谁曾在那里就餐,他们有什么评价--甚至,你可以跟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搭讪、认识,加入某一个兴趣小组织。

  这种变化正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兴起。2011年,智能手机用户每月使用的数据流量是2010年的3倍。在之前,全球智能手机已经连续多年增长50%以上,到2012年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11亿部,其中2.7亿部在中国。

  地图,正成为每个智能手机里的必备工具。同时,基于地图的大数据和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角逐焦点,手机地图俨然有成为下一个重量级入口的趋势。

  对高德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但如跟不上也是一个危险。更直接的坏消息则是,中国汽车在2010年结束了连续多年增长30%的速度,随后两年增长都不足10%。为家用轿车提供导航数据一直占据高德软件一半以上的收入。继续依靠汽车导航产品,高德迟早会碰到天花板。

  无论怎样,高德这家传统电子地图行业里的隐形冠军,现在必须参与一场新的地图大战。作为中国最大的地图数据供应商之一,高德占据了产业链最上游,但这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战争,游戏规则完全不一样了。

抢单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抢单”,或许高德转型的决心还不会那么强烈。

  2011年底,因为高德在欧洲导航新标准NDS上跟进不力,曾经是它金牌客户的宝马宣布在新车系中将预装四维图新的导航数据。

  在汽车导航市场,高德一直主打高端车型,宝马和奥迪是其最重要的两个客户。而四维图新则在中端车市场占有优势。二者合计占汽车导航市场超过90%的份额。这次“抢单”,不仅意味着高德损失了一个重要客户,还意味着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受到了挤压。

  和高德一样,四维图新同样拥有基础数据采集资质。不同的是,四维图新并没有试图向消费端转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后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导航数据、动态交通信息、车联网服务,专注于地图导航的产业链上游。

  对于高德来说更大的威胁是,这个老对手已经开始在车联网上积累技术,并进行了商业化尝试。

  四维图新的子公司世纪高通也签下了宝马的单子,提供路况信息服务。路况信息很多地图服务商都能提供,但要做到即时和精确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这种数据的获得和发送正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内容。

  北京东三环佳程广场,宝马品牌展示厅。一辆崭新的宝马7系车上,邓福安坐在驾驶座上,旋开中控台的按钮,打开了一个路况地图。正值晚高峰,东三环显示为红色拥堵。两三分钟后,长虹桥附近愈发拥堵,但双井桥有所缓解。

  “我们的路况信息两分钟更新一次。”邓福安说,他是宝马中国互联驾驶业务高级经理,是在中国组建互联驾驶团队的四大元老之一。

  距离佳程广场不到两公里的凤凰置地广场,十余名数据工程师正在忙碌着,他们把数据进行甄别筛选,然后输入服务器,通过一个国际化标准的端口输送给所有互联驾驶应用的宝马车。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这样的数据工作周而复始,却又瞬息万变。

  出租车公司是世纪高通采集数据的核心来源,因为出租车每时每刻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行驶的路线也基本囊括所有道路,通过它收集到的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相对高得多。

  世纪高通几乎和每个重点城市的出租车公司都建立了深度合作,方式是购买或资源互换。这意味着,每一辆有合作的出租车只要在路上,都会通过一个数据采集器,每隔几十秒就把自己所在位置的路况发到世纪高通公司的数据库里。

  对于出租车发送的数据,负责数据清洗和鉴别的工程师会根据出租车的连续轨迹,把不准确的挑出去弃置一旁。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比如出租车发回的路况信息显示不动,工程师就要分析,这是司机停在某个地方趴活,还是它行驶途中遇到了堵车。这时候需要出租车公司给出信息,这辆车是空载还是有客。如果有客人,堵车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是空车,还要进一步分析路况,这辆车是在主路还是辅路上。如果是在主路上,司机停车趴活几乎是不可能的,堵车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辅路,又要根据它最近发回的两个轨迹点之间进行判断,如果是在机场或酒店,则是上下客的可能性更大。

  通过出租车采集到的数据被称为浮动车数据,世纪高通拥有中国最大的浮动车数据平台。此外,世纪高通在其他城市还有一些来自政府的固定检测器、红外雷达等合作项目,它们会传达一些另外的信息,来帮助工程师对数据进行判断甄别。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宝马对信息的安全性做了严格的要求。在宝马中国的安全手册里罗列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服务器和服务器的对接,如果服务器做一些扩容,要提前多少天通知,要把扩容的具体步骤报上去;还有软件的升级,也要提前在自己的空间里测试多少天,才能给客户的车上软件升级。

  为了和宝马的需求对接,世纪高通同样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来保证信息服务的不中断,比如保障服务器不被恶意攻击、不会中病毒等等。世纪高通还有自己的监控软件,USB对接、磁盘写满、风扇温度保护等措施,一旦出现问题,这些系统就会报警,技术人员可立即处理。

  显然,这一系列带有移动互联网特质的操作方式和高德之前的数据处理方式不太一样。

不一样的玩法
  获取更多、更准确的地图信息,之前是地图竞争的关键,现在仍然是。只不过随着百度这样的竞争者加入,玩法正在发生变化。

  百度与酷讯网进行了合作,在百度地图网页端和手机端均呈现来自酷讯的酒店预订信息。

  酷讯网是一家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提供机票、酒店和旅游路线推荐。百度看中它20万家酒店房型、价格和经纬度等一系列有用数据。而酷讯则是看中百度带来的网页端和移动端的流量入口。“像酷讯这些更加细分、更Web1.0的数据,是百度这种根植于互联网页面搜索的公司不大会涉及的。这也是第三方公司最大的价值。”酷讯无限事业部总监陈波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事实上,在百度地图4.3版本的酒店中,百度不只用了酷讯的数据,他们同样使用了去哪儿、携程和艺龙的数据来丰富酒店类POI点。这就对百度地图的去重复算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免同一POI点出现了多个不同命名,让用户不明就里。

  同时,第三方公司也会将自己掌握的POI点数据接入不同地图平台的API,利用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流量,为自己的服务带去用户。酷讯网就不单单是只与百度合作,他们的数据也会在搜狗地图的网页端出现。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众点评网,你可以在百度、搜搜地图的网页端看到大众点评的评论和打分信息。

对于大多数第三方公司来说,自然是接入越多平台越好。但平台商也同样会对合作伙伴进行挑选,力求呈现的信息高质,毕竟用户不会有那么强的耐心去一条条检索。

  专注于订餐优惠的饭统网也是这样一家被众平台“追逐”的第三方公司。在与百度达成合作后不久,搜狗就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与他们达成“战略合作”,将饭统网站上的地图外链换成搜狗,同时也为其地图平台提供饭店信息和数据。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