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财经天下》2014年 第55期

出版日期:2014/04/21
出版:財經天下周刊 / 财经天下杂志社有限公司
語言:簡體中文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08
ID:31297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王石遇到互聯網思維
創新工場的創始人之一王肇輝邀請我參加他組織的一個小活動:他請來了王石和九位創業公司CEO談話,並和創新工場投資的創業者們交流。
在開復的辦公室內,他很真誠地跟我介紹為什麼會邀請一個房地產行業大亨來創新工場。
首先是王石的熱心腸讓人感動。在開復生病之後,王石幾次發微信過來,問開復的身體怎麼樣,是否需要自己介紹醫生;以及公司會不會因此遇到什麼問題,需要他提供什麼幫助。後來開復回到台灣養病,王石還先後兩次託人去台灣問候開復。
其次是肇輝認為創新工場那些80後乃至85後的創業者們,也真的能從王石身上學到點什麼——儘管他們都是“互聯網思維”的奉行者,而王石則是傳統行業中最傳統的房地產公司的代表人物。除了王石本身就是一個從創業者轉變為企業家的成功例子,肇輝也曾聽王石講述過自己登山的經歷,他覺得登山和創業有太多相似之處。
第三個原因是他認為,王石主動“離開”万科和開復被動“離開”創新工場,也有共通之處。王石卸任CEO後四處登山、遊學,而万科仍然穩坐中國地產公司龍頭位置;開復回台灣養病,創新工場也並沒像最初外界揣測的那般,受到地震般衝擊。“如果2009年開復生病,那我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公司可以暫時關閉了。但現在為什麼沒有受到影響,還在順利運轉?”肇輝盯著我,認真地說。
我已經做了十年商業記者,在不同場合見過王石多次,其中有三次長時間的訪問:一次是在2006年的廣州,他當時主動談起了碧桂園,並且對這家公司大加讚賞;另外一次是在2009年的北京,在万科朝陽公園附近的辦公室,他談論了很久2008年“捐款門”和“拐點門”對自己和万科造成的衝擊;第三次則是在2011年的夏天,王石從哈佛回來過暑假,毫無疑問,我們談論的是他的訪問學者生涯,他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讓在座的人都感嘆不已。
坦白說,我認為王石已經進入到“沒有故事”的階段。正如他在2008年之前對万科描述的那樣,偉大的公司都是沒有故事的,一個已經成為符號的商人也沒有故事了。我們還能問他什麼問題?尋找接班人的故事、與万科的關係、波瀾起伏的創業史、攀登珠峰的經歷、如何融入哈佛、他所理解的企業家精神和社會責任……所有這些他都已經講述過了無數次。
在深圳闖蕩、枕著《大衛·科波菲爾》入眠的故事固然迷人,但當它被第一百遍講述時,故事自身的色彩就淡化了。那麼你還想听什麼?他對房價的判斷嗎?或者他如何看待万科房地產行業的老大位置不保——我相信這時候每個成熟的記者都會撇撇嘴:“哦,又來了……”他自己或許可以自嘲地提一句“紅燒肉”(他也的確這麼做了),但我想沒有一個記者或晚輩敢於在他面前好奇地打聽這些個人八卦。
但這些創業者對王石的提問和挑戰還是讓我大開眼界,其中的一些問題,我堅持認為絕不是記者所能問出的。
這些提問的創業者中,有人的公司已經上市,比如郭去疾的蘭亭集勢;有的正在謀求上市;還有一家公司已經月入7000萬元,其創始人生於1987年,被其他人笑稱為“小土豪”;有人的公司擁有海量用戶,如金犁的墨​​跡天氣就號稱有2億裝機量……
他們會問,為何万科不能像小米那樣用更好的性價比、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互聯網模式的一個精髓在於免費,按照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思維,硬件即使不可免費,也可以按照成本價或略高於成本價的價格銷售;他們也會好奇,在以變化迅速和危機感爆棚著稱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行業,公司的創始人是否可以像王石那樣瀟灑地生活。
提問和對話間隙,經常夾雜著零星碰撞的火星和大笑。王石因為自己的閱歷、地位和年齡,已經接近於隨心所慾不踰矩的境界;而這些年輕的CEO們,則因為年輕、佔據風口的行業、已經擁有或將要擁有的財富而無所顧忌。
全場最安靜的時刻,是王石在講述榮德生的故事時。他問大家:“中國現在企業家的水平,不包括你們80後,但包括我、柳傳志、張瑞敏這些人,還低於上世紀民國初年工商界的水平——這樣的判斷,你們覺得是謙虛呢,還是就是這樣的?”
他自己說:“我認為不如他們。”
他列舉了三個理由,這些理由都是八年前他去無錫參觀榮德生修建的梅園時感受到的。第一個理由是,榮家用自己家族的錢修建了這個公園,作為給這個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禮物,而直到今天,中國沒有一個民營企業家為城市和公眾留下類似的禮物,“社會擔當”不如;第二,榮家靠麵粉起家,最初進口的是德國磨面機,但榮家是將技術、設備和管理、人才同步引進的,而王石想起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很多公司從西方引入的設備,“很多放在荒地裡生鏽了,盲目引進設備,沒考慮引進技術人員……(榮家)比我們1980年代厲害多了”;第三,榮老先生當時給政府提交過一個地域經濟發展的建議書。“我一看,就是1980年代改革開放的蘇錫常(蘇州、無錫、常州)啊。如果不是抗日戰爭,那就提前五十年開發了。但他不是搞房地產的,是做麵粉的。我一看就冒汗,沒有他的氣度和眼光。”
這一刻,我認為是全場最迷人的時刻。一個生於1950年代的中國企業家,向一群生於1980年代乃至1990年代的創業者講述他景仰的前輩企業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的企業家精神第一次借助言傳身教的方式在流傳:一個受人敬仰的前輩,在向一群無所顧忌的晚輩講述他們已經不知道的歷史。

首先,對於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万科和我都是外行。你們和万科團隊接觸過程中也能感覺到,他們會表現得很吃力。但你們又不好表現出你們的不耐煩,畢竟這個品牌還挺有名。
事實確實如此。但並不等於說傳統行業都要消失,或者要被淘汰了。我個人覺得還是一種情緒,因為大家都在談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怎麼樣怎麼樣。這種情景讓我回想到當年第一波互聯網熱的時候。那時張朝陽他們回來創業,傳統行業曾經很驚慌,但我們很快發現裡面有泡沫,破滅之後又回歸正常。平穩之後,現在又掀起新一輪熱潮,顯然裡面仍有泡沫。尤其是紙媒,好像已經是明日黃花了,包括小米手機對傳統行業的衝擊,其實沒那麼嚴重。
當然,這是我的外行說法。我還是認為,淘汰你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你不接受互聯網,是你不把互聯網當成工具跟你的行業結合起來。最終淘汰你的還是你的同行,他們接受了互聯網,把互聯網跟自己做的事情結合起來,淘汰了你。
這是我基本的看法。不是說小米把万科淘汰,或者騰訊把万科淘汰,但有可能互聯網公司來買万科。畢竟市值在那兒擺著的——如果它真的對你有興趣。
現在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6至7倍。換句話說,如果有錢將它私有化,這是最好的時機。一般公司上市時市盈率是10倍到12倍,最後再經過市場方面好的反應,到15倍、18倍都是有可能的。但無論怎樣,傳統行業幾乎沒有到四五十倍的可能,而互聯網公司市盈率可以做到1000倍、2000倍。這種情況下,買你是可能的,但買你也並不是要取代你,而是它要落地。
如果資本力量已經把你的行業拋棄,那你只能希望虛擬行業要落地首先選你。如果你是行業中最優秀的,結果無非兩種情況,最差一種你也是地產界的Dell。小米(做地產)總得找代工吧?
這是最差的情況。如果能把虛擬和線下結合起來,做你的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結果就不一定了。所以不可能取代。而且,如果互聯網工具、手段跟你結合起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在管理上提供更好的效率,可能情況會恰恰相反,不但不會被取代,還會如魚得水。
這是我對目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基本判斷。我想听聽你們的問題。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