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人本教育札記9月號/2015 第315期

出版日期:2015/09/01
出版: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24
ID:55145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老師的樣子

八月三號,學生自七月三十一號凌晨佔領了教育部的第四天,PTT的八卦板上有人轉貼了一首長詩,來自一九八五年,恰是三十年前,卻如今雷乍響。
這首<我們只授業不傳道不解惑>的長詩來自詩人王麗雲,這首詩中的每字每句都像是則悲傷的預言。詩中嘶聲力竭的吶喊,是對於學生在校園內被威權禁聲的憐憫、對於校園民主的追尋和毫不留情對於壓迫者的批評。那筆,銳利到痛。 
但三十年過去,傷口未曾結痂,自由也未曾到來。在與那三十年前彷若相似,雲層厚重、烏暗,連風聽起來都像是在嚎叫的今日的天空中,這首詩仍然在這時代描述一個悲傷的、未完的願望。
那未完的願望與未盡的改革,讓學生們走上了街頭,而舊時代幽靈其心不死的糾纏與惡意漫佈了天空,妨礙了他們在黑雲裡做出第一次的振翅。
然後有人失速、墜落了,更多的,是遍體麟傷。
媒體善意或惡意的捕捉著每位學生的面孔,又或哭泣、又或憤怒。同時,在運動中也有一群臉孔模糊的人。
他們是老師,卻是一群與老師這名詞中被社會賦予的保守想像對抗的人。
文中的五位老師,搞樂團、撕課本、談運動,甚至組織社運。乍看之下離經叛道,沒有老師的樣子。
但是,那對於將教鞭揮到學生身上之後,漫長的反思、與學生們在從教育部前廣場撤退當晚,一同落下的眼淚、在課堂上努力談及多元史觀並對課堂所可能開啟新一代公民思維的期許,卻也正是他們渡過運動的種種歷練之後,展現出來的老師樣貌。
或許正是走出了這社會對於老師既有的貧乏想像,才捏塑了他們的血肉,讓那些期許與淚如火燒般沸騰。而這份溫度傳給了學生們,同時成就了他們成為一名老師。
於是,在王麗華寫下<我們只授業不傳道不解惑>的三十年後,雖然這個社會依舊得面對詩中所寫,學術良知「一切都是為了馬屁」、歷史學上「我們製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斷代史」的時代。但那熾熱的溫度卻在烏雲蔽日的三十年前巍巍顫顫的傳遞、呼喊著每個年代渴望民主和真相的師者。
而三十年後,那火,真的傳下來了。

章節目錄

315目錄

【人本論壇】
2 「開路搭橋和「繞過去走」 史英

【特別企畫〕
8 老師的樣子 編輯部
10 台東女中周威同老師:公民課就是要實踐啊,不然要幹嘛? 李昀修
14 成淵高中羅逸楓老師:揹著吉他上街頭 李昀修
18 中一中許全義老師:曾經的大中國主義者,如今的弱勢關懷者 王士誠
22 嶺東高中陳燕琪老師:學歷史,設身處地思考人的樣子 王士誠
26 板橋高中黃惠貞老師:反威權,從國會殿堂到教育殿堂 曾慶怡

【讀經典,談時事】
30 悲傷而充滿希望的偉大冒險-《彼得潘》與反課綱的年輕人們 梁家瑜

【專題】
34 監察院說不違法? 許玉秀

【重返申訴案現場】
42 偏差 林郁璇

【一花一天堂】
46 不只活過第一年 黃俐雅

【解放父母】
48 好好說,比較有效 鄭禎樺

【性別教育】
50 與其通報、禁止,不如積極教育-從衛福部一紙公文看性教育的必要 莊淑靜

【森小一千零一夜】
54 幾個片段,看進森小 朱台翔

【翻轉翻轉】
60 翻翻〈分享的力量〉 林二啼

【老師的樣子】
66 小文老師(二) 史英

【死刑存廢論壇】
70 雖然沒有權力,但是可以堅持到底-從「足利事件」看律師的角色與責任 王信仁

【看見障礙】
76 不讓我開帳戶,竟是在保障我的權益? 李秉宏

【看時事,認識台灣美術】
80 戒嚴文創,或台灣「文化政策」的起源 陳譽仁

【特寫】
88 【凝視瑪莉娜】(The Artist is Present)-一場魅惑而無所畏懼的行為藝術 林倩

【台灣媽媽.猶太生活】31
94 以色列的出版保護政策 吳維寧

【遜媽咪交換日記】
98 廁所裡的兒童 林蔚昀、諶淑婷

【每月書訊】
104 讓車輪停下 林柏儀

【每月影訊】
108 不一樣的星期天 沈威廷

【人本頻道】
111 人本之友捐款單
112 人本出版品訂購單
113 活動看板
118 捐款名單
119 讀者回函
120 版權頁

看更多
收起來

315目錄

【人本論壇】
2 「開路搭橋和「繞過去走」 史英

【特別企畫〕
8 老師的樣子 編輯部
10 台東女中周威同老師:公民課就是要實踐啊,不然要幹嘛? 李昀修
14 成淵高中羅逸楓老師:揹著吉他上街頭 李昀修
18 中一中許全義老師:曾經的大中國主義者,如今的弱勢關懷者 王士誠
22 嶺東高中陳燕琪老師:學歷史,設身處地思考人的樣子 王士誠
26 板橋高中黃惠貞老師:反威權,從國會殿堂到教育殿堂 曾慶怡

【讀經典,談時事】
30 悲傷而充滿希望的偉大冒險-《彼得潘》與反課綱的年輕人們 梁家瑜

【專題】
34 監察院說不違法? 許玉秀

【重返申訴案現場】
42 偏差 林郁璇

【一花一天堂】
46 不只活過第一年 黃俐雅

【解放父母】
48 好好說,比較有效 鄭禎樺

【性別教育】
50 與其通報、禁止,不如積極教育-從衛福部一紙公文看性教育的必要 莊淑靜

【森小一千零一夜】
54 幾個片段,看進森小 朱台翔

【翻轉翻轉】
60 翻翻〈分享的力量〉 林二啼

【老師的樣子】
66 小文老師(二) 史英

【死刑存廢論壇】
70 雖然沒有權力,但是可以堅持到底-從「足利事件」看律師的角色與責任 王信仁

【看見障礙】
76 不讓我開帳戶,竟是在保障我的權益? 李秉宏

【看時事,認識台灣美術】
80 戒嚴文創,或台灣「文化政策」的起源 陳譽仁

【特寫】
88 【凝視瑪莉娜】(The Artist is Present)-一場魅惑而無所畏懼的行為藝術 林倩

【台灣媽媽.猶太生活】31
94 以色列的出版保護政策 吳維寧

【遜媽咪交換日記】
98 廁所裡的兒童 林蔚昀、諶淑婷

【每月書訊】
104 讓車輪停下 林柏儀

【每月影訊】
108 不一樣的星期天 沈威廷

【人本頻道】
111 人本之友捐款單
112 人本出版品訂購單
113 活動看板
118 捐款名單
119 讀者回函
120 版權頁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