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為20多種語言的科普經典
2013亞馬遜年度選書
痠、痛、胖、病,都是演化惹的禍
文明帶來長壽,代價卻是大病小病纏身
哈佛明星級教授,顛覆我們對健康的認識
沒有人比李伯曼更瞭解人類的身體。
——《天生就會跑》作者麥杜格( Christopher McDougall)
專文推薦 林秀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我們的身體裡寫著一個演化的故事,是理解現代疾病的關鍵
為什麼我們容易發胖,晚上睡不好,久坐會背痛,還有近視、蛀牙……?又為什麼我們會有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
李伯曼提出「不良演化」的概念,他認為人類身體無法適應新文明環境,所以罹患各種現代疾病。這些症狀可以獲得舒緩,疾病也可獲得控制,卻仍舊威脅我們的健康。為了舒緩「不良演化」帶來的危機,李伯曼致力於將他研究人類演化的知識,應用在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環境。
本書結合考古學、解剖學、生物生理學和實驗生物力學等研究,帶領我們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揭示過去六百萬年的歲月裡,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演化的。而遺留在我們身體的「狩獵採集者」,又是如何受困在人類文明的環境。
推薦序 一場人類演化之旅 林秀嫚
前言
1 人類演化是為了適應什麼?
天擇如何進行?/棘手的演化適應概念/人類演化史為什麼很重要?/演化對人類的現在和未來一樣重要
Part I 猿猴與人類
2 直立的猿猴:我們如何變成雙足動物
演化中失落的環節/誰是最早的人族?/最早的人族,請問你能夠站起來嗎?/飲食差異/為什麼要雙足行走?/雙足行走為何重要
3 一切取決於晚餐:南方古猿如何幫我們戒掉水果
南方古猿露西/最早的垃圾食物/阿嬤,妳的牙齒可真大!/步履維艱找塊莖/你體內的南方古猿
4 最早的狩獵採集者:人屬如何演化出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誰是最早的人族?/直立人晚餐吃什麼?/長途跋涉/演化出天生就會跑的身體/用工具幹活/腦肚之爭
5 冰河時期的能量:我們如何演化出超級大腦,以及又大又胖且成長緩慢的身體
就算是冰河時期,也要吃飽再上路/冰河時期的古人類/我們的尼安德塔親戚/超級大腦/逐步緩慢成長/胖嘟嘟的身體/能量從何處來?/能量轉折點:佛羅勒斯島上的哈比人/古早人類怎麼了?
6 彬彬有禮的物種:人類如何靠手腦並用征服世界
誰是最早的智人?/現代人類身上,有哪些「現代」元素?/現代人類的頭腦比較優秀嗎?/鬥嘴鼓之術/文化演化的路途/現代人類手腦並用的勝果
Part II農業與工業革命
7 進步、失調和不良演化:史前時代的身體生活在現代之利弊
我們又是怎麼持續演化的?/醫學需要一劑演化針/演化失調帶來的病症/不良演化的惡性循環
8 文明的失樂園?農業帶來的禁果和農民的墮落
最早的農民/農耕傳播的原因與方式/農業飲食:憂喜參半的恩典/農業勞動力/人口、病蟲害與疫疾/農業究竟值不值得?/人類從事農耕後的失調與演化
9 現代人來了:工業時代健康的兩難矛盾
何謂工業革命?/工業化的體能活動/工業化飲食/工業化的醫藥與衛生/工業化的睡眠/好消息:更高、更長壽、更健康的人體/壞消息:更多失調導致更多慢性疾病/流行病的轉變,是否就是進步的代價?
Part III 現在與未來
10 富足的惡性循環:為什麼過多的能量導致我們生病?
人體如何儲存、使用並轉換能量/人體為什麼極易增重/我們如何又為何變得更胖?/可預防的駭人病症:第二型糖尿病/沉默的發炎殺手:心血管疾病/又稱修女病的世紀絕症:生殖組織癌症/ 富足的危機
11 閒置即廢棄:為什麼一旦我們不使用它,它就消失了?
成長必須伴隨壓力/骨骼需要足量(但非過量)的壓力/骨質疏鬆/一點都不智慧的智齒/一點灰塵無傷大雅/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
12 革新和舒適潛藏的危險:日常生活的新發明,為何會傷害我們?
鞋子的理性與感性/眼鏡是否為必要之惡/取來舒適的椅子/舒適之外
13 較適者生存:演化邏輯能否為人體打造更好的未來?
方法一:讓天擇解決問題/方法二:投資生物醫學研究與治療方式/方法三:教育與賦予能力/方法四:改變環境/結語:回到未來
asnd
推薦序 一場人類演化之旅 林秀嫚
前言
1 人類演化是為了適應什麼?
天擇如何進行?/棘手的演化適應概念/人類演化史為什麼很重要?/演化對人類的現在和未來一樣重要
Part I 猿猴與人類
2 直立的猿猴:我們如何變成雙足動物
演化中失落的環節/誰是最早的人族?/最早的人族,請問你能夠站起來嗎?/飲食差異/為什麼要雙足行走?/雙足行走為何重要
3 一切取決於晚餐:南方古猿如何幫我們戒掉水果
南方古猿露西/最早的垃圾食物/阿嬤,妳的牙齒可真大!/步履維艱找塊莖/你體內的南方古猿
4 最早的狩獵採集者:人屬如何演化出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誰是最早的人族?/直立人晚餐吃什麼?/長途跋涉/演化出天生就會跑的身體/用工具幹活/腦肚之爭
5 冰河時期的能量:我們如何演化出超級大腦,以及又大又胖且成長緩慢的身體
就算是冰河時期,也要吃飽再上路/冰河時期的古人類/我們的尼安德塔親戚/超級大腦/逐步緩慢成長/胖嘟嘟的身體/能量從何處來?/能量轉折點:佛羅勒斯島上的哈比人/古早人類怎麼了?
6 彬彬有禮的物種:人類如何靠手腦並用征服世界
誰是最早的智人?/現代人類身上,有哪些「現代」元素?/現代人類的頭腦比較優秀嗎?/鬥嘴鼓之術/文化演化的路途/現代人類手腦並用的勝果
Part II農業與工業革命
7 進步、失調和不良演化:史前時代的身體生活在現代之利弊
我們又是怎麼持續演化的?/醫學需要一劑演化針/演化失調帶來的病症/不良演化的惡性循環
8 文明的失樂園?農業帶來的禁果和農民的墮落
最早的農民/農耕傳播的原因與方式/農業飲食:憂喜參半的恩典/農業勞動力/人口、病蟲害與疫疾/農業究竟值不值得?/人類從事農耕後的失調與演化
9 現代人來了:工業時代健康的兩難矛盾
何謂工業革命?/工業化的體能活動/工業化飲食/工業化的醫藥與衛生/工業化的睡眠/好消息:更高、更長壽、更健康的人體/壞消息:更多失調導致更多慢性疾病/流行病的轉變,是否就是進步的代價?
Part III 現在與未來
10 富足的惡性循環:為什麼過多的能量導致我們生病?
人體如何儲存、使用並轉換能量/人體為什麼極易增重/我們如何又為何變得更胖?/可預防的駭人病症:第二型糖尿病/沉默的發炎殺手:心血管疾病/又稱修女病的世紀絕症:生殖組織癌症/ 富足的危機
11 閒置即廢棄:為什麼一旦我們不使用它,它就消失了?
成長必須伴隨壓力/骨骼需要足量(但非過量)的壓力/骨質疏鬆/一點都不智慧的智齒/一點灰塵無傷大雅/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
12 革新和舒適潛藏的危險:日常生活的新發明,為何會傷害我們?
鞋子的理性與感性/眼鏡是否為必要之惡/取來舒適的椅子/舒適之外
13 較適者生存:演化邏輯能否為人體打造更好的未來?
方法一:讓天擇解決問題/方法二:投資生物醫學研究與治療方式/方法三:教育與賦予能力/方法四:改變環境/結語:回到未來
推薦序 一場人類演化之旅 林秀嫚
前言
1 人類演化是為了適應什麼?
天擇如何進行?/棘手的演化適應概念/人類演化史為什麼很重要?/演化對人類的現在和未來一樣重要
Part I 猿猴與人類
2 直立的猿猴:我們如何變成雙足動物
演化中失落的環節/誰是最早的人族?/最早的人族,請問你能夠站起來嗎?/飲食差異/為什麼要雙足行走?/雙足行走為何重要
3 一切取決於晚餐:南方古猿如何幫我們戒掉水果
南方古猿露西/最早的垃圾食物/阿嬤,妳的牙齒可真大!/步履維艱找塊莖/你體內的南方古猿
4 最早的狩獵採集者:人屬如何演化出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誰是最早的人族?/直立人晚餐吃什麼?/長途跋涉/演化出天生就會跑的身體/用工具幹活/腦肚之爭
5 冰河時期的能量:我們如何演化出超級大腦,以及又大又胖且成長緩慢的身體
就算是冰河時期,也要吃飽再上路/冰河時期的古人類/我們的尼安德塔親戚/超級大腦/逐步緩慢成長/胖嘟嘟的身體/能量從何處來?/能量轉折點:佛羅勒斯島上的哈比人/古早人類怎麼了?
6 彬彬有禮的物種:人類如何靠手腦並用征服世界
誰是最早的智人?/現代人類身上,有哪些「現代」元素?/現代人類的頭腦比較優秀嗎?/鬥嘴鼓之術/文化演化的路途/現代人類手腦並用的勝果
Part II農業與工業革命
7 進步、失調和不良演化:史前時代的身體生活在現代之利弊
我們又是怎麼持續演化的?/醫學需要一劑演化針/演化失調帶來的病症/不良演化的惡性循環
8 文明的失樂園?農業帶來的禁果和農民的墮落
最早的農民/農耕傳播的原因與方式/農業飲食:憂喜參半的恩典/農業勞動力/人口、病蟲害與疫疾/農業究竟值不值得?/人類從事農耕後的失調與演化
9 現代人來了:工業時代健康的兩難矛盾
何謂工業革命?/工業化的體能活動/工業化飲食/工業化的醫藥與衛生/工業化的睡眠/好消息:更高、更長壽、更健康的人體/壞消息:更多失調導致更多慢性疾病/流行病的轉變,是否就是進步的代價?
Part III 現在與未來
10 富足的惡性循環:為什麼過多的能量導致我們生病?
人體如何儲存、使用並轉換能量/人體為什麼極易增重/我們如何又為何變得更胖?/可預防的駭人病症:第二型糖尿病/沉默的發炎殺手:心血管疾病/又稱修女病的世紀絕症:生殖組織癌症/ 富足的危機
11 閒置即廢棄:為什麼一旦我們不使用它,它就消失了?
成長必須伴隨壓力/骨骼需要足量(但非過量)的壓力/骨質疏鬆/一點都不智慧的智齒/一點灰塵無傷大雅/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
12 革新和舒適潛藏的危險:日常生活的新發明,為何會傷害我們?
鞋子的理性與感性/眼鏡是否為必要之惡/取來舒適的椅子/舒適之外
13 較適者生存:演化邏輯能否為人體打造更好的未來?
方法一:讓天擇解決問題/方法二:投資生物醫學研究與治療方式/方法三:教育與賦予能力/方法四:改變環境/結語:回到未來
丹尼爾‧李伯曼 Daniele E. Lieberman
哈佛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主持哈佛骨骼生物學實驗室。
李伯曼的研究主題為人體如何及為何如此,以及人類的演化史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二〇〇九年,鼓勵「乍看好笑、其實引人深思的科學研究」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將物理學獎頒給李伯曼關於「孕婦為何不會跌倒」的研究。該研究的正式名稱為《胎兒負載和雙足行走人族的腰椎前凸演化》,在本書第二章中有詳細介紹。
他在哈佛開設赤足跑步研究團隊,其研究成果備受各界關注;他在YouTube的赤足跑步原理影片,更突破140萬點閱人次。他熱愛馬拉松,通常赤足參賽,為他贏得赤足教授的稱號。
譯者簡介
郭騰傑
成功大學外文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英文系碩士畢業,專職荷文與英文翻譯,現為荷蘭跨聯翻譯公司執行合夥人。對荷蘭文學有深刻研究,並定時發表評論荷蘭社會與文學的文章。對運動有熱忱,相信運動能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