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給大人的情感宣言:我們都想從一而終,但是也得饒過自己

  給大人的情感宣言:我們都想從一而終,但是也得饒過自己   失戀低潮只是短暫的當舖抵押,早早出清混亂,緩口氣就可以贖回元神。不是「別人不愛我了」,而是「我終於有權利重新愛人了」。暖心作家高愛倫全新著作《誰都希望從一而終,但是也得饒過自己》,和你一起笑看生活裡的高低起伏,如今歲月正好,放過別人,饒過自己。 如果他移情別戀了,那麽,他就只是「移」「情」「別」「戀」而已;萬一不幸遭遇到,就當自己珍藏的寶貝碰碎了,可以談賠償,也可以放他一馬,就是不要用「這是背叛」來審判別人與折磨自己。 一扯上背叛二字,先是會出現心有千千結的恨意綿綿,再來就是氾濫千刀萬里追的復仇心態,這並不是電視劇裡才有的劇情,這是人性當中的情感本能。 用制裁方式討伐別人的犯錯或傷害,不可能恢復自己毫髮不傷。 遠離火場,真的只能自己調養,真的只能選擇忘了吧! 相愛,不需要理由,所有感覺的眞實性,其實都是當事人的「以為」「認為」;那樣的人間美好,不是對方當眞完美,而是你覺得也意外對方怎麼會這麼完美。 不愛,有千千萬萬個原因,永遠不要問對方為何變心;因為當他需要做解釋的時候,他會被自己良心逼迫,說出一些沒有良心的脫罪之詞,那些「編造」「胡謅」,加倍傷人。 分手,只是關係的切割,一個向左轉,一個向右轉,就算地球是圓的,盡量不再相遇,就算朋友圈還會重疊,彼此也要巧妙迴避尷尬。 並不是很多人都應了宗教難以置信的祝福──「直到死亡把你們分開」才失去對方。當不再心心相印時,你就要有勇氣覺醒:站在面前的愛人,就只是一個曾經認識的人而已,只是最初的陌生,充滿神祕吸引力,而眼前的陌生,則可能只剩步步為營的危機意識。   從「被」選擇到自己選   我有三個年輕貌美女朋友,各自從婚姻裡打包一個兒子後成了單親媽媽。她們從來不憎恨婚姻,也從含辛茹苦回到悠然自在,現在,兒子們都自立了,她們還是一臉靑春猶在的美麗;身材沒變,臉龐含笑,生活知識夠用,消遣娛樂自理,從挫折裡篩選足夠的自律,懂得手裡握著一點積蓄就是最大的自由,不必神經緊張的過日子,對幸福沒有期待與等待,也沒有懷疑或鄙夷。 像她們這樣的極品女子,並不信仰「不婚不生,快樂一生」,因為她們眞的體會過有得有喜,有失有悲,她們當然不會希望讓過去重來一回,她們也還在相信柳暗花明,願意在適合的時間與適合的對象,換個方式再來一次。 女性年輕時,很能配合婚姻,也時時願為愛情低頭委身,那是生命中最珍貴的一段單純,但是身邊有一個管不住自己的男人,有意無意就把婚姻攪出一攤渾水。 有能力從泥漿裡浮出水面的女子,雖然可能因為還要攜家帶眷看似麻煩,事實上,她們已徹底從被選擇的角色,掌握選擇權的自信實力。 她養大了孩子,養活了自己,坐四望五的黃金年歲,一眼就能看透男人的居心不良還是誠懇無虛,那想玩假鳳虛凰的,那想演遊龍戲鳳的,她不奉陪也不奉承,因為她再也回不到十七八歲的傻里傻氣,而這樣的聰明若再度動心動情,已經是璞玉升等翡翠。 面對失敗的婚姻與錯誤的愛情,不管是騙了身還是騙了心,沒有關係,她依然可以稱得上玉潔冰淸。 誰不希望從一而終?但是也得先饒過自己呀!弱女子為什麼不能有強勢霸氣的自我意識?我們又不是阿飄,做人怎麼會不摔跤? 女人們,放心,我們斷然不會因為讀懂浮士德或曾經徘徊在地獄,就被標籤為魔鬼。   ▍ 本文節錄自 凱拉.莎欣《陰影探索 我的療癒日記:修復內在創傷、釋放潛能、解開人際糾結,全球百萬人天天實踐的自我對話練習》
財經企管

把經營麵攤當作高階主管面試考題,稻盛和夫在「夜間烏龍麵攤」看見經營的精髓

  把經營麵攤當作高階主管面試考題,稻盛和夫在「夜間烏龍麵攤」看見經營的精髓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世最後一本親自參與編纂的著作──《稻盛和夫 經營12條》,書中整理了他畢生的經營理念和原理原則,簡化成12條簡明的經營要義,並輔以過去演講精華,直接為管理者最常遇到的複雜問題,提出最一針見血的解答。   我曾想過要將「夜間烏龍麵攤的經營」,作為錄用京瓷高階管理者的考題,因為我認為這些人必須了解做生意的本質。   我打算給這些高階管理候選人足夠的資金,來購買烏龍麵攤的設備,並讓他們試著經營,幾個月後再看他們能回收多少資金,以此作為誰能從競爭勝出的指標。為什麼我會考慮這麼做?因為我認為烏龍麵攤的經營,包含了所有經營的精髓。   例如,你端出的這碗烏龍麵,它的湯汁該用什麼來做?該怎麼去做?它的麵條要用機器製作?還是用手工製作?然後,身為配料的魚板,要切多厚?要放幾片?葱又要從哪裡進貨?諸如此類的問題,衍生出許多選項,這些選項又直接影響到成本。換句話說,同樣一碗烏龍麵,也有千差萬別的可能,隨著經營者的不同,烏龍麵的成本結構也會截然不同。   此外,還有開業地點的問題,像是攤位要設置在哪個地區、要何時營業等。是要設置在繁華地區以瞄準酒後想吃麵的客人?還是要設置在校園學區以年輕人為目標對象?一個人的經營策略與邏輯,在如何去做這些選擇上展露無遺。   然後,當你決定了所有開業要素,「價格應該定在哪」自然就會有答案。在校園學區開業的人,會試圖壓低價格,以薄利多銷的方式盡量賣出更多碗烏龍麵。而在繁華鬧區開業的人,則會試著製作出雖然高價但卻美味、高級感十足的烏龍麵,就算賣出的數量不多,也能獲利。   換句話說,烏龍麵攤的小本經營裡,濃縮了所有經營相關的要素,並且光從定價這一點,就能看出老闆是不是擁有經營才能。所以我才會想把烏龍麵攤的開業模擬,當作錄用高階管理者的門檻。雖然實際上並未實施,但我堅信——定價足以左右經營的成敗。   精準拿捏顧客樂於掏錢的「最高價格」     大家在制定產品價格時,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心態。是要降低價格,雖然少賺一些,但可以擴大銷售量?還是要提高價格,即使銷售量少,但能賺取更高的利潤?價格設定有無數種可能,每一種都反映著經營者的思想。   然而,當我們設定好價格,去預測這個價格能夠賣出多少量以及能夠獲得多少利潤,其實非常困難。如果價格過高,產品可能會賣不出去;反之,即使產品大賣,也可能因為價格過低而導致利潤不足。換言之,價格制定上的些微誤差,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   制定價格前,必須先正確評估產品的價值,然後再去找出,能讓利潤乘以銷售量的乘積達到最大值的產品價格。而這個產品價格,也必須是客戶樂於掏錢購買的「最高價格」。   去找出這個能滿足多方條件的價格,不是業務部長或業務代表的責任,而是經營者。制定價格時,必須要有這個觀念才行。   定價與進貨、成本控制互相連動     然而,即便用這個價格進行銷售,也不能保證就一切順利。很多時候,以客戶能接受的最高價格去銷售,還是無法獲利。所以重點在於,定了這個價格之後,如何從中獲利。   如果單純因為產品定價太低而拿到訂單,那只會苦了製造部門,讓他們即使忙到焦頭爛額,公司也賺不到多少錢。所以,業務部門必須盡可能提高價格去進行銷售。不過,定了這個價格後,能不能從中獲利,責任還是落到製造部門頭上。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製造商都奉行著成本主義,以「成本加利潤」來決定售價。然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售價通常已被市場決定,如果用成本加利潤的價格進行銷售,產品往往很難賣得動。但如果降低售價進行銷售,利潤又會被吃掉,讓公司立刻陷入虧損。   我一再告訴技術人員,「你們或許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就是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但絕對不只如此。想辦法去降低成本,也是優秀的技術人員的職責」,然後積極地督促他們去降低成本。   用深思熟慮後制定的價格來實現最大利潤,需要「經營努力」。制定價格時,必須把原物料的成本是多少、人事成本又花了多少,諸如此類的既有觀念和常識通通拋在腦後。必須換個新思維去想,如何在滿足規格、品質等所有被賦予的條件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以最低的成本製造出產品。   重要的是,要理解「定價、進貨和成本控制必須相互連動」的道理。定價絕不是獨立存在的。定出了這種價格後,進貨採購和成本控制也要站出來共同承擔。換句話說,在制定價格的那一瞬間,腦中必須考慮到如何採購、如何降低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考慮,才能制定價格。這也是為什麼「定價應由高層經營者負責」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認為定價直接反映了經營者的個性。軟弱的經營者,會在激烈競爭時打出低價策略,雖然贏了競爭,卻很難因此獲利。而強勢的經營者,會嘗試維持原來的高價,可能讓產品完全賣不出去。在定價時,必須考慮到經營者的個性,並把「如何想辦法降低成本、產生利潤」的想法刻在腦中。   「定價即經營」,制定價格是經營者的職責。我希望大家能充分理解定價反映了經營者的個性,並朝著把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的目標邁進。   ▍ 本文節錄自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 經營12條:管理者應貫徹的會計原則、人才養成與組織管理》
財經企管

小資女也可以靠存股鹹魚翻身!

  產業龍頭 也藏有地雷股   我喜歡鼓勵剛開始學投資的新手,自我訓練獨立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那麼,如果要從「產業」的角度出發,如何選出好股票?我的「艾蜜莉觀察名單」篩選方式,是從台灣50 指數成分股、中型100 指數成分股選出150 檔股票,作為選股的大池子,再從裡面選出業界前3名的產業龍頭。 大型產業龍頭的財報數據,很多是連續10年、20年都賺錢;相對的,小型產業的龍頭公司財報數字,容易上下起伏較大。此外,新創公司通常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這類公司不是不能投資,但因為超過我的能力圈,所以我不碰。   產業屬性不同 好公司不一定要買   總結來說,我比較不喜歡的股票包括5 大類型:景氣循環股、四大慘業、國外公司(KY 股、TDR)、新創產業(如生技、機器人)、營建股。   景氣循環股 無法年年賺錢   航空股或是航運股,都屬於景氣循環股。我選股的標準,第一要求是「年年賺錢」、「年年發股息」的公司,而景氣循環股光是沒有「年年賺錢」這個條件,就不會是我青睞的股票,更別說大型景氣循環股的循環如果是10 年一輪的話,當然不會是我持有的股票。   四大慘業國際競爭力不足   「四大慘業」指的是DRAM、面板、太陽能、LED 產業相關股票。巴菲特有一句話說:「如果可以跨過1 呎高的樹叢,就不要去跳過5 呎高的叢林。」意思是──事情挑簡單的做、量力而為。當然有些人會帶著「沙坑裡藏有金幣」的挖寶想法,想說:「或許『四大慘業』裡會有好公司。」我想也許會有,但何苦執著在困難的產業挖寶? 這4 個產業最賺錢的公司都是外國公司,而非台灣公司,也就是說,即使相關企業在台灣已經屬於這4 個產業的龍頭公司,但在世界的表現並不是特別好, 尤其台灣面板廠彼此廝殺嚴重、利潤很低,不少公司處於虧錢狀況。   KY 股和TDR 風險高   KY 股是指在其他國家註冊登記的企業,選擇台灣作為第一次上市公開募資的地點,這類公司在名稱後面都會加上KY 兩個字母。 另外,DR 是Depositary Receipts 的縮寫,意思是信託憑證,意指在外國是上市櫃企業,但是在台灣再發行「憑證」,持有憑證就等於持有一定比率的股票。例如台積電(2330)是台灣的上市公司,屬於第一上市,台積電ADR 則是在美國發行的憑證,屬於第二上市;而在台灣發行憑證的公司,亦可稱為TDR,股票代號是91 開頭。 這2 種股票很容易讓人踩雷,尤其是TDR,幾乎是每4 ~5支股票就會有1支下市,所以我覺得買這類型股票,就很像走在地雷區。 另外,我不選擇營建股的理由和航運股一樣,它也屬於大型景氣循環股,而新創產業(如生技、機器人)不在我能力圈內,我同樣敬而遠之。   不懂景氣週期 不小心就套10年   我想進一步說明,為什麼我選擇避開景氣循環股?在艾蜜莉觀察名單中,很多企業只要股價跌到便宜價以下,若我判斷企業未來可以維持正常營運,不會變成壞股票,通常我都會勇敢買進!但是,有一種股票,如果你現在買進,之後可能會跌10 年,它不是地雷股,它是景氣循環股! 此外,景氣週期還有分擴張期、趨緩期、衰退期、復甦期,如果你沒有特別研究,根本無法判別景氣正處於哪一個階段,萬一只看到便宜價就進場,你不會想到低價還有更低價、高價還有更高價。所以,除非你本來就有研究,不然我一般不建議買進。   ▍ 本文節錄自 艾蜜莉《艾蜜莉存股術2.0:月薪2.5萬起步 滾到5千萬財富》
文學小說

【書評】《自轉公轉》:幸福的不可算計,是命運的溫柔提醒

  文/林子   《自轉公轉》:幸福的不可算計,是命運的溫柔提醒   遙望一生,我們心中都懷著對幸福的渴望,戒慎恐懼地衡量著愛情、工作、家庭等生活中的每個面向,希冀以分毫不差的腳步,走向沒有差錯的幸福。然而,這條通往幸福的道路卻總是被暴雨洗刷,我們似乎只能在泥沼中奮力前行,滿心疲憊。 這本小說以緩慢的節奏,聚焦在生活瑣碎與心情轉變上。作者山本文緒曾在2011年以短篇集獲得直木獎,後來因憂鬱症而中斷創作,這本書是她在2021年因癌症逝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母親病倒後,32歲的小都從東京返回茨城縣老家,在當地商場打工。她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感到疲憊不堪,同時受母親身體狀況的限制,在迷茫之際,遇上在壽司店打工的貫一。然而,收入不穩定且有前科的貫一在吸引她的同時,卻讓她有些不安。小都的生活,似乎就在這樣的混亂中,停滯不前。   生活不一定光鮮亮麗,也可能焦灼不安   每個人對幸福的想像,總是被社會的期望所左右,期望著優越的成績、穩定的工作、體面的伴侶和聰明的後代。社會告訴我們,只需按照這條正確的路線走,就能抵達命運為我們準備好的美好未來。於是人們如小都一般,在追求幸福與對現實妥協中不斷掙扎,生怕稍一踏錯,就會錯過幸福。小都喜愛服飾店的工作,卻衡量著工作上的得失;男友貫一溫柔坦率,小都卻掂量其不足的學歷。她的言行看似自私、懶散、苛刻且舉棋不定,實則是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內心深處焦慮的映照。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為追求與他人同等的成就,而不斷在他人的評價中反省自己,同時反過來挑剔他人的缺失;輕易因三言兩語改變生活的方式,前一天才清空衣櫃,後一日又購入大量衣物。我們對幸福的單一想像,讓我們逐漸沉淪。   即使規劃了每一件事情,生活也不一定如我所願   小都媽媽的故事則是另一種樣貌。她按照社會的期望生活,嫁給一個有些大男子主義的丈夫,順從的相夫教子,信奉著「變老是拿青春換取日後的安穩」,幸福看似近在咫尺。然而,丈夫在最後關頭罹癌倒下。面對難以負荷的房貸與醫療費用,她驚覺人生永遠無法預測。我們都曾聽說過相似的、被大眾稱之為「悲劇」的人生故事。寒窗苦讀,終於考上夢想的科系,看似即將飛黃騰達的大學生因車禍而癱瘓一生;晝夜工作,即將還清貸款的前夕,房舍被祝融毀於一旦。生活是一攤泥沼,辛苦鋪好的道路隨時會被暴雨沖刷,泥漿彈射而上,濺灑在我們臉上,嘲笑我們過去的努力。若生命如此無可預測,我們戒慎恐懼的生活,有什麼用呢?   放下執著,讓靈魂不再恐懼   生命的無可預測,不是命運的殘忍,而是溫柔的提醒。小都在書末的體悟有如醍醐灌頂,「沒有命中注定這回事,不就意味著沒有正確答案嗎?沒有正確答案,也就沒有錯誤,換句話說,也沒有失敗。」是的,生命變幻無常,幸福也因此呈現千姿百態。就算摔到了又如何?躺在地上,向夜空望去,還有滿天星斗閃爍。迷失在樹林中又如何?樹蔭下,還有野花盛開。地球日夜不同的自轉公轉,每一刻都是嶄新的軌道。我們無須為單一幸福而汲汲營營,也不必為路上的顛簸而徬徨無措。讓我們放下過度理想化的追求,從容地面對現實生活。   筆者簡介 林子 我以文字為食,春夏秋冬皆如此。   樂寫團隊 樂寫是什麼? 樂寫是一種態度。樂寫是熱愛創作,樂於分享。樂寫是編織文字,傳遞體驗。樂寫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寫萬言書。樂寫是遊戲化學習。樂寫是看得見進步。 我們是樂寫團隊,您寫作路上的同伴、導師與朋友。 樂寫官網:https://cowrite30.com/   ▍ 本文節錄自  山本文緒《自轉公轉 【直木獎得主山本文緒三大獎最後遺作;新海誠、林真理子、村山由佳等名家感動推薦!】》
心理健康

心腹大患

  【如果你結婚是為了擁有靈魂伴侶,那你是想多了。】   讓一個男人認真探討婚姻是很難的,從心理角度分析,男性一般不太願意在無解的事情上付出太多精力。女人就不一樣了,這就是為什麼一說起婚姻,女人總有一肚子話,男人總是稍稍露出苦笑。 / 有一次,老公參加了場同學聚會,回來後若有所思,竟要跟我探討婚姻。這可是稀罕事,已婚男人一向擅長探討汽油和利率的漲跌或各國發生了什麼政治事件,但這次不同,他看起來好像突然長大了。 他說他們的同學會是當年幾個關係好的大學同學每年定期的小聚,從一開始的十個光棍聚會,到後來大家說好有了老婆也要帶來,女朋友不算,必須是已經登記的。逐漸地,桌上男女比例開始持平。聚會最熱鬧的幾年,兩大桌都快坐不下了。再後來,有的說家裡的小孩沒人帶,於是他們還帶了孩子。再後來,帶老婆孩子來的越來越少。直到昨天聚會,你猜怎麼著? 又成了十個光棍的聚會。 他們吃飯的時候還特意聊起這事了,怎麼就如此統一地,像是約好的一樣,大家都不帶家屬了呢?後來他們總結出,也不是不想帶,是太太們沒太大興趣來了,而且她們之間早已形成了小團體,更喜歡女人之間的聚會聊天,呵,多少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 不過也好,老夫老妻一起參加聚會,已經到了幾近尷尬的程度,在家都沒什麼話可聊,一起出門時還要裝作互相是對方的知己,好朋友之間再這麼演沒必要。據說同學中有一對夫妻,有次在聚會飯桌上就吵了起來,原因是男的在推杯換盞之後跟兄弟們講述了自己打算裸辭的心路歷程,而他的老婆居然是第一次聽到老公講這事,兩人開始爭辯起來,最後吵到拍桌而去。 唉,本是夫妻間的事,在家都沒溝通,在外人面前才冷不防地瞭解到對方動向,對於中年夫妻來說,這好像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這位現場暴烈的中年男人還跟我老公說:「老三(因為他在寢室排行第三),你們夫妻性格都好,肯定不記仇吧?平時也能經常說說笑笑,不像我們,兩口子脾氣不對盤,動不動就像乾柴烈火,不是那種乾柴烈火,是一點就著、易爆炸的乾柴烈火。」 我老公說:「我們夫妻倆是表演型人設立成功了,我們在家不也乾柴烈火,一點就著嗎?」也不知道那種無話不說是從什麼時候消失的,不過仔細想想,以前的無話不說也都是無聊的話,正事沒幾件,後來正事多了,孩子啊、工作啊、身體啊等等,正事一多反而不怎麼聊了。 他還聊起了他的一個男同事,據說在公司裡頗受女同事歡迎,新來的實習生妹子,不到三天已經請他幫著參謀買車了。他是真的受歡迎,看起來對女性溫柔體貼、知冷知熱、幽默,勁兒還特別大,一看就知道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極強,但他老婆跟他提離婚半年多了,他就拖著不離,原因是他找不到原因,只覺得他老婆沒事找事。 我老公對此百思不得其解,他捧著我新買的恐龍馬克杯,泡著八二年的板藍根,抿一口,說:「怎麼板藍根都比以前苦了?我還是想不通,他那麼受女人歡迎,怎麼還是照樣落得個被離婚的下場?女人的思路和男人的視角可能真是不一樣的,這有點像數學了,不懂就是不懂,怎麼講都不懂。你看啊,你們女人吐槽老公是直男,不懂女人,可結婚前你們也沒有在意這些啊,怎麼一結婚反而比談戀愛時要求還高。對你們的一些吐槽,說真的,我經常覺得很莫名,也很無聊。這些小事值得鑽進去想那麼多嗎?但結婚多年後我們這些男人也多少有點體會:重點不是值不值得,而是到底誰應該退一步。社會上有種聲音說『只要男人夠好,婚姻多數是幸福的』,這不就是說男人應該做那個在婚姻裡首先退一步的人嗎?從這個角度來說,倒不一定證明男人一定有錯,反而可以證明男人在婚姻裡更難,更需要犧牲自己啊!想當年,我們不也曾是彼此的心腹嘛,現在我們都淪落成什麼樣了。」 也許是板藍根度數到了,輕易不聊婚姻的男人,一旦聽他們聊起婚姻,就好像一個文學系教授聽一個幼升小的孩子認真地咬文嚼字一樣,又覺得好笑、幼稚,又不太忍心打斷。 其實說到我們曾是彼此的心腹,我沒覺得。說是心腹大患,還有那麼點意思。 / 這種問題我也被問到過,有次我參加活動,有位很年輕的讀者問我:「十三姊,你和姊夫平時相處也和文章裡一樣嗎?是不是在家裡也整天瘋瘋癲癲、嬉笑怒罵?」 你是不是也覺得這是個好問題?但是,整天瘋瘋癲癲、嬉笑怒罵難道正常嗎?設想一下,婚後十年的兩夫妻,如同校園戀人一般,世界無他物,眼中只有你,嘻嘻哈哈、纏纏綿綿,顧不上晚飯的菜還沒買,孩子的作業還沒打卡,即將到期的車險還沒落實,貓砂盆裡的屎還沒鏟。這不像騷動的愛情,像病友切磋武藝。 但這個問題有點不好回答。我說不是吧,怕她美好的幻影破碎崩塌。我說是吧,又怕說瞎話遭雷劈。我只能對她說:「哈哈哈哈哈哈,你小孩上幾年級了?」然後她立馬忘了剛才的話題,開始跟我談教育了。 一瞬間,話題從無解的酸腐上升到高尚的大格局,就像中年婦女把重心從老公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一樣猝不及防。 由此我又總結出一條人生哲學──對中年夫妻,大家不要問「你們在家歡樂嗎」、「你們每天都很恩愛嗎」這種類型的問題,請記住一個原則:大部分中年夫妻的婚姻其實差不多,呈現形式雖然可能多樣,但實質只有一種──還沒離。 這就是婚姻的張力與彈力,能屈能伸的夫妻關係才能持久,天天歡樂或天天不快樂都是一種病態。 / 據我所知,很多結婚多年後仍自稱「我和老公無話不說」的女性,主要原因就一個:她們的老公是「女性之友」,俗稱「會聊天」。 「無話不說」這事是要看運氣的,就像買彩票,你買到一張「女性之友」,恭喜你中獎了,如果買到的是「聊天殺手」,你就慢慢不想說話了。所以別以為「無話不說」是因為自己很善於溝通,其實你只是中獎了。 就這麼說吧,有的女人結婚了,比單身還寂寞。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女兒膝蓋疼了好久,她跟老公商量帶孩子去做個核磁檢查,她老公說:「沒必要,跟我打太極,多練練站樁就行了。」 已婚女性的溝通常態:溝通了個寂寞。然後她自己帶著孩子檢查、治療、做復健,全套下來自己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她又懶得去跟那個滿嘴都是太極的老公解釋這一切。 已婚女性解決溝通問題的方式:自己扛下了寂寞。 如果說各位結婚是為了擁有一個靈魂伴侶,那我負責任地告訴你,你想多了,大多數人結婚只是有了個肉體伴侶,而且過不了幾年,肉體就和靈魂一樣,有沒有伴侶都差不多…… 我和女性朋友一天說的話和產生的共鳴與互動,可以碾壓我和孩子他爹半年的量。幾乎可以下結論:我就靠和同性朋友聊天來維持語言能力。如果哪天把我和我老公放逐到孤島上,我會訓練出和海龜對話的能力。如果我們一起被流放到黑龍江的邊疆寧古塔,我可能會和寧古塔成為知己。不是我不想和他吐露心聲,而是綜合分析下來我發現:不吐露的CP值更高一些。 和那位打太極的先生一樣,我家雲配偶「一招斃命」的功力也不淺。我在聊天群組裡和媽媽們熱烈討論選校問題、高中考試政策、綜合評量方法、教育方針、十年大計。為孩子的培養之路尋找指路明燈之際,他說:「你別玩手機了,我襪子呢?」「玩手機」已經和「缺乏運動」一起戰勝了「多喝熱水」,成了直男標籤。 婚前你儂我儂尚且受不了一句「多喝熱水」,婚後穩定的兄弟情怎麼可能願意聽他的「玩手機」和「缺乏運動」呢?但更寂寞的是人家也不是真的關心你是否玩手機傷身體、缺乏運動不健康,久而久之你會總結出一個真理:比起關心我,配偶更關心國際局勢。 我跟配偶說,我們家燈有點暗該換換了,他跟我說了半天某國領導人;我說有一把椅子晃得厲害該修修了,他跟我講了一下大盤走勢;我跟他說我想靜靜,他開始在我耳邊循環提問「為什麼兒子最近寫作業寫到那麼晚」,中間還時不時穿插兩句「我襪子呢」…… 於是這就導致很多女人跟老公交流講究的是簡單、高效。說的話字數越少越好,時效性越短越好。所以,在當代婚姻中,大家更追求效率和安全。 大多數情況下,你若閉嘴,便是晴天。 / 古人云,夫妻當相敬如賓。我到現在才開始懂得古人的深意,他們的意思是:你倆反正也不怎麼熟了,何不把對方當成客人?其實古人是為了放過自己啊! 確實不怎麼熟,我老公有次看到我已經剪了三週的頭髮說:「咦,你頭髮怎麼了,是掉光了嗎?」呵呵,我沒生氣,更懶得解釋,我們這把年紀,甚至連吵架都懶得吵。你醞釀了幾個小時情緒,在心裡打了六遍腹稿,聲情並茂跟他吵四十分鐘,你會發現,你不過是吵了個寂寞而已。 就算吵架吵贏了,他也未必聽得懂,我勝之不武。更何況他會抓住你吵架時的語病、不分前鼻音後鼻音、有幾句話重複了三次以上等小問題來切入,但絕對不會想明白你吵架的中心思想和訴求是什麼。他彷彿是在向我證明:老公這種生物,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馬桶上。   ▍ 本文節錄自 格十三《老公這種生物,身體或靈魂總有一個在馬桶上》
財經企管

銷售關鍵五要素 掌握潛在客戶

  直線銷售說服系統的五個核心要素   這種系統的心臟是五個核心要素,直到今天,這些因素跟我第一天創造時的樣子完全相同,是整個系統的骨幹。 你可能已經猜到,我談過頭三個至為重要、叫做三個十分量表的要素: 1.潛在客戶必須喜愛你的產品。 2.潛在客戶必須信任你、跟你建立關係。 3.潛在客戶必須信任你們公司、跟你們公司建立關係。 基本上,你推著潛在客戶沿著直線前進時,你說的一切都應該經過特別設計,目的是要潛在客戶對三大要素中的至少一項,能夠提高確定性水準―終極目標是讓他們在所有十分量表上,盡量推進到接近十分的地方,這時你會要求他們下訂,希望完成交易。 雖然如此,這時你必須記住,這種過程不會突然發生。事實上,在絕大多數的銷售案中,你至少必須要求潛在客戶下訂兩、三次,潛在客戶才會點頭說好。 你結束主要的銷售說明時,就來到直線銷售上第一次要求潛在客戶下訂、並且等待他回答的地方,然後,銷售的後半部會從這裡開始,當潛在客戶對你丟出第一個反對理由,會激發這樣的時刻。另一方面,這個時刻是你在銷售過程中,知道是否可能完成垂手可得、潛在客戶就這樣點頭說好,讓你不必處理任何反對理由,就可以結束交易的完美時刻。 但是,前面我說過,這種垂手可得的交易很少、很罕見,潛在客戶通常都會丟給你至少一、兩個反對理由,而且通常會丟出三、四個反對理由。 潛在客戶需要高水準的確定性才會行動。 但是,無論如何,因為這些反對理由其實都是障眼法,目的是要掩飾不確定性,業務人員必須做好準備,不但要用能夠讓客戶滿意的方式答覆,還要從初步說明結束的地方開始,推動後續說明,目標是要進一步提高潛在客戶在三個十分量表上的確定性水準,終極目標則是要在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盡可能的把潛在客戶,推向「三個十分」的境界,這樣業務員可以得到完成交易的最大機會。我們用來達成這個目標的技巧叫做循環(looping)。 循環是處理反對理由的簡單策略,十分有效,可以讓業務員應付任何個別反對理由,當成進一步提高潛在客戶確定性水準的機會,然後無縫轉換到完成交易,卻不會破壞雙方的融洽關係。 從很多方面來說,循環的藝術是直線銷售說服系統(至少是後半部)所謂的「祕密醬汁」,因為循環藝術可以讓業務員逐步提高潛在客戶的確定性水準,而不是一下子突然提高。 換句話說,每一個反對理由都會創造動用循環技巧的機會;每一次循環都會進一步提高潛在客戶的確定性水準,而且每一次循環結束時,潛在客戶都會發現自己極為深入直線銷售程序中,極為接近交易的終點。 循環雖然是很簡單的程序,卻有一種特定的情境會一再出現,除非業務員做好準備,否則通常會暴怒發狂。 這種情境大都在你完成兩、三次循環後出現,這時,你已經把潛在客戶的確定性水準,提高到他們絕對確定之至、到了你可以從他們的聲調和言語中聽出來的程度。 簡單講,潛在客戶已經透過言語、聲調、甚至面對面接觸中的肢體語言,極為清楚地告訴你,他們在三個十分量表上都絕對確定;卻為了某些無法解釋的理由,仍然沒有購買。 這種情形其實有一個非常合乎邏輯的原因,跟影響每一次銷售過程的無形力量有關,還決定潛在客戶最後答應購買前,業務員必須引領潛在客戶多深入銷售過程中的程度;換句話說,這種情形代表潛在客戶說好前,整體確定性應該升到多高的水準? 總之,到了最後,並非所有的潛在客戶都生而平等,有些潛在客戶你很難對他銷售,有些潛在客戶很容易銷售,還有一些潛在客戶站在中間,既不難銷售,也不容易銷售。你深入了解真相後會發現,這些潛在買主會各不相同,原因在於他們對購買、對一般決策、對信任別人、尤其是信任向他們推銷東西的人,所抱持的個人信念的總和。 所有這些信念、加上形成這些信念的所有經驗加總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明確的「確定性門檻」,潛在客戶必須跨過這道門檻,買起東西來,才會覺得夠安心。 我們把這種確定性水準,稱為個人的「行動門檻」,這種門檻構成直線銷售說服系統的第四個核心要素。我們根據定義,說很容易銷售的人行動門檻較低,說很難銷售的人行動門檻很高。 這樣太好了,但是,這種觀念會變成至為重要的因素,攸關銷售成敗,原因起源於我的一項重大發現――潛在客戶的行動門檻具有可塑性,並非固定不變。事實證明,這項發現是讓幾乎沒有天生銷售能力的人,能夠像天生業務員一樣完成交易的關鍵。 說得實際一點,這種觀念的影響力十分驚人,因為如果你能夠降低別人的行動門檻,你就可以把最難銷售的人變成容易銷售的買家――這是我們在銷售過程後半部特別努力做的事情,我們也因此奠定了能夠跟任何人完成交易的基礎。 然而,你實際銷售時,會碰到一些特別難搞定的客戶。我說的是即使你已經盡量提高他們的確定性水準、降低他們的行動門檻,但是你再度要求他們下訂時,仍然不肯購買的人。 因此,為了對付這種超難搞定的死硬派,我們現在要動用直線銷售說服系統中的第五個核心要素:痛苦門檻。 你很清楚,到了最後,痛苦是所有動機因素中最有力的一種,能夠促使大家擺脫他們認定的痛苦來源,尋找他們認為可以化解痛苦的東西。基本上,痛苦會讓人產生急迫性,急迫性卻是搞定這種比較難以完成交易的靈丹妙藥。 因此,對你來說,花時間準確發掘潛在客戶有什麼痛苦、了解痛苦從何而來,是絕對重要的事情。一旦你掌握了這種資訊,你就可以把你的產品定位為能夠解除他們痛苦的良方,然後用口頭描述他們的未來狀況,顯示他們利用你的產品後,感覺會好多了,因為你的產品會消除他們的所有痛苦,讓他們再度覺得歡愉喜樂。 此外,如果我們把這個有力的動機因素,留到最後才動用,我們就可以進行最後衝刺,創造剛好夠用的痛苦,指引需要我們的產品、又能從中得到真正好處的潛在客戶,穿越行動門檻,下定決心購買。 因此,你現在掌握了下列原則: 直線銷售說服系統的五大核心要素 1.潛在客戶必須喜愛你的產品。 2.潛在客戶必須信任你、跟你建立關係。 3.潛在客戶必須信任你們公司,跟你們公司建立關係。 4.降低行動門檻。 5.提高痛苦門檻。 每個核心要素除了為隨後的一切事情鋪下坦途之外,也各自有本身獨特的目的。 我解釋這種過程時,最喜歡拿電影《偷天換日》中保險箱大盜的竊盜做法,做為比喻。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下面我要簡單介紹其中的情節: 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飾演一位老牌的保險箱大盜,他行竊時,會把耳朵附在保險箱號碼鎖的轉盤上,聽鎖中的每一聲滴答聲,聽到第一聲滴答聲後,他會把轉盤向反方向旋轉,等待下一聲滴答聲,然後是再下一個滴答聲……最後,他聽到號碼鎖中每一個號碼的滴答聲後,他會試著把把手往下壓,打開保險箱――哇!――如果他正確聽出每一個號碼,保險箱就會打開。 換句話說,你推著潛在客戶沿著直線銷售路線走時,做的正是這種事。基本上,你是在破解潛在客戶購物號碼鎖的密碼,而且每一次都用同樣的方式進行。 潛在客戶在做購買決定時,我們只知道人腦的「保險箱」號碼鎖中,密碼有五個數字,如此而已! 第一個數字是潛在客戶對你所推銷產品的確定性水準,第二個數字是他們對你的確定性水準,第三個數字是他們對你們公司的確定性水準,第四個數字是要對付他們的行動門檻,第五個數字是要對付他們的痛苦門檻。 全部任務就這樣:要破解五個基本數字。 我們該怎麼旋轉轉盤呢?這是後文要談的事情。關於這件事,我可以公平地說,本書基本上是破解人腦保險箱密碼鎖的常用手冊。 本書能夠破解買方的所有密碼鎖嗎? 不能,不能破解所有的密碼鎖,但這樣反而是好事。 畢竟,你不可能跟每一個人都做成交易,至少無法每次都完成交易,你偶爾會基於倫理道德因素,不去做成某一筆交易。雖然如此,你相當精熟直線銷售說服系統後,就可以跟所有能夠交易的人做成交易。 換句話說,要是有人不跟你買東西,你會知道不是你什麼地方沒做好,你放棄一筆生意時不會說,「可惜喬登不在這裡,他跟他一定談得成!」 不過,直線銷售說服系統雖然威力無窮,要是少了一個至為重要的因素,還是得徹底投降,這個因素就是你必須立刻掌控銷售過程。 如果你不能掌控,你會像業餘拳擊手踏進拳擊場,跟拳王泰森(Mike Tyson)比賽一樣,幾秒鐘內,你就會遭到泰森的密集重拳痛擊,陷入徹底挨打的局面,到最後,一記重拳突破防線,把你擊倒。 但是從泰森的角度來看,因為他立刻掌控了大局,實際上從鈴聲響起,拳賽還沒開始時,他就已經以擊倒的方式,贏得這次拳賽了―就像上次、上上次和再前面一次的拳賽一樣。 換句話說,他藉著立刻掌控每一場拳賽的方式,可以把每一次賽事變成一模一樣,再緩慢而明確地把對手逼到角落,切斷對手的所有脫逃路線,再痛擊對手身體,使對手變得軟弱,同時等待對手放下雙手;然後―砰的一聲!――揮出他計畫已久、實實在在的殺手重拳,擊倒對手。 在第一套和後續的每一套直線銷售結構中,立刻掌控銷售是整個系統的第一步,而且始終如此。 你到底該怎麼做的答案其實相當簡單,只是其中還有一個問題: 你只有四秒鐘的時間做這件事。 不然,你就再見了。   ▍ 本文節錄自 喬登.貝爾福《跟華爾街之狼學銷售(暢銷新版)》
人文科普

【書評】《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用食譜書寫俄羅斯的政治與歷史

  文/旭   中國有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然而,飲食可不只是百姓餐桌上必須的物資;在俯瞰著莫斯科河而矗立的堡壘──克里姆林宮裡,食物與它們的廚師,正以另一種獨特的視角,見證著俄羅斯的歷史。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是波蘭報導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繼《獨裁者的廚師》之後,再度端出「從飲食的角度側寫歷史」的精心之作。既然點明「克里姆林宮」,本書自然以俄羅斯為中心,透過俄國飲食來梳理俄羅斯從末代沙皇至今的歷史脈絡。一直以來,俄羅斯因為其政治體制的緣故,就像覆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但上至國家元首、下至麵包店學徒,誰不是吃一日三餐與五穀雜糧?因此,作者親自走訪一位位曾經身處戰事或政局中心的廚師,他們之中有列寧的廚師、史達林的廚師、為雅爾達會議端出精緻晚宴的料理人;但也有只是為了餵飽飢荒下的孩子、戰場上的士兵或核災後的人們而使出渾身解數的廚娘。食譜就像飲食的史書,廚師們身上的故事與他們留下的食譜,不只拼湊出俄羅斯的寫實樣貌,也讓讀者能看到一些或許永遠不會被寫入教科書裡的歷史面貌。在《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裡,讀者會看到,末代沙皇與俄羅斯人民之間的隔閡,如何和雙方盤中料理的差別一樣日漸加深,最終走向十月革命;共產主義之下的「紅色飢荒」如何改變了一整代烏克蘭人的記憶,與他們對待食物的態度;在觥籌交錯的國宴上,又如何從魚子醬窺見蘇聯經濟的興衰。廚師們分享著他們的切身見聞,這回,歷史對讀者們來說不再是教科書上生冷的文字,而是廚房裡與餐桌上,一段又一段熱血滾燙的人生。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的作者曾在序中自云,這本書表面上是一本飲食書,實際上是一本剖析俄國政治與歷史的書。而在閱讀《克里姆林宮的餐桌》時,筆者不時會想起另一本書:美國記者作家芭芭拉.德米克所著的《吃佛:從一座城市窺見西藏的劫難與求生》。《吃佛》透過紀錄在阿壩(Ngaba)——一個位在西藏與中國邊界的小鎮——中發生的事,敘述在中國共產黨的入侵與壓迫下,西藏所經歷的興亡血淚。「吃佛」指的是毛澤東的軍隊經過並洗劫阿壩的寺廟時,將用酥油與大麥麵粉捏成的小佛像吞吃殆盡。《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與《吃佛》,前者將舞台濃縮至廚房中,後者將目光匯聚在一座邊城裡,但是同樣書寫著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共產極權政治體的歷史與暴行,兩者竟是如此異曲同工。在筆者撰寫此文的當下,自2020年打響的烏俄戰爭已屆兩周年。在這個時間點從《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回顧俄羅斯的足跡,格外發人深省。極權政府可以一意孤行、可以粉飾太平、可以顛倒黑白,但是只要還有人願意紀錄、還有人願意閱讀,就永遠會有人記得那些錐心泣血的史實,就像烏克蘭人至今仍年年重現大飢荒時的松果樹皮湯、俄羅斯的麵包店至今還會烤列寧格勒圍城期間的飼料燕麥麩麵包一樣。 飲食是社會的影子。當史學家與官僚們在書房裡用墨水書寫歷史時,平民百姓也正在家家戶戶的廚房裡,用食譜留下故事。當我們凝視餐桌,看到的不僅是食物,也是一個國家、一個世代、或一整個民族的故事。   筆者簡介 旭 貝多芬因病失聰的時候,所有人都對他說聾子當不了音樂家。 還好貝多芬沒有聽他們的。   樂寫團隊 樂寫是什麼? 樂寫是一種態度。樂寫是熱愛創作,樂於分享。樂寫是編織文字,傳遞體驗。樂寫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寫萬言書。樂寫是遊戲化學習。樂寫是看得見進步。 我們是樂寫團隊,您寫作路上的同伴、導師與朋友。 樂寫官網:https://cowrite30.com/   ▍ 本文節錄自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心理健康

媽媽版的武林秘笈

  「唐僧媽媽」帶給孩子什麼心理壓力?   根據一項青少年對「父母行為」評價的調查,父母的嘮叨已經與粗暴、不尊重隱私並列為青少年最討厭的父母行為,嘮叨顯然已對孩子造成了較大的危害。我們可能經常聽有的小朋友講:我媽媽太嘮叨了,簡直就是一個「女唐僧」。這裡所說的唐僧就是電影《大話西遊》中那個總愛嘮嘮叨叨的唐僧。孩子用他來形容自己的媽媽,是想表達對「嘮叨」心生厭煩的一種態度。 為什麼很多媽媽成了「唐僧媽媽」?其實每個媽媽都很愛孩子,她們不喜歡自己嘮叨,卻又無法停止。 有些媽媽總覺得孩子年齡小,如果不反覆地說,孩子是記不住的。媽媽覺得嘮叨就是一種教育手段。 但是,有研究表明,孩子6、7歲時,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他們不善於理解語言,而更擅長理解行為、動作。所以媽媽的身教,更勝於言傳。如果媽媽總是嘮叨個沒完,指手畫腳,就會讓成長中的孩子感覺到壓迫感,感覺自己動不動就會出錯。   喋喋不休的陪伴,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判斷力還不是很強,當他們自己的行為習慣被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評判的時候,孩子得到的資訊是「原來我的做法不對!我怎麼老是出錯?我什麼都做不好,那我乾脆不要做就好了,如果再做錯,媽媽還是會說我的」。 當孩子習慣了這種被管束的生活時,責任感就會降低,可能會事事徵求父母的意見,沒有了自己的主張。 有的媽媽覺得嘮叨是和孩子建立了溝通,是一種交流方式。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説明;在孩子有疑問的時候,給予解答……這些都是以孩子需要為前提的。但有時候媽媽們反覆嘮叨,會打擾孩子的專注力。 父母如果常常嘮叨,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能得到尊重,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認識的不足,讓孩子對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覺得只要媽媽說了我照著去做就行。 而且就算孩子真正犯錯時,父母反覆地嘮叨沒完,也只會使孩子從內疚不安轉變到不耐煩,甚至被逼急了,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叛逆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一旦受到批評,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靜,而當受到重複批評時,他心裡會疑惑怎麼老這樣對我,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回歸平靜,反抗心理也就多了起來。 所以媽媽應該建立規則,用建立規則來替代嘮叨,這樣孩子就能有很大的進步。「少嘮叨,多陪伴」,這樣的效果才會更好。   給媽媽的心裡話:節省母愛 跳出自嗨式的焦慮育兒   全世界的媽媽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希望孩子感受到被愛,好好長大成人,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媽媽總是很焦慮,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生怕自己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什麼不良影響。這樣的心理促使越來越多的媽媽像上滿發條的發電機,忙碌不停、嘮叨不停……直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孩子。 英國鳥類學家大衛.拉克對親鳥的觀察似乎顛覆了這一觀點——往往那些全力以赴,產下最多蛋、照顧最多蛋,耗盡自己所有能量的親鳥,最後會因為太過努力而造成下一代更高的死亡率。親鳥想要成功帶大下一代,除了要願意犧牲奉獻養育孩子外,也要學會「節省母愛」。 當一個媽媽從心靈層面來看孩子成長的這個過程,就會知道自己如何修行,提升自己的正能量,進而由內在的改變,促進外在改變的發生。   ▍ 本文節錄自 易小宛《當媽是一種修行:焦慮的大人聽不見孩子心聲,做一個不那麼累的媽媽!》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