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250期: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完整報導

出版日期:2013/07/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08
ID:22935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百科殿堂-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完整報導】

本屆威尼斯大會主題展分別座落在綠園城堡(Giardini)的主展場和軍械庫(Arsenale)的狹長展館中。在軍械庫的入口,策展人吉奧尼(Massimiliano Gioni)將奧杰克勒(J.D. 'Okhai Ojeikere, 1930-)的人類學攝影(記錄了奈及利亞女
性自1960 年代至今的髮型變化)圍繞在義裔美籍藝術愛好者奧里帝(Marino Auriti, 1891-1980)所製作的宮殿模型周圍。命名為「百科殿堂」(The Encyclopedic Palace),這個無法實現的建築以木頭、玻璃和塑膠所構成,是奧里帝在1950 年代退休之後所開始搭蓋。高達七層的塔身原是預期收藏人類種種文明成就。這個夢想之塔被吉奧尼放在展覽場地的一開頭,做為展覽將含括巨量資料的預示與解讀方式。為了避免成為當代藝術例行公事的陳腔濫調,策展人一共邀請了來自37 個不同國家的158 位藝術家,幾乎是前兩屆雙年展人數的兩倍
;而共計4,500 件的作品也讓展館堪稱為一座百科全書式宮殿,「它將在歷史裡交錯,涵蓋了100 年來的夢想和想像,一場雙年展是可以在不無聊的情況下富有教育意義的」,吉奧尼說。

[ 香港藝術版圖再洗牌巴塞爾會殺死香港嗎? ]
[ 數位時代的病識感李柏廷「具體而微」個展 ]
[ 跨界視野我們需要《文訊》嗎? ]

更豐富的藝術訊息請見

典藏藝術家庭官方網站
http://www.artouch.com/

章節目錄

◎編輯手記
48 去不去威尼斯都尷尬∣高子衿

◎今專欄
50 對文化部成立藝術銀行的一些觀察與期待(二)|王嘉驥
52 微小的藝術∣馮光遠

◎國際視野
54 Art Forum │林心如

◎焦點新聞
56 國際.中國.台灣

◎特別報導:香港藝術版圖再洗牌
71 台灣觀點—香港巴塞爾做為亞洲最重要的藝博會∣高子衿
74 巴塞爾會殺死香港嗎?│楊天帥
78 香港畫廊新地誌—從畫廊新區到新興空間│梁展峰

◎百科殿堂: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完整報導
*主題展*
84 破除機制化知識框架的百科殿堂—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陳璽安、高子衿
*國家館*
90 亞洲、美洲、歐洲│高子衿、陳璽安、楊天帥
*台灣參與*
100 一座被想像構築而起的國家館—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高子衿
102 人與物的平權共生 台藝大「綠色狂想曲」|高子衿
102 無所倖免的氣候危機 吐瓦魯國家館|高子衿
*外圍展*
103 當態度變為形式 When Attitude Becomes Form Bern 1969 / Venice 2013 │楊天帥
104 當代藝術玻璃展:Glasstress │陳璽安
105 歷史之路—威尼斯雙年展與中國當代藝術20 年│高子衿
106 艾未未:S.A.C.R.E.D. │楊天帥
106 個人結構Personal Structures │高子衿
107 昆恩 Marc Quinn :呼吸 Breath │楊天帥
107 橋本雅各Jacob Hashimoto :氣體巨行星 Gas Giant │楊天帥
*獎項篇*
108 威尼斯雙年展得獎名單揭曉│高子衿

◎深度評論
110 最高的地方:在蘇育賢《花山牆》中的社會性撫觸│簡子傑
113 「我們在此相遇」 藝術家侯淑姿與她的左營眷村影像│黃孫權
116 猶如剝皮之痛的蛻殼 蔡海如《偏航.探痙》│吳介祥
118 數位時代的病識感:李柏廷「具體而微」個展│鄭文琦
120 等待救援、等待墜落 朱駿騰創作中的輕聲嘆息│王咏琳

◎封面故事
122 圖像、敘事、中產階級的趣味與景觀現實主義淺析龐茂琨的藝術創作歷程│何桂彥
128 指印的個人經驗及其他—指印是一種表達,是一種呈現思想的方法│張羽
130 張羽:當代藝術中的水墨第一人—《指印,一種意念的形式》參加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個人結構」│(採訪)艾嘉
134 聚焦於載體上的清晰辯證—談宋曉明作品裡再視的「寫實」│張玉音
136 以宋曉明「海洋」系列帶出台灣身影—恆畫廊參與Art Basel 外展現場│恆畫廊
138 緊密交織下的樸實自然—談王南雄的水墨創作│吳樹安

◎藝術論壇
140 藝評評藝 評藝評│陳宏星
144 關於藝術評論|花栗澄

◎藝術家特寫
146 論瑪瑪.安德森Mamma Andersson 與安德烈.艾利克森Andreas Eriksson │黃亞紀

◎藝點觀察
150 到底是誰不環保? Expo 1 :紐約-陰鬱的樂觀|馬元中

◎跨界視野
152 我們需要《文訊》嗎?|王焜生
154 《謎樣的清明上河圖》 專訪野島剛│藍玉琦
156 說說,「住」在台北│黃琬雯
158 談聲體藝室《事件:浮士德已經掛了》的「事件性」│林正尉
160 怎樣看見搖滾樂(十二)│顏峻

◎展覽直擊
162 國際.中國.台灣

◎展覽選介
189 台藝大參加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理念一二|羊文漪
190 形式美,意境情 趙準旺的新水墨藝術|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協會
194 2013 台中藝術博覽會|(整理)編輯部
196 碑帖映象 碑帖書畫與虛實間的不斷對話與流轉|黃海鳴

◎展覽快訊
198 展覽月報∣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編輯手記
48 去不去威尼斯都尷尬∣高子衿

◎今專欄
50 對文化部成立藝術銀行的一些觀察與期待(二)|王嘉驥
52 微小的藝術∣馮光遠

◎國際視野
54 Art Forum │林心如

◎焦點新聞
56 國際.中國.台灣

◎特別報導:香港藝術版圖再洗牌
71 台灣觀點—香港巴塞爾做為亞洲最重要的藝博會∣高子衿
74 巴塞爾會殺死香港嗎?│楊天帥
78 香港畫廊新地誌—從畫廊新區到新興空間│梁展峰

◎百科殿堂: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完整報導
*主題展*
84 破除機制化知識框架的百科殿堂—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陳璽安、高子衿
*國家館*
90 亞洲、美洲、歐洲│高子衿、陳璽安、楊天帥
*台灣參與*
100 一座被想像構築而起的國家館—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高子衿
102 人與物的平權共生 台藝大「綠色狂想曲」|高子衿
102 無所倖免的氣候危機 吐瓦魯國家館|高子衿
*外圍展*
103 當態度變為形式 When Attitude Becomes Form Bern 1969 / Venice 2013 │楊天帥
104 當代藝術玻璃展:Glasstress │陳璽安
105 歷史之路—威尼斯雙年展與中國當代藝術20 年│高子衿
106 艾未未:S.A.C.R.E.D. │楊天帥
106 個人結構Personal Structures │高子衿
107 昆恩 Marc Quinn :呼吸 Breath │楊天帥
107 橋本雅各Jacob Hashimoto :氣體巨行星 Gas Giant │楊天帥
*獎項篇*
108 威尼斯雙年展得獎名單揭曉│高子衿

◎深度評論
110 最高的地方:在蘇育賢《花山牆》中的社會性撫觸│簡子傑
113 「我們在此相遇」 藝術家侯淑姿與她的左營眷村影像│黃孫權
116 猶如剝皮之痛的蛻殼 蔡海如《偏航.探痙》│吳介祥
118 數位時代的病識感:李柏廷「具體而微」個展│鄭文琦
120 等待救援、等待墜落 朱駿騰創作中的輕聲嘆息│王咏琳

◎封面故事
122 圖像、敘事、中產階級的趣味與景觀現實主義淺析龐茂琨的藝術創作歷程│何桂彥
128 指印的個人經驗及其他—指印是一種表達,是一種呈現思想的方法│張羽
130 張羽:當代藝術中的水墨第一人—《指印,一種意念的形式》參加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個人結構」│(採訪)艾嘉
134 聚焦於載體上的清晰辯證—談宋曉明作品裡再視的「寫實」│張玉音
136 以宋曉明「海洋」系列帶出台灣身影—恆畫廊參與Art Basel 外展現場│恆畫廊
138 緊密交織下的樸實自然—談王南雄的水墨創作│吳樹安

◎藝術論壇
140 藝評評藝 評藝評│陳宏星
144 關於藝術評論|花栗澄

◎藝術家特寫
146 論瑪瑪.安德森Mamma Andersson 與安德烈.艾利克森Andreas Eriksson │黃亞紀

◎藝點觀察
150 到底是誰不環保? Expo 1 :紐約-陰鬱的樂觀|馬元中

◎跨界視野
152 我們需要《文訊》嗎?|王焜生
154 《謎樣的清明上河圖》 專訪野島剛│藍玉琦
156 說說,「住」在台北│黃琬雯
158 談聲體藝室《事件:浮士德已經掛了》的「事件性」│林正尉
160 怎樣看見搖滾樂(十二)│顏峻

◎展覽直擊
162 國際.中國.台灣

◎展覽選介
189 台藝大參加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理念一二|羊文漪
190 形式美,意境情 趙準旺的新水墨藝術|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協會
194 2013 台中藝術博覽會|(整理)編輯部
196 碑帖映象 碑帖書畫與虛實間的不斷對話與流轉|黃海鳴

◎展覽快訊
198 展覽月報∣編輯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