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 2013/8月號

出版日期:2013/08/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16
ID:23703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異地遊藝-向未知敞開的旅程】

旅行是一種擴展世界觀的重要途徑,也是身體力行的絕佳歷練。它的浪漫與個人化就在於,即便我們同樣做著「橫越」空間的這件事,抵達相同的城市與景點,每一段經歷卻永遠是獨一無二,屬於每個個體各自譜述與旅行的對話。盛夏假期,本刊特別規劃「異地遊藝」專輯,藉由四位(組)壯遊者的旅行經驗,我們將一同與其分享,無論是將旅行視為「心理上的拍攝方式」,進而進行更為自由的個體獨立思考,或是做為人生夢想的自我實踐,他們將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未知世界的大門,甚至最後讓這份力量改變各自人生的難得經驗。

[ 專題企畫代謝派:日本前衛建築運動 ]
[ 藝術論壇文化部400日總體檢-危機解密論壇概要 ]
[ 藝點觀察不如來跳一曲華爾滋-中國藝術機構的侷限與失落 ]

更豐富的藝術訊息請見

典藏藝術家庭官方網站
http://www.artouch.com/

章節目錄

◎編輯手記
40旅行與生存的力量|高子衿

◎今專欄
42在中國與世界發台灣之聲|黃孫權
44向左看?向右看?|吳金桃
46中國嘉德和王雁南|野島剛

◎國際視野
48 artform|林心如

◎專題企畫1
60代謝派 Metabolism 日本前衛建築運動
62新陳代謝派之前|磯崎新
68描繪未來都市的願景—日本代謝派建築運動|(整理)高子衿
72「新生」代謝派建築在台灣|黃琬雯

◎專題企畫2
78異地遊藝—向未知敞開的旅程
遊歷圖誌
80一整天換一分鐘的相遇—尋覓鯨豚蹤跡的攝影旅人|(整理採訪)張玉音
84順著紙本的溫度,從北國冬日走到南國之春|(整理採訪)吳樹安
87無歇的公路電影、突圍的夢:以波蘭為座標的歐洲櫥窗|(採訪整理)張玉音

旅行的藝術實踐
90「有限的知識」學院旅遊計畫:功夫在詩外|嚴瀟瀟
「有限的知識」學生作品訪談
92袁可如:所有的過程都是必要的|嚴瀟瀟
93馮冰尹:最重要的是有感而發|嚴瀟瀟

◎深度評論
94文化與知識政治下的百科殿堂—記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鄭慧華
98檔案學、民族誌與全景觀看—從威尼斯雙年展「百科殿堂」談起|游崴
102將情感與政治意象重疊的紀念物 台灣之光:梅丁衍個展|陳寬育
105減法事件介系共存匿名觀點|林欣怡

◎封面故事
108憂鬱的風景—論屠宏濤近作|王嘉驥
112冷眼熱心—洪易特調台灣味|高子衿

◎藝術論壇
118文化部400日總體檢 危機解密論壇概要|(整理)洪淳琦、吳介祥
126超工作的逆襲活勞動的挑戰 在現代主義美學的外邊|龔卓軍
130無盡的對話:以「自由談論」作為方法|(整理)林怡秀

◎讀者投書
134對「視覺藝術團隊扶植」政策的期待|吳介祥

◎藝術家特寫
136近乎哲學—論詹姆士威林|黃亞紀Yaji Huang

◎藝壇注目
140「在場」與「缺席」—從「卡帕百年回顧展」漫談戰爭攝影|張世倫
144死亡無處不在的家園—阿蘭希比麗「鬼家」攝影展|王馨梨
146背面、側面、正面—王興偉中期回顧展|嚴瀟瀟

◎藝點觀察
148與藝術一起過活!賈德紐約故居公開亮相|馬元中
150不如來跳一曲華爾滋—中國藝術機構的侷限與失落|吳亞男
152越南當代藝術重要推手Sàn Art|李依佩

◎跨界視野
154華格納大爆炸—史澤曼1983年「總體藝術的趨勢」策展及其影響|耿一偉
156變主體與泛靈論的世界|龔卓軍
158以「失聲」之名,或一種聲音場景的再思考|鄭文琦
160怎樣看見搖滾樂(十三)|顏俊

◎展覽直擊
162國際台灣中國

◎展覽選介
194如何談論中國新藝術?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學術論壇綜述|(摘錄)編輯部
19極限運動中的血肉與精神—論理查麥當諾|吳樹安
200藝術與修行的賦格曲—沈昌明繪畫中的東方哲思|賴依欣
202夏緻港都 首屆高雄藝術博覽會9月開跑|高雄藝術博覽會執行委員會

◎展覽快訊
204展覽月報|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編輯手記
40旅行與生存的力量|高子衿

◎今專欄
42在中國與世界發台灣之聲|黃孫權
44向左看?向右看?|吳金桃
46中國嘉德和王雁南|野島剛

◎國際視野
48 artform|林心如

◎專題企畫1
60代謝派 Metabolism 日本前衛建築運動
62新陳代謝派之前|磯崎新
68描繪未來都市的願景—日本代謝派建築運動|(整理)高子衿
72「新生」代謝派建築在台灣|黃琬雯

◎專題企畫2
78異地遊藝—向未知敞開的旅程
遊歷圖誌
80一整天換一分鐘的相遇—尋覓鯨豚蹤跡的攝影旅人|(整理採訪)張玉音
84順著紙本的溫度,從北國冬日走到南國之春|(整理採訪)吳樹安
87無歇的公路電影、突圍的夢:以波蘭為座標的歐洲櫥窗|(採訪整理)張玉音

旅行的藝術實踐
90「有限的知識」學院旅遊計畫:功夫在詩外|嚴瀟瀟
「有限的知識」學生作品訪談
92袁可如:所有的過程都是必要的|嚴瀟瀟
93馮冰尹:最重要的是有感而發|嚴瀟瀟

◎深度評論
94文化與知識政治下的百科殿堂—記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鄭慧華
98檔案學、民族誌與全景觀看—從威尼斯雙年展「百科殿堂」談起|游崴
102將情感與政治意象重疊的紀念物 台灣之光:梅丁衍個展|陳寬育
105減法事件介系共存匿名觀點|林欣怡

◎封面故事
108憂鬱的風景—論屠宏濤近作|王嘉驥
112冷眼熱心—洪易特調台灣味|高子衿

◎藝術論壇
118文化部400日總體檢 危機解密論壇概要|(整理)洪淳琦、吳介祥
126超工作的逆襲活勞動的挑戰 在現代主義美學的外邊|龔卓軍
130無盡的對話:以「自由談論」作為方法|(整理)林怡秀

◎讀者投書
134對「視覺藝術團隊扶植」政策的期待|吳介祥

◎藝術家特寫
136近乎哲學—論詹姆士威林|黃亞紀Yaji Huang

◎藝壇注目
140「在場」與「缺席」—從「卡帕百年回顧展」漫談戰爭攝影|張世倫
144死亡無處不在的家園—阿蘭希比麗「鬼家」攝影展|王馨梨
146背面、側面、正面—王興偉中期回顧展|嚴瀟瀟

◎藝點觀察
148與藝術一起過活!賈德紐約故居公開亮相|馬元中
150不如來跳一曲華爾滋—中國藝術機構的侷限與失落|吳亞男
152越南當代藝術重要推手Sàn Art|李依佩

◎跨界視野
154華格納大爆炸—史澤曼1983年「總體藝術的趨勢」策展及其影響|耿一偉
156變主體與泛靈論的世界|龔卓軍
158以「失聲」之名,或一種聲音場景的再思考|鄭文琦
160怎樣看見搖滾樂(十三)|顏俊

◎展覽直擊
162國際台灣中國

◎展覽選介
194如何談論中國新藝術?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學術論壇綜述|(摘錄)編輯部
19極限運動中的血肉與精神—論理查麥當諾|吳樹安
200藝術與修行的賦格曲—沈昌明繪畫中的東方哲思|賴依欣
202夏緻港都 首屆高雄藝術博覽會9月開跑|高雄藝術博覽會執行委員會

◎展覽快訊
204展覽月報|編輯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