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有時候會想,到底要不要出國留學?嚮往是有的,但學費、家裡的壓力,還有畢業後的工作,這些現實問題一冒出來,心裡就開始打結。腦袋轉啊轉,還是拿不定主意。
這本書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要說哪條路比較對,而是像坐下來慢慢聊,陪你把那些卡在心裡的問號,一題一題攤開來講。從「要不要出國」、到「出發前該準備什麼」、再到「留學後的發展可能是什麼」,每一章,都是給還在想的人一點方向。
有些決定,急不了。翻開這本書,也許就能慢慢看清楚自己真正想往哪裡去。
波士の思考
本書適合對象
一、正在考慮要不要出國留學:
有時候晚上睡不著,腦袋裡就反覆轉著那句話:「到底要不要出國?」想像自己在陌生的城市生活、用不習慣的語言上課,好像有點期待,又有點怕。朋友有人早早準備托福,有人說國內資源也不差,也有人乾脆出社會,邊做邊看。每一條路看起來都說得通,但每一條也都藏著不確定。最想知道的,還是那個最簡單的問題:「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真的適合我,還是只是因為不想落後別人?」
二、對未來方向感到迷惘:
念書念到某個階段,會開始覺得,好像一直在前進,但不知道在往哪裡去。看別人有目標、有規劃,心裡會浮出一個念頭:「是不是我也該出國看看?」但那念頭又像霧裡的光,不夠亮,也不夠近。怕的是一時衝動,選了之後才發現不適合;更怕的是猶豫太久,等回過神,什麼都來不及。會希望有個機會,能讓所有可能的方向擺在眼前,好好比一比、想一想,選出那條不會讓自己後悔的路。
三、家裡經濟狀況沒那麼寬裕,卻又很想出國:
光是打開留學網站看學費那一欄,心裡就會揪一下。不是沒有夢想,也不是不肯吃苦,只是知道現實沒那麼輕鬆。每一筆錢都不是理所當然,每一個選擇都牽動著家裡的日子。有時候會偷偷算學費跟生活費,心裡也算著家裡能不能撐得住。其實不是要有人來說服自己,而是希望有更多清楚的資訊,讓這條路如果真要走,也走得心安一點,不會一邊前進一邊懷疑是不是在勉強誰。
四、心裡想出國,但家裡完全不支持:
有些話在心裡悶久了,就變得不太好說出口。不是怕吵架,而是怕一開口,整件事就變得更難了。家裡擔心的東西不難理解,怕陌生的環境、怕語言不通、怕花錢沒回報,也怕一放手,孩子就不再回頭。但那種「如果不出去看看,是不是會錯過什麼」的聲音,也不是一時興起。想找一種方式,讓自己的心意能被聽懂,不是頂嘴,也不是叛逆,只是想試著為自己負責。
五、很在乎未來工作競爭力,希望留學可以加分:
想的其實也不複雜,就是希望幾年後回頭看,會謝謝現在的自己。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履歷上的每一行都變得重要。有人說留學是種投資,也有人說學歷沒那麼管用。但在真正決定之前,總會想知道:這樣的經歷,值不值得花那麼多時間與資源?如果出國唸書能讓履歷多一點重量、讓眼界開得更大、讓自己知道怎麼在不同的文化裡立足,那這段路,也許走得再辛苦一點,也甘願。
本書賦予價值
一、幫助你分辨夢想與衝動的距離。
二、看清「值得」背後的多重角度。
三、提早想像未來,減少後悔的可能。
四、安靜回答你說不出口的擔心。
五、把選擇變得不再只是二選一。
想太多,不如先踏出一小步?
不夠優秀,是不是就沒資格夢想?
有些成長,只在遠方等你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