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266期 / 2014年11月號

出版日期:2014/11/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42
ID:38317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藝術做為生活的必須 收藏面面觀

------

收藏家要如何自處?有人說最重要的是辨別真偽,也有人主張收藏同時要對藝術做出評論,但收藏的原點,其實都不過是「喜歡」二字,我們迷戀色彩、線條、空間與作品背後的意義,而產生納為己有的欲望……而收藏多了,就開始想與人「分享」。

「收藏家是名失敗的藝術家,是以收藏來圓藝術家之夢,透過擁有他人的作品來建構一件自己的作品。」一如巴黎新落成的路易威登基金會,建築與藏品已成為著陸於藝術聖地的大型作品。本期將登上這艘美麗的玻璃船,一探這件作品的奧秘……另有第二專題討論「雙年展」對台灣的意義,與香港雨傘運動中的藝術痕跡。

章節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60 在何地的實質性意義|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2 文化部「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案之商確|王嘉驥
  64 囚禁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66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74 把舞台還給市民——藝術 X 社運的範式轉移|梁寶山
  78 雨傘運動中的「共同」|張嘉莉

◎ FEATURE專題企畫
  I 收藏面面觀
  82 法國首富貝納.阿諾夢想成真:路易威登基金會開幕|余小蕙
  86 收藏是一幅自畫像——與紅屋基金會創辦人安托尼.德蓋博談收藏|余小蕙
  90 收藏是一種用心——談比利時弗蘭德私人收藏|余小蕙
  II 與誰對話?雙年展的侷限與生產
  95 我們是否要得太多?台北雙年展的「Res」與「Ding」|黃建宏
  98 雙年展是展覽也是機構——專訪雙年展基金會總監瑪莉克.馮.霍爾|(採訪整理)高子衿
  100 作為平台的雙年展還可以作些什麼?|(整理)孫孟巧、郭怡孜

◎ REVIEW 深度評論
  104 從帕德嫩神殿到圓山貝塚 台北雙年展做為巨獸眼中的「另外一個世界」|高森信男
  107 出來一個鬼魂:當代中國藝術的「史」與「事」|董冰峰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0 大器、無私、自信——劉國松的水墨革命|江心靜
  114 筆墨革命 歸素還真再出新貌——國際水墨學術論壇|簡子傑
  118 看盡繁花 獨鍾水墨——梁巨廷:我不是新水墨畫家|楊天帥

◎ FORUM 藝術論壇
  168 人間對話錄 – 唯物篇 2 夕陽山外山——總體概念的區域文化生產|(整理)高千惠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6 行走在一張不存在的地圖 第31屆聖保羅雙年展|陳韋晴
  130 成為數據資料痴迷者 巴塞隆納文化中心「大爆炸級資料」展與其蘊含的文化思考|王咏琳
  134 非正統的亞洲藝術視野 第五屆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岩切澪
  138 陌生人群中的聯繫與情誼——「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展|高子衿
  142 識別系統——2014關渡雙年展|林怡秀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6 圍牆倒塌後——二十五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一)|王坤生
  150 從藝術找到靈魂的出口——醫師賴興華的當代藝術收藏|高子衿
  152 以藝術為外交前導——文化部長龍應台談「藝科倍速@台灣計畫」與全球文化佈局|(採訪)高子衿(整理)孫孟巧、林姿君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54 歧路相逢 一場關於「際域」的際遇|鄒欣寧
  156 怎樣看見搖滾樂(二十七)|顏峻

◎ SNG 展覽直擊
  15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3 2014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
  204 山水再造——典麗博大建新境:記彭偉新膠彩畫展|姜義才
  206 心象實景——顧重光特展|陶文岳
  208 再現無形無狀的可感存在——林煒翔「流動的寧靜」個展|林文珊
  210 邁向國際 第二屆高雄藝術博覽會 ART KAOHSIUNG 2014|高雄藝術博覽會
  212 Stéphane Gautier——藝術,從愛.生活開始|Penny Kuo
  214 工藝,文化的載體——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16 工藝之夢——2014台灣工藝競賽|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17 期待全民參與——第五屆台灣買得起藝術博覽會|陳虹安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8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 2014 PULIMA 藝術獎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 編輯手記
  60 在何地的實質性意義|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2 文化部「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案之商確|王嘉驥
  64 囚禁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66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74 把舞台還給市民——藝術 X 社運的範式轉移|梁寶山
  78 雨傘運動中的「共同」|張嘉莉

◎ FEATURE專題企畫
  I 收藏面面觀
  82 法國首富貝納.阿諾夢想成真:路易威登基金會開幕|余小蕙
  86 收藏是一幅自畫像——與紅屋基金會創辦人安托尼.德蓋博談收藏|余小蕙
  90 收藏是一種用心——談比利時弗蘭德私人收藏|余小蕙
  II 與誰對話?雙年展的侷限與生產
  95 我們是否要得太多?台北雙年展的「Res」與「Ding」|黃建宏
  98 雙年展是展覽也是機構——專訪雙年展基金會總監瑪莉克.馮.霍爾|(採訪整理)高子衿
  100 作為平台的雙年展還可以作些什麼?|(整理)孫孟巧、郭怡孜

◎ REVIEW 深度評論
  104 從帕德嫩神殿到圓山貝塚 台北雙年展做為巨獸眼中的「另外一個世界」|高森信男
  107 出來一個鬼魂:當代中國藝術的「史」與「事」|董冰峰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0 大器、無私、自信——劉國松的水墨革命|江心靜
  114 筆墨革命 歸素還真再出新貌——國際水墨學術論壇|簡子傑
  118 看盡繁花 獨鍾水墨——梁巨廷:我不是新水墨畫家|楊天帥

◎ FORUM 藝術論壇
  168 人間對話錄 – 唯物篇 2 夕陽山外山——總體概念的區域文化生產|(整理)高千惠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6 行走在一張不存在的地圖 第31屆聖保羅雙年展|陳韋晴
  130 成為數據資料痴迷者 巴塞隆納文化中心「大爆炸級資料」展與其蘊含的文化思考|王咏琳
  134 非正統的亞洲藝術視野 第五屆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岩切澪
  138 陌生人群中的聯繫與情誼——「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展|高子衿
  142 識別系統——2014關渡雙年展|林怡秀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6 圍牆倒塌後——二十五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一)|王坤生
  150 從藝術找到靈魂的出口——醫師賴興華的當代藝術收藏|高子衿
  152 以藝術為外交前導——文化部長龍應台談「藝科倍速@台灣計畫」與全球文化佈局|(採訪)高子衿(整理)孫孟巧、林姿君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54 歧路相逢 一場關於「際域」的際遇|鄒欣寧
  156 怎樣看見搖滾樂(二十七)|顏峻

◎ SNG 展覽直擊
  15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3 2014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
  204 山水再造——典麗博大建新境:記彭偉新膠彩畫展|姜義才
  206 心象實景——顧重光特展|陶文岳
  208 再現無形無狀的可感存在——林煒翔「流動的寧靜」個展|林文珊
  210 邁向國際 第二屆高雄藝術博覽會 ART KAOHSIUNG 2014|高雄藝術博覽會
  212 Stéphane Gautier——藝術,從愛.生活開始|Penny Kuo
  214 工藝,文化的載體——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16 工藝之夢——2014台灣工藝競賽|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17 期待全民參與——第五屆台灣買得起藝術博覽會|陳虹安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8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 2014 PULIMA 藝術獎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