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270期 / 2015年3月號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 / 悼再沁
------
中國美術館比起西方的成熟民主性,更多了一份個人色彩,創立私人美術館的多為具有強大經濟背景的私人藏家,他們不一定追隨西方固有以美術史發展為脈絡的收藏方式,而是更加自由的選擇與展出藝術品。或許對中國而言,一向保守的文化形態,也可能被此一現象打破。
藝術家倪再沁於今年二月一日告別人世。他帶給台灣藝術圈的批判挑戰、社會參與精神和更多的精闢見解,成為台灣藝術得以熱烈發展的養分,本期專題「悼再沁」,讓我們在懷念他的同時,也承襲他的理念,繼續奮鬥下去。
------
中國美術館比起西方的成熟民主性,更多了一份個人色彩,創立私人美術館的多為具有強大經濟背景的私人藏家,他們不一定追隨西方固有以美術史發展為脈絡的收藏方式,而是更加自由的選擇與展出藝術品。或許對中國而言,一向保守的文化形態,也可能被此一現象打破。
藝術家倪再沁於今年二月一日告別人世。他帶給台灣藝術圈的批判挑戰、社會參與精神和更多的精闢見解,成為台灣藝術得以熱烈發展的養分,本期專題「悼再沁」,讓我們在懷念他的同時,也承襲他的理念,繼續奮鬥下去。
章節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72 美術館與建築物|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74 藝術與經紀——給年輕藝術家的提醒|王嘉驥
76 待客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78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從藝術權力到權力藝術——專訪Boris Groys|林宏璋
90 在藝術之中操演藝術之力|郭昭蘭
92 論美學化|Boris Groys(翻譯)錢佳緯
◎ FEATURE專題企劃
I
96 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私有化時代與藝術的公共性
98 新晉私人美術館,在懷疑與自我懷疑中前進|卞卡
102 我們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專訪羅馬二十一世紀美術館(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採訪整理)余小蕙
108 博物館法對台灣私立博物館發展之影響|黃姍姍
II 倪再沁紀念專輯
114 悼再沁|胡永芬
116 熱情而永遠的告別——追念倪再沁在高雄10年|李俊賢
118 念 再沁兄|蔡國強
119 推動台灣藝術媒體前進飛越的舵手——悼念典藏永遠的創業貴人倪再沁|簡秀枝
122 倪再沁年表|(整理)孫孟巧
◎ REVIEW 深度評論
124 Imago Tantum,或袁廣鳴的雙事件影像|楊凱麟
127 既視的偶然——談張君懿個展「一時之間」|陳文瑤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30 遙山可見不知處—看林俊慧的畫|黃光男
133 追求一陣完美的微風:淺談林俊慧的藝術創作|吳樹安
138 在地美學、世界發聲:洪易邁向國際舞台展實力|高子衿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灣博物館法與博物館事業|黃貞燕
145 價值與產值的對話—談博物館與文創產業之關聯|黃心蓉
148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5:互酬與交易——藝術經濟本質與藝術社會本質的辨明|(整理)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52 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林怡秀
156 下一個世代的出場宣告:「CAFAM未來展-創客創客青年藝術的現實表徵」|王咏琳
160 當民眾成為形式——补贊慶「巫祭尾聲」|陳璽安
162 不斷回到基礎問題的藝術激進 「不是繪畫-關於繪畫邊界的探索」展|高子衿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64 收藏家的新角色——激情、投機與參與精神|安德里亞.貝利尼(翻譯)王萍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6 實驗電影的歧路花園|曾芷筠
170 誰,又不是那個失去記憶的女人?|余杰
174 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十年蛻變全記錄|郭書瑄
176 舞蹈與文字的相遇(1)|鄒新寧
178 仿生的活循環:末光弘和 + 末光陽子的建築|張玉音
180 怎樣看見搖滾(三十)|顏峻
182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五)——約翰、哲學的荒原、天空來的怪物|張碩尹
◎ SNG 展覽直擊
186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ENCES 展覽選介
212 林巒在望山光遐思 夏一夫先生近作山水長卷冊頁展引言|王耀庭
214 縫合歷史的藝術 從李紹榮「Time For a Drink」系列談起|張玉音
216 柴祖舜的心象藝術|余建文
218 生命中不斷交錯的心靈光纖 走近李政勳的美學視界|王咏琳
220 藝術魅力盡在三月 第六屆亞洲當代藝術展|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221 徐龍森 山水的危機|高士明
222 世界最高溫的柴燒 林瑞華的柴燒陶藝之路|盛鈿
224 再創嘉義畫都生命力 「春萌畫會暨墨彩新象」展|林柏亭
225 凝碧集翠 鄭百重的青綠山水|白雪蘭
226 林子田的藝術人生|麥青龠
227 浮夢激流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穎川畫廊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28 展覽月報|編輯部
72 美術館與建築物|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74 藝術與經紀——給年輕藝術家的提醒|王嘉驥
76 待客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78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從藝術權力到權力藝術——專訪Boris Groys|林宏璋
90 在藝術之中操演藝術之力|郭昭蘭
92 論美學化|Boris Groys(翻譯)錢佳緯
◎ FEATURE專題企劃
I
96 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私有化時代與藝術的公共性
98 新晉私人美術館,在懷疑與自我懷疑中前進|卞卡
102 我們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專訪羅馬二十一世紀美術館(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採訪整理)余小蕙
108 博物館法對台灣私立博物館發展之影響|黃姍姍
II 倪再沁紀念專輯
114 悼再沁|胡永芬
116 熱情而永遠的告別——追念倪再沁在高雄10年|李俊賢
118 念 再沁兄|蔡國強
119 推動台灣藝術媒體前進飛越的舵手——悼念典藏永遠的創業貴人倪再沁|簡秀枝
122 倪再沁年表|(整理)孫孟巧
◎ REVIEW 深度評論
124 Imago Tantum,或袁廣鳴的雙事件影像|楊凱麟
127 既視的偶然——談張君懿個展「一時之間」|陳文瑤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30 遙山可見不知處—看林俊慧的畫|黃光男
133 追求一陣完美的微風:淺談林俊慧的藝術創作|吳樹安
138 在地美學、世界發聲:洪易邁向國際舞台展實力|高子衿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灣博物館法與博物館事業|黃貞燕
145 價值與產值的對話—談博物館與文創產業之關聯|黃心蓉
148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5:互酬與交易——藝術經濟本質與藝術社會本質的辨明|(整理)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52 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林怡秀
156 下一個世代的出場宣告:「CAFAM未來展-創客創客青年藝術的現實表徵」|王咏琳
160 當民眾成為形式——补贊慶「巫祭尾聲」|陳璽安
162 不斷回到基礎問題的藝術激進 「不是繪畫-關於繪畫邊界的探索」展|高子衿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64 收藏家的新角色——激情、投機與參與精神|安德里亞.貝利尼(翻譯)王萍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6 實驗電影的歧路花園|曾芷筠
170 誰,又不是那個失去記憶的女人?|余杰
174 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十年蛻變全記錄|郭書瑄
176 舞蹈與文字的相遇(1)|鄒新寧
178 仿生的活循環:末光弘和 + 末光陽子的建築|張玉音
180 怎樣看見搖滾(三十)|顏峻
182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五)——約翰、哲學的荒原、天空來的怪物|張碩尹
◎ SNG 展覽直擊
186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ENCES 展覽選介
212 林巒在望山光遐思 夏一夫先生近作山水長卷冊頁展引言|王耀庭
214 縫合歷史的藝術 從李紹榮「Time For a Drink」系列談起|張玉音
216 柴祖舜的心象藝術|余建文
218 生命中不斷交錯的心靈光纖 走近李政勳的美學視界|王咏琳
220 藝術魅力盡在三月 第六屆亞洲當代藝術展|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221 徐龍森 山水的危機|高士明
222 世界最高溫的柴燒 林瑞華的柴燒陶藝之路|盛鈿
224 再創嘉義畫都生命力 「春萌畫會暨墨彩新象」展|林柏亭
225 凝碧集翠 鄭百重的青綠山水|白雪蘭
226 林子田的藝術人生|麥青龠
227 浮夢激流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穎川畫廊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28 展覽月報|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 編輯手記
72 美術館與建築物|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74 藝術與經紀——給年輕藝術家的提醒|王嘉驥
76 待客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78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從藝術權力到權力藝術——專訪Boris Groys|林宏璋
90 在藝術之中操演藝術之力|郭昭蘭
92 論美學化|Boris Groys(翻譯)錢佳緯
◎ FEATURE專題企劃
I
96 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私有化時代與藝術的公共性
98 新晉私人美術館,在懷疑與自我懷疑中前進|卞卡
102 我們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專訪羅馬二十一世紀美術館(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採訪整理)余小蕙
108 博物館法對台灣私立博物館發展之影響|黃姍姍
II 倪再沁紀念專輯
114 悼再沁|胡永芬
116 熱情而永遠的告別——追念倪再沁在高雄10年|李俊賢
118 念 再沁兄|蔡國強
119 推動台灣藝術媒體前進飛越的舵手——悼念典藏永遠的創業貴人倪再沁|簡秀枝
122 倪再沁年表|(整理)孫孟巧
◎ REVIEW 深度評論
124 Imago Tantum,或袁廣鳴的雙事件影像|楊凱麟
127 既視的偶然——談張君懿個展「一時之間」|陳文瑤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30 遙山可見不知處—看林俊慧的畫|黃光男
133 追求一陣完美的微風:淺談林俊慧的藝術創作|吳樹安
138 在地美學、世界發聲:洪易邁向國際舞台展實力|高子衿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灣博物館法與博物館事業|黃貞燕
145 價值與產值的對話—談博物館與文創產業之關聯|黃心蓉
148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5:互酬與交易——藝術經濟本質與藝術社會本質的辨明|(整理)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52 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林怡秀
156 下一個世代的出場宣告:「CAFAM未來展-創客創客青年藝術的現實表徵」|王咏琳
160 當民眾成為形式——补贊慶「巫祭尾聲」|陳璽安
162 不斷回到基礎問題的藝術激進 「不是繪畫-關於繪畫邊界的探索」展|高子衿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64 收藏家的新角色——激情、投機與參與精神|安德里亞.貝利尼(翻譯)王萍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6 實驗電影的歧路花園|曾芷筠
170 誰,又不是那個失去記憶的女人?|余杰
174 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十年蛻變全記錄|郭書瑄
176 舞蹈與文字的相遇(1)|鄒新寧
178 仿生的活循環:末光弘和 + 末光陽子的建築|張玉音
180 怎樣看見搖滾(三十)|顏峻
182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五)——約翰、哲學的荒原、天空來的怪物|張碩尹
◎ SNG 展覽直擊
186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ENCES 展覽選介
212 林巒在望山光遐思 夏一夫先生近作山水長卷冊頁展引言|王耀庭
214 縫合歷史的藝術 從李紹榮「Time For a Drink」系列談起|張玉音
216 柴祖舜的心象藝術|余建文
218 生命中不斷交錯的心靈光纖 走近李政勳的美學視界|王咏琳
220 藝術魅力盡在三月 第六屆亞洲當代藝術展|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221 徐龍森 山水的危機|高士明
222 世界最高溫的柴燒 林瑞華的柴燒陶藝之路|盛鈿
224 再創嘉義畫都生命力 「春萌畫會暨墨彩新象」展|林柏亭
225 凝碧集翠 鄭百重的青綠山水|白雪蘭
226 林子田的藝術人生|麥青龠
227 浮夢激流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穎川畫廊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28 展覽月報|編輯部
72 美術館與建築物|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74 藝術與經紀——給年輕藝術家的提醒|王嘉驥
76 待客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78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從藝術權力到權力藝術——專訪Boris Groys|林宏璋
90 在藝術之中操演藝術之力|郭昭蘭
92 論美學化|Boris Groys(翻譯)錢佳緯
◎ FEATURE專題企劃
I
96 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私有化時代與藝術的公共性
98 新晉私人美術館,在懷疑與自我懷疑中前進|卞卡
102 我們為什麼還需要美術館?專訪羅馬二十一世紀美術館(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採訪整理)余小蕙
108 博物館法對台灣私立博物館發展之影響|黃姍姍
II 倪再沁紀念專輯
114 悼再沁|胡永芬
116 熱情而永遠的告別——追念倪再沁在高雄10年|李俊賢
118 念 再沁兄|蔡國強
119 推動台灣藝術媒體前進飛越的舵手——悼念典藏永遠的創業貴人倪再沁|簡秀枝
122 倪再沁年表|(整理)孫孟巧
◎ REVIEW 深度評論
124 Imago Tantum,或袁廣鳴的雙事件影像|楊凱麟
127 既視的偶然——談張君懿個展「一時之間」|陳文瑤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30 遙山可見不知處—看林俊慧的畫|黃光男
133 追求一陣完美的微風:淺談林俊慧的藝術創作|吳樹安
138 在地美學、世界發聲:洪易邁向國際舞台展實力|高子衿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灣博物館法與博物館事業|黃貞燕
145 價值與產值的對話—談博物館與文創產業之關聯|黃心蓉
148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5:互酬與交易——藝術經濟本質與藝術社會本質的辨明|(整理)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52 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林怡秀
156 下一個世代的出場宣告:「CAFAM未來展-創客創客青年藝術的現實表徵」|王咏琳
160 當民眾成為形式——补贊慶「巫祭尾聲」|陳璽安
162 不斷回到基礎問題的藝術激進 「不是繪畫-關於繪畫邊界的探索」展|高子衿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64 收藏家的新角色——激情、投機與參與精神|安德里亞.貝利尼(翻譯)王萍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6 實驗電影的歧路花園|曾芷筠
170 誰,又不是那個失去記憶的女人?|余杰
174 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十年蛻變全記錄|郭書瑄
176 舞蹈與文字的相遇(1)|鄒新寧
178 仿生的活循環:末光弘和 + 末光陽子的建築|張玉音
180 怎樣看見搖滾(三十)|顏峻
182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五)——約翰、哲學的荒原、天空來的怪物|張碩尹
◎ SNG 展覽直擊
186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ENCES 展覽選介
212 林巒在望山光遐思 夏一夫先生近作山水長卷冊頁展引言|王耀庭
214 縫合歷史的藝術 從李紹榮「Time For a Drink」系列談起|張玉音
216 柴祖舜的心象藝術|余建文
218 生命中不斷交錯的心靈光纖 走近李政勳的美學視界|王咏琳
220 藝術魅力盡在三月 第六屆亞洲當代藝術展|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221 徐龍森 山水的危機|高士明
222 世界最高溫的柴燒 林瑞華的柴燒陶藝之路|盛鈿
224 再創嘉義畫都生命力 「春萌畫會暨墨彩新象」展|林柏亭
225 凝碧集翠 鄭百重的青綠山水|白雪蘭
226 林子田的藝術人生|麥青龠
227 浮夢激流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穎川畫廊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28 展覽月報|編輯部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今藝術&投資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今藝術&投資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1...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