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269期 / 2015年2月號

出版日期:2015/02/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13
ID:44146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顯影物 - 當代攝影裝置
------
「未來的文盲是不懂得攝影的人」班雅明在著作中說。

攝影是主角也是配角,是導演也是臨演,做為其他藝術的記錄工具,「攝影裝置」一詞極少出現在檯面之上,如此神秘曖昧的體質,請看專題中四位作者仔細解析。
同時,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即將登陸台灣,圓點婆婆一直都是我們的焦點,不僅是國際間知名作品現身,更有國內藏家共襄盛舉的藏品露面,如此藝術盛事,當然要帶著今藝術一起南下參與!
以及未上任便已掀起討論熱潮的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在四處奔走請益專家後,他的後續目標將會如何安排?請見本期獨家專訪內容!

章節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30 新氣象|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32 與社會交往之後|黃孫權
  34 超越青森的青森縣立美術館|野島剛

◎ NEWS 新聞
  36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48 影像介面的反身性與可逆性——陳順築2012-2014年間複合媒材作品的閱讀|黃海鳴
  52 星空下的陳順築:一個家庭 一個故事 許多照片|陳慧嶠

◎ FEATURE專題企畫
  56 顯影物:當代攝影裝置
  58 做為「動詞」的台灣攝影裝置|李立鈞
  62 不在(再):相片的記憶與遺忘|張世倫
  68 空間中的影像刺感:國際當代攝影裝置與現場|施昀佑、黃亞紀

◎ REVIEW 深度評論
  72 混種、交織纏繞與藝術知識的肉身化——談「鬼魂的迴返」的地方性生產|王聖閎
  76 成為圖畫之前——「誓.逝」的活人畫與圖景|徐明瀚
  80 攝影使徒的基督教人類學 僕,阿藍的攝影作品|沈伯丞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4 圓點祭壇——草間彌生作品中的性.忘.愛|張玉音
  87 我在這兒,但什麼也不是——草間彌生的藝術之路|游崴
  90 草間彌生年表紀事|(整理)孫孟巧
  92 尋找城市未來感: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談「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侯昱寬

◎ ART TALK 相談室
  94 專訪歐拉弗.艾力阿森——疑惑、詩意的力量|余小蕙
  98 現場——複數的他者 陳界仁談《殘響世界》|曾芷筠

◎ FORUM 藝術論壇
  102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4:匱乏與泛濫——當代藝術知識的生產危機|(整理)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06 為自己劃開一個缺口——關於「不在圖像中行動」|卞卡
  110 往返2D與3D,思緒和物質間的迴圈——Emmanuelle Lainé「邊界狂亂的歡愉」|詹育杰
  114 浮城過影,百般樣態 陸先銘、郭維國雙個展|高子衿
  116 自由的間隙——譚軍 & 樓|張玉音
  118 歸於自然——趙仁輝「無盡藏」個展|李素超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4 藏鋒於拙——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林怡秀
  116 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教育推廣之路|林怡秀
  118 造一座平民博物館的夢——台南奇美博物館揭幕|林怡秀、高子衿
  121 在地人的榮耀——廖婉如談奇美博物館|高子衿
  122 生也有涯,藝術無涯——楊三郎紀念展|吳樹安
  124 打造年輕藝術家平台——毓繡美術館進行中|高子衿
  126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三)|王焜生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38 前往黑暗滿盈之地:《幽靈馬戲團》中的病體國際主義|龔卓軍
  142 舞蹈與文字的相遇(0)|鄒新寧
  144 怎樣看見搖滾(二十九)|顏峻

◎ SNG 展覽直擊
  146 國際.中國.台灣

◎ SNG 展覽直擊
  172 不作畫的畫作——再敘述 吳怡蒨個展|韓之演
  174 孤寂的綻放——重現歷史雲煙中的沙耆|吳樹安
  176 邀古融今.重返筆墨|張禮豪
  177 春天來大溪,尋找一座「我們的」博物館|黃蘭燕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78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陳順築 燃燒記憶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 編輯手記
  30 新氣象|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32 與社會交往之後|黃孫權
  34 超越青森的青森縣立美術館|野島剛

◎ NEWS 新聞
  36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48 影像介面的反身性與可逆性——陳順築2012-2014年間複合媒材作品的閱讀|黃海鳴
  52 星空下的陳順築:一個家庭 一個故事 許多照片|陳慧嶠

◎ FEATURE專題企畫
  56 顯影物:當代攝影裝置
  58 做為「動詞」的台灣攝影裝置|李立鈞
  62 不在(再):相片的記憶與遺忘|張世倫
  68 空間中的影像刺感:國際當代攝影裝置與現場|施昀佑、黃亞紀

◎ REVIEW 深度評論
  72 混種、交織纏繞與藝術知識的肉身化——談「鬼魂的迴返」的地方性生產|王聖閎
  76 成為圖畫之前——「誓.逝」的活人畫與圖景|徐明瀚
  80 攝影使徒的基督教人類學 僕,阿藍的攝影作品|沈伯丞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4 圓點祭壇——草間彌生作品中的性.忘.愛|張玉音
  87 我在這兒,但什麼也不是——草間彌生的藝術之路|游崴
  90 草間彌生年表紀事|(整理)孫孟巧
  92 尋找城市未來感: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談「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侯昱寬

◎ ART TALK 相談室
  94 專訪歐拉弗.艾力阿森——疑惑、詩意的力量|余小蕙
  98 現場——複數的他者 陳界仁談《殘響世界》|曾芷筠

◎ FORUM 藝術論壇
  102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4:匱乏與泛濫——當代藝術知識的生產危機|(整理)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06 為自己劃開一個缺口——關於「不在圖像中行動」|卞卡
  110 往返2D與3D,思緒和物質間的迴圈——Emmanuelle Lainé「邊界狂亂的歡愉」|詹育杰
  114 浮城過影,百般樣態 陸先銘、郭維國雙個展|高子衿
  116 自由的間隙——譚軍 & 樓|張玉音
  118 歸於自然——趙仁輝「無盡藏」個展|李素超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4 藏鋒於拙——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林怡秀
  116 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教育推廣之路|林怡秀
  118 造一座平民博物館的夢——台南奇美博物館揭幕|林怡秀、高子衿
  121 在地人的榮耀——廖婉如談奇美博物館|高子衿
  122 生也有涯,藝術無涯——楊三郎紀念展|吳樹安
  124 打造年輕藝術家平台——毓繡美術館進行中|高子衿
  126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三)|王焜生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38 前往黑暗滿盈之地:《幽靈馬戲團》中的病體國際主義|龔卓軍
  142 舞蹈與文字的相遇(0)|鄒新寧
  144 怎樣看見搖滾(二十九)|顏峻

◎ SNG 展覽直擊
  146 國際.中國.台灣

◎ SNG 展覽直擊
  172 不作畫的畫作——再敘述 吳怡蒨個展|韓之演
  174 孤寂的綻放——重現歷史雲煙中的沙耆|吳樹安
  176 邀古融今.重返筆墨|張禮豪
  177 春天來大溪,尋找一座「我們的」博物館|黃蘭燕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78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陳順築 燃燒記憶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