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267期 / 2014年12月號

出版日期:2014/12/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42
ID:40263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帝國的缺席者

------

歐洲的柏林圍牆倒塌至今25年,數據統計仍顯示出兩方人民的生活差異;然而在亞洲還有一道存在之始便隱形的牆,中國箝制言論自由的「防火長牆」依舊克盡職守地巡視人民的言論與想法,當德國在「光明邊境」紀念活動中送走了圍牆幽靈,中國仍有道不可見的堅固邊界沉默看守……

知識份子從電影《竊聽風暴》談中國現況、壯麗風景以外的生活縮影、顏峻討論中國搖滾團體與政治間的不可分割……本期今藝術,將中國的無形牆一步步描繪成形,並提供更多關於亞洲長牆的思考線索。

章節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60 中國的柏林圍牆|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2 諸眾之貌:找尋亞洲社會動力的種子|黃孫權
  64 秋色.京都國立博物館|野島剛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66 《昴》|岩切澪

◎ NEWS 新聞
  68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專題企畫
  兩個1989 柏林圍牆倒塌25周年後記
  80 讓習慣黑暗的眼睛習慣光明——從電影《竊聽風暴》說起|余杰
  90 帝國的缺席者|顏峻

◎ REVIEW 深度評論
  96 誰來與我們共舞?2014台北雙年展的對話平台與知識生產|王聖閎
  100 潛藏於時間中的觀念性繪畫—王璽安的創作|王品驊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02 尋求精神境界的復歸——盧甫聖的藝術踐行|彭德、白家峰
  108 我們自己內裡的異鄉—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個展|高子衿

◎ FORUM 藝術論壇
  112 人間對話錄 – 唯物篇 3 有閒與無產——當代藝術如何被生產?|(對談)高千惠、南方朔
  116 「從景美人權園區到台北機廠—文化資產與藝術創作的拉鋸」座談會|(整理)孫孟巧
  121 重思大學美術館的新時代角色|高子衿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6 汪建偉的「時」「政」藝術:時間寺|楊天帥
  130 古根漢走向亞洲:文化侵略論及其反駁|楊天帥
  132 揉雜的地圖—2014亞太釀酒基金會傑出藝術獎|林怡秀
  136 神馳—在夢想夢魘之間|王馨梨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38 再見順築|李維菁
  142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二)|王焜生
  146 以雙手創造的時間—Pulima藝術獎|林怡秀
  150 媒體的影像化軌跡—看見台灣當代藝術史|吳樹安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52 說編舞(家)的壞話|鄒欣寧
  154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四)|張碩尹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2014台北藝術博覽會現場直擊
  158 亞洲的區域觀點 2014台北藝術博覽會總觀察|朱貽安
  162 亞洲觀點 各自表述|編輯部
  166 發展中的新興市場|高子衿、朱貽安
  168 各憑本事 爭取青睞:台北藝博會畫廊集錦|編輯部
  174 藝術講座|(整理)林姿君、孫孟巧

◎ SNG 展覽直擊
  17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18 月蹉跎——關於廖鴻興|南風
  220 塞維.索拉的青春——繪畫肯定得比影像更暴力|吳樹安
  222 有也無也——2014國際現代雕刻展|楊柏林
  223 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見證與延續文化藝術之發展|吳世全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24 展覽月報|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 編輯手記
  60 中國的柏林圍牆|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2 諸眾之貌:找尋亞洲社會動力的種子|黃孫權
  64 秋色.京都國立博物館|野島剛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66 《昴》|岩切澪

◎ NEWS 新聞
  68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專題企畫
  兩個1989 柏林圍牆倒塌25周年後記
  80 讓習慣黑暗的眼睛習慣光明——從電影《竊聽風暴》說起|余杰
  90 帝國的缺席者|顏峻

◎ REVIEW 深度評論
  96 誰來與我們共舞?2014台北雙年展的對話平台與知識生產|王聖閎
  100 潛藏於時間中的觀念性繪畫—王璽安的創作|王品驊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02 尋求精神境界的復歸——盧甫聖的藝術踐行|彭德、白家峰
  108 我們自己內裡的異鄉—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個展|高子衿

◎ FORUM 藝術論壇
  112 人間對話錄 – 唯物篇 3 有閒與無產——當代藝術如何被生產?|(對談)高千惠、南方朔
  116 「從景美人權園區到台北機廠—文化資產與藝術創作的拉鋸」座談會|(整理)孫孟巧
  121 重思大學美術館的新時代角色|高子衿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6 汪建偉的「時」「政」藝術:時間寺|楊天帥
  130 古根漢走向亞洲:文化侵略論及其反駁|楊天帥
  132 揉雜的地圖—2014亞太釀酒基金會傑出藝術獎|林怡秀
  136 神馳—在夢想夢魘之間|王馨梨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38 再見順築|李維菁
  142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二)|王焜生
  146 以雙手創造的時間—Pulima藝術獎|林怡秀
  150 媒體的影像化軌跡—看見台灣當代藝術史|吳樹安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52 說編舞(家)的壞話|鄒欣寧
  154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四)|張碩尹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2014台北藝術博覽會現場直擊
  158 亞洲的區域觀點 2014台北藝術博覽會總觀察|朱貽安
  162 亞洲觀點 各自表述|編輯部
  166 發展中的新興市場|高子衿、朱貽安
  168 各憑本事 爭取青睞:台北藝博會畫廊集錦|編輯部
  174 藝術講座|(整理)林姿君、孫孟巧

◎ SNG 展覽直擊
  17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18 月蹉跎——關於廖鴻興|南風
  220 塞維.索拉的青春——繪畫肯定得比影像更暴力|吳樹安
  222 有也無也——2014國際現代雕刻展|楊柏林
  223 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見證與延續文化藝術之發展|吳世全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24 展覽月報|編輯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