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268期 / 2015年1月號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韓國單色繪畫研究
------
有別於韓國今日總展現出泱泱大國的繽紛樣貌,西方人在十九世紀初踏上這片土地時,並未看見多彩招牌的雛形、華麗形象的舞台裝扮,而是一片眾人皆著白衣的隱遁靜土。
儘管難以想像當時的靜謐景像,韓國1970年代出現的單色繪畫顯然是回魂似的呈現了這個「冷靜」且「理性」的古老精神,畫家們甚至是不自覺地表現出這個趨勢……本期今藝術在新年初始將介紹韓國代表性的單色畫藝術家,並且在未來一年和兩家重要藝術媒體定期合作,呈現給你全新的媒體樣貌。
------
有別於韓國今日總展現出泱泱大國的繽紛樣貌,西方人在十九世紀初踏上這片土地時,並未看見多彩招牌的雛形、華麗形象的舞台裝扮,而是一片眾人皆著白衣的隱遁靜土。
儘管難以想像當時的靜謐景像,韓國1970年代出現的單色繪畫顯然是回魂似的呈現了這個「冷靜」且「理性」的古老精神,畫家們甚至是不自覺地表現出這個趨勢……本期今藝術在新年初始將介紹韓國代表性的單色畫藝術家,並且在未來一年和兩家重要藝術媒體定期合作,呈現給你全新的媒體樣貌。
章節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46 雜誌,時代變動的觀察點|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48 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思考|王嘉驥
50 總結的藝術|馮光遠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52 三瀦末雄《對藝術來說,什麼是價值?》|岩切澪
◎ NEWS 新聞
54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專題企畫
韓國單色繪畫研究
66 心靈的風景|尹晉燮 (翻譯)于昌民
70 补栖甫:線條的銘刻與傾空|林怡秀
71 李禹煥:物派與單色畫的倡導者|林怡秀
72 金昌烈:水滴裡的宇宙|林怡秀
73 河鍾賢:持續生長的「接合」運動|吳樹安
74 尹亨根:單色繪畫的經典範例|吳樹安
75 鄭相和:永恆流動的一瞬|高子衿
76 揚升中的寧靜力量——單色畫市場近況|郭怡孜
◎ REVIEW 深度評論
78 影像藝術的未知終點——何子彥「此地」|王咏琳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2 反璞歸真——黃柏仁的狗札記|Max Chaplin
◎ ART TALK 相談室
90 熱帶艷陽下的藝術饗宴——專訪巴西Inhotim文化藝術部總監 Rodrigo Moura|陳韋晴
◎ FORUM 藝術論壇
94 兩位建築人眼中的「漢先生」——阮慶岳、王增榮談漢寶德|(整理)孫孟巧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98 影舞之眼.視域之外——第二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林怡秀
102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工業風暴中的理性反思|王凱梅
106 上海雙年展的現狀——專訪上海當代藝術博物副館長李旭|李素超
110 生命之歌——論江賢二的藝術|王嘉驥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4 藏鋒於拙——陳成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林怡秀
116 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教育推廣之路|林怡秀
118 造一座平民博物館的夢——台南奇美博物館揭幕|林怡秀、高子衿
121 在地人的榮耀——廖婉如談奇美博物館|高子衿
122 生也有涯,藝術無涯——楊三郎紀念展|吳樹安
124 打造年輕藝術家平台——毓繡美術館進行中|高子衿
126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三)|王焜生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30 當你還在問她:這叫舞蹈嗎?|鄒欣寧
132 夜市劇場的藝術經濟學|吳思鋒
134 怎樣看見搖滾(二十八)|顏峻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36 南台灣的藝術嘉年華 側寫2014高雄藝術覽會|林姿君
◎ SNG 展覽直擊
140 國際.中國.台灣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69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在地觀點.國際串連 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46 雜誌,時代變動的觀察點|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48 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思考|王嘉驥
50 總結的藝術|馮光遠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52 三瀦末雄《對藝術來說,什麼是價值?》|岩切澪
◎ NEWS 新聞
54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專題企畫
韓國單色繪畫研究
66 心靈的風景|尹晉燮 (翻譯)于昌民
70 补栖甫:線條的銘刻與傾空|林怡秀
71 李禹煥:物派與單色畫的倡導者|林怡秀
72 金昌烈:水滴裡的宇宙|林怡秀
73 河鍾賢:持續生長的「接合」運動|吳樹安
74 尹亨根:單色繪畫的經典範例|吳樹安
75 鄭相和:永恆流動的一瞬|高子衿
76 揚升中的寧靜力量——單色畫市場近況|郭怡孜
◎ REVIEW 深度評論
78 影像藝術的未知終點——何子彥「此地」|王咏琳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2 反璞歸真——黃柏仁的狗札記|Max Chaplin
◎ ART TALK 相談室
90 熱帶艷陽下的藝術饗宴——專訪巴西Inhotim文化藝術部總監 Rodrigo Moura|陳韋晴
◎ FORUM 藝術論壇
94 兩位建築人眼中的「漢先生」——阮慶岳、王增榮談漢寶德|(整理)孫孟巧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98 影舞之眼.視域之外——第二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林怡秀
102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工業風暴中的理性反思|王凱梅
106 上海雙年展的現狀——專訪上海當代藝術博物副館長李旭|李素超
110 生命之歌——論江賢二的藝術|王嘉驥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4 藏鋒於拙——陳成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林怡秀
116 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教育推廣之路|林怡秀
118 造一座平民博物館的夢——台南奇美博物館揭幕|林怡秀、高子衿
121 在地人的榮耀——廖婉如談奇美博物館|高子衿
122 生也有涯,藝術無涯——楊三郎紀念展|吳樹安
124 打造年輕藝術家平台——毓繡美術館進行中|高子衿
126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三)|王焜生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30 當你還在問她:這叫舞蹈嗎?|鄒欣寧
132 夜市劇場的藝術經濟學|吳思鋒
134 怎樣看見搖滾(二十八)|顏峻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36 南台灣的藝術嘉年華 側寫2014高雄藝術覽會|林姿君
◎ SNG 展覽直擊
140 國際.中國.台灣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69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在地觀點.國際串連 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 編輯手記
46 雜誌,時代變動的觀察點|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48 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思考|王嘉驥
50 總結的藝術|馮光遠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52 三瀦末雄《對藝術來說,什麼是價值?》|岩切澪
◎ NEWS 新聞
54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專題企畫
韓國單色繪畫研究
66 心靈的風景|尹晉燮 (翻譯)于昌民
70 补栖甫:線條的銘刻與傾空|林怡秀
71 李禹煥:物派與單色畫的倡導者|林怡秀
72 金昌烈:水滴裡的宇宙|林怡秀
73 河鍾賢:持續生長的「接合」運動|吳樹安
74 尹亨根:單色繪畫的經典範例|吳樹安
75 鄭相和:永恆流動的一瞬|高子衿
76 揚升中的寧靜力量——單色畫市場近況|郭怡孜
◎ REVIEW 深度評論
78 影像藝術的未知終點——何子彥「此地」|王咏琳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2 反璞歸真——黃柏仁的狗札記|Max Chaplin
◎ ART TALK 相談室
90 熱帶艷陽下的藝術饗宴——專訪巴西Inhotim文化藝術部總監 Rodrigo Moura|陳韋晴
◎ FORUM 藝術論壇
94 兩位建築人眼中的「漢先生」——阮慶岳、王增榮談漢寶德|(整理)孫孟巧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98 影舞之眼.視域之外——第二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林怡秀
102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工業風暴中的理性反思|王凱梅
106 上海雙年展的現狀——專訪上海當代藝術博物副館長李旭|李素超
110 生命之歌——論江賢二的藝術|王嘉驥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4 藏鋒於拙——陳成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林怡秀
116 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教育推廣之路|林怡秀
118 造一座平民博物館的夢——台南奇美博物館揭幕|林怡秀、高子衿
121 在地人的榮耀——廖婉如談奇美博物館|高子衿
122 生也有涯,藝術無涯——楊三郎紀念展|吳樹安
124 打造年輕藝術家平台——毓繡美術館進行中|高子衿
126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三)|王焜生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30 當你還在問她:這叫舞蹈嗎?|鄒欣寧
132 夜市劇場的藝術經濟學|吳思鋒
134 怎樣看見搖滾(二十八)|顏峻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36 南台灣的藝術嘉年華 側寫2014高雄藝術覽會|林姿君
◎ SNG 展覽直擊
140 國際.中國.台灣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69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在地觀點.國際串連 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46 雜誌,時代變動的觀察點|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48 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思考|王嘉驥
50 總結的藝術|馮光遠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52 三瀦末雄《對藝術來說,什麼是價值?》|岩切澪
◎ NEWS 新聞
54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專題企畫
韓國單色繪畫研究
66 心靈的風景|尹晉燮 (翻譯)于昌民
70 补栖甫:線條的銘刻與傾空|林怡秀
71 李禹煥:物派與單色畫的倡導者|林怡秀
72 金昌烈:水滴裡的宇宙|林怡秀
73 河鍾賢:持續生長的「接合」運動|吳樹安
74 尹亨根:單色繪畫的經典範例|吳樹安
75 鄭相和:永恆流動的一瞬|高子衿
76 揚升中的寧靜力量——單色畫市場近況|郭怡孜
◎ REVIEW 深度評論
78 影像藝術的未知終點——何子彥「此地」|王咏琳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2 反璞歸真——黃柏仁的狗札記|Max Chaplin
◎ ART TALK 相談室
90 熱帶艷陽下的藝術饗宴——專訪巴西Inhotim文化藝術部總監 Rodrigo Moura|陳韋晴
◎ FORUM 藝術論壇
94 兩位建築人眼中的「漢先生」——阮慶岳、王增榮談漢寶德|(整理)孫孟巧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98 影舞之眼.視域之外——第二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林怡秀
102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工業風暴中的理性反思|王凱梅
106 上海雙年展的現狀——專訪上海當代藝術博物副館長李旭|李素超
110 生命之歌——論江賢二的藝術|王嘉驥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4 藏鋒於拙——陳成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林怡秀
116 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教育推廣之路|林怡秀
118 造一座平民博物館的夢——台南奇美博物館揭幕|林怡秀、高子衿
121 在地人的榮耀——廖婉如談奇美博物館|高子衿
122 生也有涯,藝術無涯——楊三郎紀念展|吳樹安
124 打造年輕藝術家平台——毓繡美術館進行中|高子衿
126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三)|王焜生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30 當你還在問她:這叫舞蹈嗎?|鄒欣寧
132 夜市劇場的藝術經濟學|吳思鋒
134 怎樣看見搖滾(二十八)|顏峻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36 南台灣的藝術嘉年華 側寫2014高雄藝術覽會|林姿君
◎ SNG 展覽直擊
140 國際.中國.台灣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69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
在地觀點.國際串連 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今藝術&投資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今藝術&投資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1...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