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謂歷史》之後,數位時代的史學研究入門指引!
◎踏入新世代數位文史領域的入門書
◎范純武、湯瑞弘兩位歷史系教授攜手合譯
◎台版獨家收錄專文:「如果『史學即是史料學』,數位歷史學的發展問題會是什麼?」、「數位轉向後歷史學新形式及其反思」
當歷史學進入數位時代,愈來愈多關於過去的資訊可以藉由數位形式來獲得,而歷史研究也不得不面臨一波轉型。本書中,作者將回顧數位研究的起源,進而介紹數位歷史學的概念,以及概述在大數據時代研究的問題和方法。在閱讀完本書後,將會意識到,我們已經進入人人都可參與歷史研究,且每個歷史研究者都可以是數位歷史學家的時代。
歷史學的數位化浪潮
自20世紀下半葉起,許多機關團體便有意識將過去的史料以數位化方式保存,舉凡文獻、地圖、圖像、影音……都可透過網路或資料庫搜尋。因此,以往藏在故紙堆裡的資料,不但可長久保留,也更容易被人取得與閱讀。同時,在進入21世紀後,數位化趨勢更進一步影響了歷史研究的方式。比如閱讀史料的方式也不同於以往。過去研究歷史強調「精讀」,也就是細心地閱讀,從字裡行間理解細節進而發現更大的脈絡。但以數位形式儲存的資料,讓人得以改用「遠讀」的方式,也就是用機器閱讀,這讓研究者得以發現文本中隱藏的主題與特徵。至此,不僅僅是研究方式改變,連研究的內容也可能產生了變化。
從數位化歷史學到數位歷史學
當利用數位技術和演算法等新興數位工具去分析歷史素材的方式出現後,數位歷史學這個學科分支也被創造了出來。同時數位歷史學也帶來跨學科的研究。而AR、VR在歷史敘事上的運用,以及用視覺化展示歷史及沉浸式體驗去增進公眾參與等等,也都成為數位歷史學未來可預期的發展。
數位歷史學的問題與挑戰
數位研究方法需要龐大的技術與資源去支撐,產生了數位資源的傾斜,誰能夠去使用這些資源成為了新的問題。另外,數據質量以及數位技術能力也都影響個別研究者的產出。原生數位資源牽涉的個資等倫理問題、數位資源的保存性,都仍待思索。
給所有歷史人,最簡要清晰的數位歷史學入門
雖然數位歷史學目前是歷史研究中的一個學科,但作者也提到其實大部分的歷史學家都已經在使用數位工具,可說人人都是數位歷史學家,因此本書更適合給所有有志從事歷史相關工作的人參考。本書繁體中文版,由東海大學歷史系「史學導論」授課教師范純武教授與文化大學史學系專長史學史的湯瑞弘副教授攜手翻譯,將這本迄今為止對數位歷史學最簡要清晰的解說介紹給所有在歷史、人文學科領域耕耘以及對數位化所帶來的改變有興趣的讀者。書中也將收錄兩位教授為台灣讀者撰寫的兩篇專文。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王政文 東海大學歷史系系主任
李宗信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所所長
李健輝 臺北市數位精進辦公室主任、臺北市育成高中歷史教師
胡其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所助理教授
張弘毅 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副教授、臺灣大眾史學協會理事長
廖泫銘 數位人文學會秘書長
鄭安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系主任
◎好評推薦
我們現在都是「數位歷史學家」,透過審視這門新興學科的起源和內容,漢儒.薩爾彌勾勒出一幅必須共同探索的智力地圖。本書是一份可靠的指引,也是一個受人歡迎一同前進的夥伴。
──蒂姆.希奇科克,英國薩塞克斯大學人文實驗室主任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我欣賞它的國際視野,尤其是所描述的範例的廣泛性。本書特別適用於歷史入門課程,讓學生可以熟悉網路資料的廣度以及從中産生的學術研究。
──喬.古爾迪,南衛理公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