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MUZIK古典樂刊 NO.92

出版日期:2014/11/01
出版:有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34
ID:46985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當月音樂家】
不只一曲音樂家

豈止.一曲作家
在流行音樂中,有所謂的「一曲歌王」或是「一片歌后」,也就是說這些歌手都會有一首膾炙人口的金曲,熱門程度可以達到蟬聯KTV點播榜冠軍幾十週不歇,但往往是「歌比人紅」,雖然大家都會唱,卻不知道該位歌手還有什麼其他曲子,甚至是連原唱的名字都未必叫得出來。
古典音樂也有這樣的現象,尤其在當代影視媒體如此發達的年代,音樂史上很多作品,或許是因為很適合表達某些情境,或許是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或許是能夠在短短時間內適當地演奏,造成了他們也出現了「曲紅人不紅」的現象,以普羅大眾的角度而言,或許對這些旋律的熟悉度,比莫札特、貝多芬、巴赫等人的作品都還要來得高,但作者的名字、甚至是曲名,都很容易被忽視了。
當然,「一曲作家」一詞,會造成很多樂迷的不滿,認為這些作曲家明明也是寫出相當程度的重要作品,並且在音樂史上仍是擁有一席之地,稱呼他們「一曲作家」,是否過於輕視?本期「當月音樂家」單元主題,正是要為他們做出平反,不論您在這些耳熟能詳的曲目之外,熟不熟悉他們的生平事蹟,就隨著「豈止.一曲作家」主題,配合本月「一曲之外」的CD,一起發現這些偉大音樂家的實際面貌!

打造史詩般音樂國度 生命的讚詠者──奧福
與其說古典音樂是象徵昔日時光的符號,不如說它是橫亙古今、超越時代的存在;尤其當作曲家寫下了曠世經典,他其實也刻劃出一種屬於「永恆」的印記。二十世紀初,樂壇除舊革新的步伐從未止歇,德國作曲家奧福(Carl Orff,1895~1982)卻穿梭在過去與未來、傳統與新潮之間,以超然於時空的的音樂語言,撼動了世人對於音樂的界定與印象。直至今日,即使不熟識《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的故事或奧福的音樂理念,也必然聽過〈噢!命運女神〉(O Fortuna)這段有如史詩一般、令人臣服拜倒的澎派旋律。
然而,有別於人們的普遍認知,奧福其實是一位產量豐富、多面向發展的音樂家。他的《布蘭詩歌》並不僅止於〈噢!命運女神〉這段磅礡序奏,他的音樂創作亦涵括了《布蘭詩歌》等多部大編制作品,而在作曲之外,奧福更高度關注兒童的音樂學習與啟蒙。從創作到教學,奧福的音樂國度無處不煥發著一股「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核心」的不朽精神。

單純旋律,佐上多樣節奏 羅西尼的喜歌劇人生
從蒙台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到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義大利與歌劇的發展脈絡一路綿密相連;但到了十八世紀,德國與法國等地的歌劇勢力崛起,歷史悠遠的義大利歌劇竟一度失去其領導地位。十九世紀初,歌劇藝術成為義大利民族運動浪潮的映照與發聲,義大利歌劇才終於在新一代作曲家的筆下重新找回希望。
這波義大利的歌劇榮光之中,首先綻露才氣的是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1792~1868)。在將近二十年的歌劇生涯,創作出三十九部歌劇作品,羅西尼再度擦亮義大利歌劇的百年招牌,也為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威爾第(Giuseppe Verdi)後續多位作曲家開啟了金色大門。

久違的凜凜威風 英國代表──艾爾加
今年不久前的九月十三日晚間,倫敦皇家艾伯特廳裡擠滿了觀眾,這些來參加音樂會的人非但沒有規規矩矩地正襟危坐,還或坐或站,手裡拿著一面面小旗,看上去好像是要參加一場嘉年華遊行一般。
在這逍遙音樂節的閉幕之夜,歐拉默(Sakari Oramo)指揮BBC交響樂團,依循傳統奏起了《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第一號,隨著樂曲進行到著名的三重奏主題(亦被用為動畫《我們這一家》之片尾曲),只見全場小旗連成一片翰海,合唱團歌頌出《希望與榮耀的土地》(Land of Hope and Glory):
「希望與光榮之土,自由之母,我等眾人為你所出,該如何將你傳頌? 你的疆域被開拓,寬而益廣;上帝成就你偉業,使你堅而益強。」 (Land of Hope and Glory, Mother of the Free, How shall we extol thee, who are born of thee? Wider still and wider shall thy bounds be set; 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體弱.心不弱 樂之占星術士──霍爾斯特
「二、三百位朋友和音樂同行聚集在燈光昏暗的演出大廳裡聆聽音樂,他們意識到,這絕不是個一般的場合,其間的音樂與他們過去聽到的大異其趣。雖然經歷了四年戰爭,《火星》的喧鬧聲依然令他們難以忍受;在《木星》的樂章中,迴廊裡幹活打雜的女工放下洗衣刷翩翩起舞。在《土星》樂章裡,中年聽眾感到自己隨指揮棒的每一次晃動逐漸衰老;而《海王星》的結尾則令人難忘,幕後的女聲合唱漸漸變弱、越來越遠,直到人們的想像力無法區分音響與寂靜為止。」

西班牙小提琴天才 魅力獨具的薩拉沙特
一八七八年,三十四歲的薩拉沙特在旅行演奏間創作了著名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 20);這部搭配管弦樂伴奏的小提琴曲蘊含吉普賽人的熱情奔放與濃厚的民族性,華麗絢爛的技巧呈,自薩拉沙特一九○四年留下第一版錄音以來,至今仍是小提琴家爭相演出、錄製的保留曲目之一。事實上,儘管身為西班牙的超技小提琴大師,薩拉沙特一生中大半的時間卻都是在旅行演奏中度過的,足跡遍及了歐美、中東、南非等地;為了因應旅途中各類音樂會的演出,他為自己的卓越琴藝打造許多不朽的旋律,多年來始終留存愛樂者的心中。

承先啟後的法國音樂奠基者──聖桑
一八八六年的二月,正在奧地利小鎮旅行演奏的聖桑本應埋首於他第三號交響曲的創作,卻忙著為將到來的狂歡節創作一組有趣的作品;作品中俏皮地模仿許多動物的特質,又巧妙引用一些名曲片段暗諷,呈現詼諧的幽默。然而這部作品中除了最為人所熟知的〈天鵝〉之外,其實都是在聖桑逝世後才被出版的;也許是因為作品中暗藏的諷意或輕鬆的內容,聖桑生前並不想要公開這部作品,這部不願發表的作品,卻意外成了現今大多數人認識他的第一首作品。

章節目錄

【本期封面故事】
ALOHA! 傑克島袋-一把烏克麗麗與一顆赤子心
Virtuoso,這個源自拉丁文的詞彙,在藝術領域中具有「巨匠」、「奇才」之意。代代人才相繼浮現,人們為精擅各種樂器的獨奏家們,冠上了鋼琴巨匠、小提琴奇才……。不過,以烏克麗麗而言,這個輕巧隨興的樂器,似乎並不適合所謂「巨匠」或「奇才」的封號。直到來自夏威夷檀香山的傑克島袋(Jake Shimabukuro),以一段《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的精湛演奏在YouTube竄起,世人這才發現,原來烏克麗麗也能擁有神乎其技的一面。
喜愛烏克麗麗的人,想必都對傑克島袋留有深刻印象;而對烏克麗麗不甚熟悉的朋友們,亦能經由傑克島袋的高超琴藝,重新認識這項四弦樂器的不凡魅力。今年十月,傑克島袋二度來台舉辦演奏會。在現場炫技之外,他也為台灣樂迷帶來了滿滿的真摯與深情,正如同他在本次專訪所談到的,音樂是一種牽繫著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的神奇連結。通過傑克島袋熱情赤誠的琴音,我們彷彿也能感受到一陣夏威夷的浪花、一抹古意盎然的沖繩色調,甚或是一股與家人、朋友的心脈相連。

【MUZIK No. 92 閱讀焦點】
1. 特別報導: 百載勳風 搖盪一方青波-稻子聽音樂,池上飄香
位居臺灣東半部的花蓮與臺東,因中央山脈阻隔、交通不便,昔日常被先民稱為「後山」,是西半邊「平地人」不易一探的秘境;今日雖有航空及鐵、公路相助,仍因來往耗時,反成為島上最後的一塊淨地。除了自然風光相對原始、破壞較少,當地無污染的農產品更是遠近馳名的美味。隨著觀光休閒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原本從便當店開始認識「池上米」的人們,也開始朝著擁有「金城武樹」和迎人穗浪的伯朗大道進發,現在馳騁這段錦新三號道路,除了背山面水、一望無際的視覺享受,還能從道旁的大型「留聲機」得到一場宛如置身天地般遼闊的視聽室中、無可取代的聽覺體驗。

2. 焦點音樂會: 跨越音樂藩籬 開展當代新視野-荷蘭新室內樂團與小巨人絲竹樂團
許多人對於當代音樂時常心存畏懼,甚至先入為主地將當代音樂與艱澀難懂的音樂語彙、刺耳尖銳的嘈雜聲響畫上等號。然而,當代音樂真的就是這樣嗎?由陳志昇所帶領的台灣知名國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和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當代音樂天團──荷蘭新室內樂團即將帶來兩場別出心裁的演出;這兩個演出團體不僅擁有堅強的演奏實力與音樂背景,對音樂更有一套自己的想法。首場音樂會《跨樂新視界》將以「類劇場」的形式呈現,透過聲光效果、影像與音樂的結合,同時加上來自各國世界民族樂器的融入,為樂迷帶來中樂與西樂全新的相遇;第二場音樂會《畫韻》,則將演出七首當代經典的作品,在中西樂器的融合與衝突中,徹底轉變您對當代音樂既有的聯想,進而發現原來聽當代音樂可以是這麼「潮」的一件事!

3. 音樂外一章: 音樂廳,回不去了!
二十八年前國家音樂廳落成啟用,所有的設施都是為了「純粹」古典音樂形式的演出規劃,近年隨著古典音樂的跨界、創意、革新,演出形式越來越多元化、複雜化,音樂廳舞台上方增加了吊桿、觀眾席上方的外區燈與側燈包廂的燈具增加了種類、數量,有時加上舞蹈地板、黑色翼幕、投影幕、擴音麥克風、矩陣式音箱……更甚者,搭配大小型道具增加演出「風味」。這些外掛加料或為臨時性、或已成為音樂廳的「標準配備」,至此為古典音樂設計建築的音樂廳已經改變了原來的音場。在日本,專為古典音樂設計建造的音樂廳約有一千一百多個,多在八○至九○年代落成,至今仍保留著「純粹的形式」──只為古典樂而存在。

【編輯精選】
‧雙響炮: 《莎樂美》愛與死(周凡夫)
‧音樂熱氣球: 當音樂如草原,綠而純淨(李明蒨)

看更多
收起來

【本期封面故事】
ALOHA! 傑克島袋-一把烏克麗麗與一顆赤子心
Virtuoso,這個源自拉丁文的詞彙,在藝術領域中具有「巨匠」、「奇才」之意。代代人才相繼浮現,人們為精擅各種樂器的獨奏家們,冠上了鋼琴巨匠、小提琴奇才……。不過,以烏克麗麗而言,這個輕巧隨興的樂器,似乎並不適合所謂「巨匠」或「奇才」的封號。直到來自夏威夷檀香山的傑克島袋(Jake Shimabukuro),以一段《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的精湛演奏在YouTube竄起,世人這才發現,原來烏克麗麗也能擁有神乎其技的一面。
喜愛烏克麗麗的人,想必都對傑克島袋留有深刻印象;而對烏克麗麗不甚熟悉的朋友們,亦能經由傑克島袋的高超琴藝,重新認識這項四弦樂器的不凡魅力。今年十月,傑克島袋二度來台舉辦演奏會。在現場炫技之外,他也為台灣樂迷帶來了滿滿的真摯與深情,正如同他在本次專訪所談到的,音樂是一種牽繫著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的神奇連結。通過傑克島袋熱情赤誠的琴音,我們彷彿也能感受到一陣夏威夷的浪花、一抹古意盎然的沖繩色調,甚或是一股與家人、朋友的心脈相連。

【MUZIK No. 92 閱讀焦點】
1. 特別報導: 百載勳風 搖盪一方青波-稻子聽音樂,池上飄香
位居臺灣東半部的花蓮與臺東,因中央山脈阻隔、交通不便,昔日常被先民稱為「後山」,是西半邊「平地人」不易一探的秘境;今日雖有航空及鐵、公路相助,仍因來往耗時,反成為島上最後的一塊淨地。除了自然風光相對原始、破壞較少,當地無污染的農產品更是遠近馳名的美味。隨著觀光休閒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原本從便當店開始認識「池上米」的人們,也開始朝著擁有「金城武樹」和迎人穗浪的伯朗大道進發,現在馳騁這段錦新三號道路,除了背山面水、一望無際的視覺享受,還能從道旁的大型「留聲機」得到一場宛如置身天地般遼闊的視聽室中、無可取代的聽覺體驗。

2. 焦點音樂會: 跨越音樂藩籬 開展當代新視野-荷蘭新室內樂團與小巨人絲竹樂團
許多人對於當代音樂時常心存畏懼,甚至先入為主地將當代音樂與艱澀難懂的音樂語彙、刺耳尖銳的嘈雜聲響畫上等號。然而,當代音樂真的就是這樣嗎?由陳志昇所帶領的台灣知名國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和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當代音樂天團──荷蘭新室內樂團即將帶來兩場別出心裁的演出;這兩個演出團體不僅擁有堅強的演奏實力與音樂背景,對音樂更有一套自己的想法。首場音樂會《跨樂新視界》將以「類劇場」的形式呈現,透過聲光效果、影像與音樂的結合,同時加上來自各國世界民族樂器的融入,為樂迷帶來中樂與西樂全新的相遇;第二場音樂會《畫韻》,則將演出七首當代經典的作品,在中西樂器的融合與衝突中,徹底轉變您對當代音樂既有的聯想,進而發現原來聽當代音樂可以是這麼「潮」的一件事!

3. 音樂外一章: 音樂廳,回不去了!
二十八年前國家音樂廳落成啟用,所有的設施都是為了「純粹」古典音樂形式的演出規劃,近年隨著古典音樂的跨界、創意、革新,演出形式越來越多元化、複雜化,音樂廳舞台上方增加了吊桿、觀眾席上方的外區燈與側燈包廂的燈具增加了種類、數量,有時加上舞蹈地板、黑色翼幕、投影幕、擴音麥克風、矩陣式音箱……更甚者,搭配大小型道具增加演出「風味」。這些外掛加料或為臨時性、或已成為音樂廳的「標準配備」,至此為古典音樂設計建築的音樂廳已經改變了原來的音場。在日本,專為古典音樂設計建造的音樂廳約有一千一百多個,多在八○至九○年代落成,至今仍保留著「純粹的形式」──只為古典樂而存在。

【編輯精選】
‧雙響炮: 《莎樂美》愛與死(周凡夫)
‧音樂熱氣球: 當音樂如草原,綠而純淨(李明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