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MUZIK古典樂刊 NO.89

出版日期:2014/08/01
出版:有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34
ID:47012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當月音樂家】
極權制度下的蘇聯音樂天才-蕭士塔高維契
「一個不太高,身材細瘦、害羞又嚴肅的人,抽煙成癮且極端神經質,面對陌生人時講話還時常結巴」──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作曲家之一的蕭士塔高維契。
生在蘇聯共黨箝制思想的年代,蕭士塔高維契一直處於一個飽受束縛的創作環境,經歷了史達林的獨裁統治與大規模的肅清運動,仍然堅持著創作的使命;用音樂傳遞潛藏的情緒,留下生命的足跡。
「就算他們將我兩隻手都砍下來,我用嘴咬著筆都還是要繼續創作。」——蕭士塔高維契

曲目導聆:現實與良心的拉扯
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一生共寫作十五首交響曲,扣除海頓與莫札特、貝多芬之後的重要音樂家中,他所寫作的交響曲數量大概是最龐大的。寫了那麼多交響曲,對於作曲家本身來說當然是偉大成就,但對於愛樂者來說可就是「甜蜜的負擔」了,到底要如何進入這數量龐大的交響曲世界呢?首先還是利用表格來達成宏觀效果吧!。

章節目錄

【本期封面故事】
溯迴從之 浪漫韻長-李雲迪談/彈舒曼與貝多芬
出身四川重慶的鋼琴家李雲迪,二○○○年在第十四屆蕭邦鋼琴大賽上成為首位獲得金獎的華人,也是該大賽最年輕的金獎得主,從此蜚聲國際。獲獎後不久,他便在二○○一年四月前往日本演出期間,與DG(Deutsche Grammophon)唱片公司簽約,當年首張專輯即以《Chopin》為名,從蕭邦的奏鳴曲、大波蘭舞曲、練習曲、夜曲及即興曲,展開了他的錄音事業,次年接著發行了第二張專輯《Liszt》。
十四年來,他已經累積發行了十多張個人專輯,其中多數曲目當然是他最拿手的蕭邦,加上李斯特,不過自二○一二年發行三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專輯之後,他的演奏重心已經逐漸轉往浪漫時代更早期的貝多芬與舒曼作品,今年他再接再厲推出新片: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op.73)及舒曼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op.17)。《MUZIK》也趁他在歐洲巡迴演出的空檔,特別專訪了這位知名音樂家,聽他談/彈舒曼與貝多芬,探求他職業生涯上的轉折與蛻變。

【MUZIK No. 89 閱讀焦點】
1. 焦點音樂會: 大提琴女神瓦列芙斯卡
繼去年首度來台演出後,波蘭裔美籍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將再度訪台!被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譽為「聽過最具感官美的大提琴演奏」的瓦列芙斯卡(christine walevska),是師承上個世紀多位傳奇大提琴大師碩果僅存的大提琴家,十八歲出道即揚名國際,走過黑膠唱片盛行的年代,她的音樂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黑膠迷口耳相傳?不妨走一趟音樂廳親耳見證這來自上個世紀的大提琴美聲!

2. 特別報導: 美術館邊的愛樂秘境
臺灣各地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日遺」(日據時代遺留之建物),不過在臺中市,卻有一條「美遺」,它以美軍駐臺時代的眷區為名,時至今日,這條「美村路」雖然已經沒有多少美國味,卻因依傍國立臺中美術館,成為市內帶有文化與異國氣息的一方小境。
在這條路上、離美術館南方不遠處的一排老「透天」樓下,有那麼一家隱身騎樓的小咖啡店,它沒有亮眼的招牌、時髦的裝潢,也沒有一定的開放時間,全店上下只有一位老闆兼打雜,但只要您試著預約、敲開它的門,就能發現一處比美術館更富有多國精緻文化的特區,而這妙趣所在,全源於館長十年前的那次「重返初衷」。

3. 文化雲: 文化觀光 觀什麼?
看看世界、想想自己,臺灣有哪些文化觀光的優勢呢?在上述三大類的文化觀光之中,特殊活動如「臺灣燈會」、「平溪天燈」,而人文藝術如故宮博物院之外,似乎較缺少國際觀點下的觀光吸引力。雖然近年來大陸觀光客來臺人數激增,但是陸客的動機與一般國外觀光客甚為不同,故而臺灣的國際觀光客尚有極大的開發空間。近年來如臺東熱氣球嘉年華、澎湖花火節有逐漸建立品牌的潛力,不過目前尚多為國內客源。有關部門應該思考擴大國際知名度,以國際觀光客觀點檢視所有硬體建設與軟體動能,從中央到地方攜手合作,檢視並破除法令上的限制,才是真正完整建構觀光通路,以「文化觀光」為臺灣帶來實質效益。

4. 雙響炮: 聽排練 睹「秘密」
聽樂隊排練,可以親睹指揮家和樂團之間的互動,看著一首寫在樂譜上的作品,如何活生生地在舞台上呈現給觀眾。其間的變化過程,提升了我們對音樂欣賞的體驗,甚至還有機會目睹與音樂有關的「秘密」。六月份,我聽了兩次廣州交響樂團在星海音樂廳的排練,也見識到兩位獨奏家的「秘密」。其中一位,是近年走紅的摩爾多瓦小提琴家派翠西雅.科帕欽斯卡亞(Patricia Kopatchinskaja)。六月十四日早上,她赤著雙腳和樂團排練普羅高菲夫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到了晚上演出時,她換上一身素色長裙,台下坐得稍遠的觀眾未必發現,但較近舞台的觀眾都注意到她同樣是赤著腳出台!

【編輯精選】
‧賽門療音樂: 法式浪漫是這麼回事
‧音樂教我的事: 音樂才是我生命中的荒島!

看更多
收起來

【本期封面故事】
溯迴從之 浪漫韻長-李雲迪談/彈舒曼與貝多芬
出身四川重慶的鋼琴家李雲迪,二○○○年在第十四屆蕭邦鋼琴大賽上成為首位獲得金獎的華人,也是該大賽最年輕的金獎得主,從此蜚聲國際。獲獎後不久,他便在二○○一年四月前往日本演出期間,與DG(Deutsche Grammophon)唱片公司簽約,當年首張專輯即以《Chopin》為名,從蕭邦的奏鳴曲、大波蘭舞曲、練習曲、夜曲及即興曲,展開了他的錄音事業,次年接著發行了第二張專輯《Liszt》。
十四年來,他已經累積發行了十多張個人專輯,其中多數曲目當然是他最拿手的蕭邦,加上李斯特,不過自二○一二年發行三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專輯之後,他的演奏重心已經逐漸轉往浪漫時代更早期的貝多芬與舒曼作品,今年他再接再厲推出新片: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op.73)及舒曼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op.17)。《MUZIK》也趁他在歐洲巡迴演出的空檔,特別專訪了這位知名音樂家,聽他談/彈舒曼與貝多芬,探求他職業生涯上的轉折與蛻變。

【MUZIK No. 89 閱讀焦點】
1. 焦點音樂會: 大提琴女神瓦列芙斯卡
繼去年首度來台演出後,波蘭裔美籍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將再度訪台!被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譽為「聽過最具感官美的大提琴演奏」的瓦列芙斯卡(christine walevska),是師承上個世紀多位傳奇大提琴大師碩果僅存的大提琴家,十八歲出道即揚名國際,走過黑膠唱片盛行的年代,她的音樂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黑膠迷口耳相傳?不妨走一趟音樂廳親耳見證這來自上個世紀的大提琴美聲!

2. 特別報導: 美術館邊的愛樂秘境
臺灣各地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日遺」(日據時代遺留之建物),不過在臺中市,卻有一條「美遺」,它以美軍駐臺時代的眷區為名,時至今日,這條「美村路」雖然已經沒有多少美國味,卻因依傍國立臺中美術館,成為市內帶有文化與異國氣息的一方小境。
在這條路上、離美術館南方不遠處的一排老「透天」樓下,有那麼一家隱身騎樓的小咖啡店,它沒有亮眼的招牌、時髦的裝潢,也沒有一定的開放時間,全店上下只有一位老闆兼打雜,但只要您試著預約、敲開它的門,就能發現一處比美術館更富有多國精緻文化的特區,而這妙趣所在,全源於館長十年前的那次「重返初衷」。

3. 文化雲: 文化觀光 觀什麼?
看看世界、想想自己,臺灣有哪些文化觀光的優勢呢?在上述三大類的文化觀光之中,特殊活動如「臺灣燈會」、「平溪天燈」,而人文藝術如故宮博物院之外,似乎較缺少國際觀點下的觀光吸引力。雖然近年來大陸觀光客來臺人數激增,但是陸客的動機與一般國外觀光客甚為不同,故而臺灣的國際觀光客尚有極大的開發空間。近年來如臺東熱氣球嘉年華、澎湖花火節有逐漸建立品牌的潛力,不過目前尚多為國內客源。有關部門應該思考擴大國際知名度,以國際觀光客觀點檢視所有硬體建設與軟體動能,從中央到地方攜手合作,檢視並破除法令上的限制,才是真正完整建構觀光通路,以「文化觀光」為臺灣帶來實質效益。

4. 雙響炮: 聽排練 睹「秘密」
聽樂隊排練,可以親睹指揮家和樂團之間的互動,看著一首寫在樂譜上的作品,如何活生生地在舞台上呈現給觀眾。其間的變化過程,提升了我們對音樂欣賞的體驗,甚至還有機會目睹與音樂有關的「秘密」。六月份,我聽了兩次廣州交響樂團在星海音樂廳的排練,也見識到兩位獨奏家的「秘密」。其中一位,是近年走紅的摩爾多瓦小提琴家派翠西雅.科帕欽斯卡亞(Patricia Kopatchinskaja)。六月十四日早上,她赤著雙腳和樂團排練普羅高菲夫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到了晚上演出時,她換上一身素色長裙,台下坐得稍遠的觀眾未必發現,但較近舞台的觀眾都注意到她同樣是赤著腳出台!

【編輯精選】
‧賽門療音樂: 法式浪漫是這麼回事
‧音樂教我的事: 音樂才是我生命中的荒島!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