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政策第97期
Found 6 match
編輯室報告
本期共刊登六篇專論,前三篇的初稿曾於去年一場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研討會上發表,並以中山先生的民權主義之理論與在台灣的實踐為主題。周陽山教授傳撰寫的〈三民主義與臺灣發展經驗-意理觀點的探討與比較〉一文,首先釐清了三民主義的理論建構,次而指出臺灣歷次憲政改革的結果,使憲法更遠離了中山先生的建國理念。周教授還從比較的觀點指出,臺灣和許多中東歐新興民主國家類似,也都面臨了民選的獨裁、分離主義與民族分裂的趨勢及政黨政治腐敗的挑戰。而這些民權主義的制度困境,民族主義的分離風潮與民生主義的貧富落差,原即是三民主義理論所欲解決的問題與挑戰。
楊泰順教授撰寫的〈孫文思想與近代民主思潮〉一文,則以西方自由民主理論質疑中山先生的民權主義。楊教授首先探討了中山先生民權主義的思想溯源,再經由與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底蘊的比較,認為民權主義的實施經驗缺乏應變的韌性,正是因為中山先生聲稱他的理論因襲了中國固有傳統思想,但這卻難與西方自由民主理論相契合。楊教授在文中進一步指出,若一味將中山先生的論述視為金科玉律,畏於探究思想與現實間的扞格,則因此產生的憲政制度便將任由政客擺佈。臺灣今天呈現的民主倒退,無疑便是此一現象的寫照。
桂宏誠副教授撰寫的〈西方理論抵制下顛簸前進的考試院〉一文,強調中山先生的民權主義原即無移植西方制度的意圖,因為中國要追求的是國家自由的國強,自不能學西方的自由主義民主。因此,中山先生的民權是指人民要有積極為國家或公眾貢獻的資格,而非西方自由主義民主係作為自我利益保護的機制。在此概念下,中山先生又發明了與J. S. Mill提過極為類似的權能區分理論,且設置獨立的考試院是為了確保服公職者均應具備能力條件,包括選舉職也須先經考試及格才擁有被選舉資格。然而,這些理論在臺灣不僅未能實現,反而愈加背道而馳。該文最後指出,民權主義難道只因不符合西方的理論,就一定不具有啟發性嗎?
第四篇專論〈新北市居家服務機構之經營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運用〉係由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葉致臻碩士、陽明交通大學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李玉春兼任教授暨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林寬佳教授共同撰寫。本文採橫斷性研究方法,於2022年4月,納入177間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特約長照機構作為研究樣本,以機構投入人力資源與服務產出,透過投入導向DEA的BCC模型來分析機構經營效率。研究結果顯示整體效率低於過去研究,大多數居家服務機構資源未得到適當的利用,本文建議政府應藉標竿學習,增進機構對長照2.0及新北市管理制度之了解、改善資源配置,並透過留任機制增加居家服務機構人員年資,及提升全職長照人員數,以提升整體機構服務量能與效率。
第五篇專論〈政策模擬教學方法影響學生學習能力之研究-以共有資源治理之教學為例〉係由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黃愷羚碩士暨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吳宗憲教授共同撰寫。全球疫情、烏俄戰爭、糧食危機、女性貶抑、動物走私及生態破壞等公共治理的實務問題多是跨域的議題,然而,過去公共行政的教學現場似乎無法滿足面對現今多元價值且繁雜議題的能力需求。本文認為欲解決當前多元價值競爭的問題,過去公共政策討論聚焦在理論層次的作法需要提升,應從實務衝突個案情境中發展出教學方案。本文檢閱過去文獻發現「政策模擬」之概念核心值得採用,主張由共有資源治理的政策模擬教學出發,設計出可以同時培養學生具備競爭性、問題解決導向以及倫理反思三種能力的課程,並藉由混合研究法測量其教學上的成效。
第六篇專論〈運動員打假球危機回應內容與情緒之研究〉係由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陳宥甫碩士生、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姚惠忠教授暨高雄醫學大學體育教學中心徐靜輝副教授共同撰寫。本文以運動員打假球事件為例,採用實驗設計,探討公眾對運動員打假球事件的感知與評價、運動員應對打假球事件時的情緒表現對危機溝通效果的影響、以及運動員面對打假球事件的最適合回應內容與回應情緒之組合。本文結論指出,就回應策略而言,後悔道歉之回應內容所導致的危機溝通效果相當不理想,但加入回應情緒後,「後悔道歉+悲傷哽咽」組合卻又是效果最好的策略之一,顯示「危機主體情緒表達的作用」不容小覷。其次,運動員不宜怒氣沖沖的回應情緒,這代表著不認錯或不以為然的應對態度。最後,回應內容與回應情緒都是訊息的傳達,運動員應該注意這兩者所傳達的意涵是否一致。
最後,感謝諸位編輯委員的費心參與編輯審查,以及編輯團隊的鼎力協助與編校,讓本期能順利出刊。
總編輯 陳暉淵 謹識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