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與俗:神話、儀式,與宗教人的宇宙觀
Found 36 match
★指標性宗教史學家伊利亞德經典巨作,從神話、儀式之象徵背後的宗教本質
★史詩級考察,從時間、空間、大自然、自身存在四個面向,探究人的神聖根源
★透過「神聖」與「凡俗」的辯證,映照人渴望由凡入聖的永恆鄉愁
史詩級宗教學家伊利亞德,最經典之作!
透過聖、俗的辯證,探索宗教本質及其象徵,看見人由凡返聖的盼望
當代知識分子極力擺脫先人的信仰,他們似乎殺死了一個自己不能相信的上帝,卻又無法忍受祂的缺席。
──伊利亞德
當人類意欲以理性和科學思維追求俗世生活美滿之時,宗教史學家伊利亞德卻看見芸芸眾生內心對神聖的企盼。在伊利亞德眼裡,神聖與凡俗猶如光與影,彼此因彼此而存在,但我們以凡俗之身生活於塵世,神聖變得不可親見,成了我們永遠的鄉愁。
伊利亞德是二十世紀最具革命性的宗教學者,因著他廣博探索世界各地宗教文明的普遍性原型,人們才得以一瞥那不可見的神聖是如何著影響我們生命。他發現,宗教的本質在於神聖與凡俗的對立辯證──神聖的訊息必然透過凡俗事物顯現,而人類的儀式、慶典乃至規章制度、禮儀習俗,則無不意欲重現「聖顯」之時的撼動體驗。在他眼裡,人類的建築空間仿效著諸神的宇宙,週期性的慶典重現著創世的事件,而各式入門禮儀,則是為了幫助人由凡入聖,承擔神聖的事工──完整的人,必然是能認識自身神聖根源的「宗教人」。
伊利亞德發現,即便在宗教日益被邊緣化的現代社會,我們對神聖的嚮往未曾停歇,而偽裝在世俗活動中──社會運動、政治狂熱、心理治療、小說與電影……。也因此,這本《聖與俗》歷久彌新,不僅是宗教研究的經典,更指引庸碌的現代人思索生命的真諦──唯有體認神聖,方能真正安頓於凡俗。
------------------------------------------------------------------
這本書理應被關切人性的讀者收在書架,因為伊利亞德所談的不僅是聖與俗,更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模式。
──鐘穎
閱讀《聖與俗》可以作為恢復神聖的「入門禮」,回應生命對於神聖的永恆鄉愁。
──蔡怡佳
伊利亞德自己在日記裡曾經說過,他更希望他的書能寫給一般大眾閱讀,讓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宗教向度。三十多年後,我們看到了《聖與俗》在多元宗教研究光譜上的各式運用。
──王鏡玲
伊利亞德的名著《聖與俗》,對聖俗之間的區別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發,至今仍對宗教經驗與象徵意義的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
──林瑋嬪
伊利亞德的理論觸及宗教現象的共通性,不囿限於特定的宗教傳統,也比大多數深奧的宗教義理或說教,更容易向非宗教信仰者說清楚講明白,並有可驗證性。
──蔡源林
伊利亞德的核心概念「聖顯」,我在泰雅原住民的Sbalay儀式中找到了呼應,它讓Sbalay又多了一些生態意涵的延伸以及對於家園建構在靈性層面上的豐富實踐。
──林益仁
靈感推薦──
王鏡玲 /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林益仁 / 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林瑋嬪 /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楊儒賓 /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蔡怡佳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鐘 穎 / 作家、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